消费者在特定条件下(如喜好,
商品价格和收入既定等),把有限的
货币收入分配到各商品的购买中,以达到
总效用最大。在这种情形下,消费者货币分配比例达到最佳,即分配比例的任何变动都会使总效用减少,因此,消费者不再改变其各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这被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描述
对于消费者均衡,基数
效用理论与
序数效用理论各有不同的描述。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在
消费者收入与
商品价格既定时,其最大满足受
支付能力的制约。如果消费者将其收入(R)全部都用于支出,那么他所购买的各种消费品的数量还必须符合一个条件,即
预算支出等于
收入总额(R=PAQA+PBQB+PCQC+……其中P表示商品价格,Q表示
商品数量)。当消费者的支出既等于预算支出,又使每一种支出所得到的各种商品边际效用相等时,该消费者在其收入许可的条件下,已得到最大的满足,他再也不能从改变消费品构成与数量中得到更多的效用。该消费者不再改变其消费品构成与数量,这叫做消费者均衡。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假设消费者收入一定,并全部用于消费,同时假定商品X与Y的价格不变,那么消费者可能消费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必等于消费者收入,在
平面坐标上会形成一条线ABAB线上在任一点,都是消费者收入(或预算)在许可的条件下两种商品可能的组合,所以AB线被称为消费者可能线。AB线上方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
购买力不及;AB线下方的任一点,表明消费者没有取得他能够取得的商品量;AB线上的各点则是消费者在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以其收入可购得的两种商品的各种量的组合。消费者为其收入许可条件下选择能获得最大满足的
商品组合,
应将其
无差异曲线图(见序数效用理论)与
消费可能线置于同一图中,由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
切点来决定其应取的商品组合,消费者既然在其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切点所示的商品组合中可以取得最大的满足,就不再改变其消费品构成,所以被称为消费者均衡。这一分析与
基数效用分析完全一致。
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条件
在一定的收入和
价格条件下,购买各种物品使
总效用达到
极大值或者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的必要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
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含义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
相对静止的状态。
假设条件
偏好既定
这就是说,消费者对各种物品效用的评价是既定的,不会发生变动。也就是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对各种物品购买因需要程度不同,排列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比如一个消费者到商店中去买盐、电池和点心,在去商店之前,对商品购买的排列顺序是盐、电池、点心,这一排列顺序到商店后也不会发生改变。这就是说先花第一元钱购买商品时,买盐在消费者心目中的
边际效用最大,电池次之,点心排在最后。
收入既定
由于
货币收入是有限的,货币可以购买一切物品,所以货币的
边际效用不存在递减问题。因为收入有限,需要用货币购买的物品很多,但不可能全部都买,只能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几种。因为每一元货币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在购买各种商品时最后多花的每一元钱都应该为自己增加同样的满足程度,否则消费者就会放弃不符合这一条件的购买量组合,而选择自己认为更合适的购买量组合。
价格既定
由于物品价格既定,消费者就要考虑如何把有限的
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购买与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由于收入固定,物品价格相对不变,消费者用有限的收入能够购买的商品所带来的最大的满足程度也是可以计量的。因为满足程度可以比较,所以对于商品的不同购买量组合所带来的
总效用可以进行主观上的分析评价。
均衡位置
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是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主观态度,而
预算线约束则显示了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商品消费的
客观条件,将两者放在一起,就能决定消费者的最后选择。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
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如图1所示:
为什么只有在这个切点时才能实现消费者均衡呢,在比它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大于,但预算线AB同它既不相交又不相切,这说明达到I3效用水平的X商品与Y商品的数量组合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而在比它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I1,虽然AB线同它有两个交点C和D,说明在C和D点上所购买的X商品与Y商品的数量也是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最大的组合。C和D时X商品与Y商品的组合并不能达到最大的效用。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IC={(y1,y2)~(x1,x2)}。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消费可能性曲线(Consumption Possibility Line, CPL)又称预算约束线、
预算线或
价格线,是指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消费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直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若把既定的收入全部花费掉,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
最大数量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限制条件
1、两种商品消费均衡的文字表述
消费者均衡实现的限制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
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假设消费者的收入为M,消费者购买并消费X与Y两种物品,X与Y的价格为Px与Py,所购买的X与Y的数量分别为Qx与Qy,X与Y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为MUx与MUy,每1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为MUm,这样,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写为:
Px*Qx+Py*Qy=M(1)
MUx/Px=MUy/Py=MUm(2)
上述(1)式是消费者均衡的收入
约束条件,说明收入是既定的,购买X与Y物品的支出不能超过
收入总额M,也不能小于收入总额M。超过收入的购买是无法实现的,而小于收入的购买也达不到既定收入时的效用最大化。(2)式是消费者均衡实现的评价条件,即所购买的X与Y物品带来的
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每一单位货币不论用购买X还是Y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3、多种商品消费均衡数学公式
如果消费者所消费的不是两种物品,而是多种物品,设各种物品的价格为P1,P2,P3,……Pn,购买量为Q1,Q2,Q3,……Qn,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MU1,MU2,……MUn,则可以把消费者均衡实现的条件写为:
P1*Q1+P2*Q2……+Pn*Qn=M(1)
MU1/P1=MU2/P2=…MUn/Pn(2)
实例分析
(1)、例题:假设某个消费者准备购买X与Y两种商品,已知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x=10,Py=20元,该消费者的收入为100元,并将其全部用于购买X和Y两种商品。两种商品的
边际效用MUx和MUy如表,此消费者应该购买多少X,多少Y才能使得
总效用最大。
根据收入
约束条件:100=10X+20Y的限制,该消费者能够购买的X和Y这两种商品的所有整数的组合是有限的。依据给定的条件,该消费者购买这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及相应的MUx/Px与MUy/Py和
总效用,如表3所示。根据表3所列出的资料,运用实现消费均衡的限制条件,就可以确定该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两种商品的购买量组合比例。
由表2可以看出:只有在Qx=4,Qy=3的购买量组合时,才既符合收入条件的限制,又符合MUx/Px=MUy/Py的要求。此时,该消费者购买X商品所带来的总效用为14,购买Y商品所带来的总效用为15,购买X商品与Y商品所带来的总效用为14+15=29。也就是实现了消费均衡。具体分析过程和结果见表2和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