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阁
山西省榆次城境内旅游景区
清虚阁,位于山西省榆次城内南关,榆次老城中.榆次市人俗称之为南阁,也名玉皇阁,观音阁,是榆次市境内仅见的,也是晋中地区稀有的古代阁楼式建筑杰作。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创造。
建筑介绍
清虚阁
清虚阁,始建成于明代成化五年(1469),由南泰山庙道人募缘而成。万历三十二年(1604),山西榆次县令史记事更阁名为“清虚”,其后称谓不变,当地人俗呼南阁。
建筑外观
清虚阁是晋中地区古阁楼中的杰作,外观宏伟,结构精巧,式样独特,现为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虚阁三檐两层,坐南朝北,四周无围墙环抱 ,独立街心中央 。
整个楼体,全靠底部36根粗壮的木柱支撑。全部楼体用木结构互相拉结。底层,是拱斗八卦顶,中间 4根直径为0.61门米的通天大柱直通阁顶,连接整个梁架。其余,还有32根直径为 0.35米的木柱支撑着阁楼全部重量。
在顶端的一块圆木板上,雕有两条神气活现的金龙。两龙间,系着一颗鲜红的宝珠。
殿顶,用黄绿色琉璃瓦覆盖,两条琉璃盘龙立于楼脊顶端,十分神气。屋顶中央,还立有吉星。在楼阁的12个挑角上,挂有12个风铃,清脆悦耳,声逸数里。
阁系纯木质结构,二层楼,三重檐,十字歇 清虚阁
位于榆次市城内南关,榆次市人俗称之为南阁,也名玉皇阁,观音阁,是榆次市境内仅见的,也是晋中地区稀有的古代阁楼式建筑杰作。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创造。
清虚阁,是明代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僧人募缘建筑的。这处建筑,外观宏伟,结构精巧,式样独特,显示出既巍伟壮观,又玲珑别致的韵味。
建筑结构
清虚阁三檐两层,坐南朝北,四周无围墙环抱 ,独立街心中央 。整个楼体,全靠底部36根粗壮的木柱支撑。全部楼体用木结构互相拉结。底层,是拱斗八卦顶,中间 4根直径为0.61门米的通天大柱直通阁顶,连接整个梁架。其余,还有32根直径为 0.35米的木柱支撑着阁楼全部重量。
在顶端的一块圆木板上,雕有两条神气活现的金龙。两龙间,系着一颗鲜红的宝珠。
殿顶,用黄绿色琉璃瓦覆盖,两条琉璃盘龙立于楼脊顶端,十分神气。
屋顶中央,还立有吉星。在楼阁的12个挑角上,挂有12个风铃,清脆悦耳,声逸数里山顶;总高25米,占地158.72平方米,坐南朝北。清虚阁的建筑很独特,36个石鼓上矗立着36根圆柱,用梁枋、斗拱互相拉结,形成底层顶部“八卦穿顶”形状;中间有4根直径为0.61米的通天大柱直通阁顶,承托上层梁架。
清虚阁的底部四面行人畅通,梁架上层层叠叠共计784个斗拱,飞檐挑角上分别悬挂着12个风铃,三重檐上黄绿琉璃瓦交相覆盖,顶端圆木板上雕有两条金龙,气势十分雄伟。
清虚阁二层中央,原有一座形似悬崖峭壁的假山,周围塑有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四大菩萨,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可惜与碑、亭、匾额同毁于十年动乱之中。
清虚阁已有500余年历史,能留存至今实属不易。1990年,榆次市政府拨款60万元翻修清虚阁,增加阁基,又筑汉白玉防护栏杆,外拓环形路,路边设8盏华灯,再外又新增4堵低墙。重修后的清虚阁比原先更为壮观,阁、栏、路、墙浑然一体。登楼远眺近观,只见绿野平畴、熙攘人群,尽收眼底,使游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
清虚阁的传说
关于清虚阁,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清虚阁为鲁班所建.鲁班与其妹妹打赌要在一夜之间建好一座楼阁.于是,鲁班连夜开始建造.在快要建好时,他的妹妹在旁边的草丛中看到了,她怕哥哥建好,赢了她,于是学鸡叫.鲁班误以为真的天亮了,慌忙离开,在离开时忘记了拿他的斧头.清虚阁楼上还摆设着一把斧头,据说就是当年鲁班匆忙离开时留下的那把.
