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是对一些适应江河湖泊等淡水生境的鲸豚类的统称,故又称淡水豚类、淡水鲸类。各种河豚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远,来自不同的演化支,因此河豚类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不具分类学意义。
具备这些特征的淡水豚,包括
恒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
亚河豚(Inia geoffrensis)及
拉河豚(Pontopria blainvillei),曾被全部归入 恒河豚总科(Platanistoidea)/ 恒河豚科(Platanistidae),中文改称为 淡水豚总科 / 淡水豚科。
1981 年中国动物学家
周开亚等人在《白鱀豚的肠》研究报告中,指出几种淡水豚的肠道存在显著差异:
1982 年周开亚向国际学界发表中国的研究成果时指出,淡水豚的分类持久未定论,原因在于研究大多局限于颅骨,而中国学者对淡水豚类的
胸椎、肢骨等 做了全面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远超出一般
哺乳动物科与科间的区别,足以证明它们源自不同的演化支。1984 年周开亚、
李悦民与
伯尔尼大学解剖医学研究所 合作,对两头亚河豚标本的消化管进行解剖研究,并与其他淡水豚比较,发现消化管是淡水豚类分化最显著的器官,四类淡水豚的构造互不相同,进一步证明它们各自代表一个支系。
1999 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杨光和周开亚在《
兽类学报》期刊发表报告《淡水豚类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文章阐明:通过比较淡水豚类的DNA序列,证实它们的差异已达科级。在
进化树(
系统发育树)上,淡水豚类是 海豚形类(Delphinida)向
海豚总科(Delphinoidea)进化途中分出的几个早期旁支,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远:恒河豚最接近进化树的基部,属 恒河豚总科,亚河豚和拉河豚属 亚河豚总科(Inioidea),白鱀豚则是单独的 白鱀豚总科(Lipotoidea)。2002 年周开亚发表《白鱀豚系统发生位置的研究》一文总结道:“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之后,淡水豚类是
并系的,淡水豚类的 4 个现生属分别属于 4 个独立的科,白鱀豚类至少是一个科级的阶元,这 3 点已经成为鲸类学家的共同认识。”
非典型淡水豚,包括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
伊河豚(Orcaella brevirostris)和 土库豚(Sotalia fluviatilis),其中江豚的
分类地位尚有争议,2018 年4月杨光等人联合发表的研究论文认定为独立物种,但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与 海洋哺乳动物学会(Society for Marine Mammalogy)仍将其列为 窄膂露脊鼠海豚(N. asiaeorientalis)的长江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