榆次清虚阁
清虚阁,是明代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僧人募缘建筑的。这处建筑,外观宏伟,结构精巧,式样独特,显示出既巍伟壮观,又玲珑别致的韵味。
清虚阁原名立皇阁,始建成于明代成化五年(1469),由南泰山庙道人募缘而成。万历三十二年(1604),榆次县令史记事更阁名为“清虚”,其后称谓不变,当地人俗呼南阁。 清虚阁是晋中地区古阁楼中的杰作,外观宏伟,结构精巧,式样独特,现为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虚阁三檐两层,坐南朝北,四周无围墙环抱 ,独立街心中央 。整个楼体,全靠底部36根粗壮的木柱支撑。
全部楼体用木结构互相拉结。底层,是拱斗八卦顶,中间 4根直径为0.61门米的通天大柱直通阁顶,连接整个梁架。其余,还有32根直径为 0.35米的木柱支撑着阁楼全部重量。在顶端的一块圆木板上,雕有两条神气活现的金龙。两龙间,系着一颗鲜红的宝珠。殿顶,用黄绿色琉璃瓦覆盖,两条琉璃盘龙立于楼脊顶端,十分神气。
屋顶中央,还立有吉星。在楼阁的12个挑角上,挂有12个风铃,清脆悦耳,声逸数里。
清虚阁已有500余年历史,能留存至今实属不易。1990年,榆次市政府拨款60万元翻修清虚阁,增加阁基,又筑汉白玉防护栏杆,外拓环形路,路边设8盏华灯,再外又新增4堵低墙。重修后的清虚阁比原先更为壮观,阁、栏、路、墙浑然一体。登楼远眺近观,只见绿野平畴、熙攘人群,尽收眼底,使游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 南北大街
解放前的榆次,能算得上城内主干道的也就是南北大街了。从大北门进城,往南走半公里,就可见到一座高大的“市楼”矗立在街中央。以“市楼”为起点,东西南北有四条大路延伸,其中南北方向的路分别叫南大街、北大街。当时,这两条街合起来全长不足1公里,宽不足4米,路面坎坷不平,长年尘土飞扬。
8月22日上午,记者在榆次老城见到了榆次史志办的胡满川。据他介绍,南北大街虽然简陋,但已是当时榆次最繁华的商业街。
当时街上有百余家商铺,著名的有车辋常家的“瑞隆裕”,聂店王家的“长虹砺”等,各家做的都是批发、零售生意,茶叶、夏布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到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受此影响,南北大街两侧衍生出十几条小街巷,如富户街、牛肉巷、任家巷等等,都是买卖人的聚居之地。
南大街南端,就是清虚阁。据胡满川介绍,清虚阁是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由僧人募缘建筑,此阁坐南朝北,高21米,占地160平方米,底部由40根大柱支撑,系纯木质结构建筑,是晋中市稀有的古代阁楼式建筑杰作。传说,清虚阁系鲁班与其妹妹打赌所建。清虚阁楼上还摆设着一把斧头,据说就是当年鲁班匆忙离开时留下的,而其妹则在北门外建了一座“采风亭”。清虚阁多次重修,采风亭则没有那么幸运,在解放后就被拆除了。
1954年榆次城改造时,南北大街拓宽了两米,厚碎石铺路,仍是当时城内最好的路。
2002年起,政府花巨资改造老城,在南北大街上建起两排二层仿古建筑,恢复原来的老字号,招商入驻。同时对南端的清虚阁进行落架修复,2003年9月,清虚阁对外开放。
修复后的清虚阁,阁、栏、路、墙浑然一体,登楼远眺,绿野平畴尽收眼底,而它视野内的南大街、北大街,比昔日更加繁华了。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4 13:23
目录
概述
建筑介绍
建筑外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