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
甘肃省定西市辖县
渭源县,隶属甘肃省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介于东经103°44′~104°20′,北纬34°53′~35°25′之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总面积206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渭源县常住人口27.39万人。截至2023年6月,渭源县辖12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清源镇新街1号。
历史沿革
据《禹贡》载:天下分为九州,渭源处古雍州之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陇西郡辖九县,渭源为陇西郡管辖。
汉高帝二年(前205年),陇西郡分置首阳县,因境内有商末周初伯夷、叔齐避居采薇之首阳山而得名。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改首阳县为渭源县,兼置渭源郡,县治由原首阳县迁至今渭源县城东北老龙亭。
唐武德二年(619年),废除郡制,渭源县属渭州,隶属秦州总管府。
宋熙宁五年(1072年),秦凤路安抚使王昭筑渭源堡,后降县渭堡,称渭源堡。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渭源堡为渭源县,属陕西行中省巩昌路临洮府,府治狄道。
清初,沿用明治,由陕西省分设甘肃省,渭源县属甘肃临洮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为道,实行省、道、县三级制。新设兰山道,渭源属兰山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设省县两级,渭源直属甘肃行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甘肃省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渭源属第一区公署管辖,专署驻地临洮县。两年后,专署驻地迁岷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2月,甘肃省增设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驻地临洮县,渭源属其管辖。
1949年8月,渭源、会川相继解放后,两县隶属岷县专区。
1950年,岷县专区撤销,渭源划归定西专区管辖。
1952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渭源县,合并于陇西县,将原会川县区域分别划归临洮、漳县。
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渭源县,属临洮专区。
1963年12月,撤销临洮专区后,渭源县划归定西专区管辖。
2003年,由定西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7个区公所46乡。
1950年,调为6区37乡。
1953年,辖7区46乡。
1956年,撤区并乡后,辖4区26乡。
1958年,撤区全并为16乡。同年4月,会川县与渭源县合并后,辖32乡,同年8月,调为18个乡,同年9月,建成7个人民公社。
1961年12月,恢复渭源县建置,辖6个区工委,30个人民公社。
1962年7月至1964年,分别撤销区工委,将人民公社调整为14个。
1972年,全县有20个公社,119个生产大队,2110个生产队。
1983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合作社,辖2个镇,18个乡,210年行政村,1492个合作社,2个居民委员会。
2001年,将五竹乡、路园乡、麻家集乡、北寨乡、莲峰乡改建为五竹镇、路园镇、麻家集镇、北寨镇、莲峰镇。
2004年,撤乡建镇进行区划调整,将黎家湾乡并入新寨镇,杨庄乡并入会川镇,七圣乡并入清源镇,蒲川乡并入莲峰镇。
2017年,撤乡改镇,将上湾乡改为上湾镇,庆坪乡改为庆坪镇,锹峪乡改为锹峪镇,祁家庙乡改为祁家庙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渭源县辖12个镇、4个乡:清源镇莲峰镇会川镇五竹镇路园镇北寨镇新寨镇麻家集镇锹峪镇庆坪镇祁家庙镇上湾镇大安乡秦祁乡峡城乡田家河乡,217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清源镇新街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介于东经103°44′~104°20′,北纬34°53′~35°25′之间,北靠安定区临洮县,东接陇西县,南连漳县,西与卓尼县临潭县康乐县毗邻,总面积2065平方千米。
地质
渭源县地处陇西台地黄土高原西部及西秦岭地槽西端交汇地带,属多回旋构造运动山地。以渭河为界,分为南北不同的两大地质构造类型。渭河以南在构造上属西秦岭褶皱系,经过二迭纪末期的海西宁造山运动和泥盆纪末昆仑运动褶皱成山,后经喜马拉雅山多次造山轮回运动影响,褶皱多次断裂上升。第三纪以来南部山区不断隆起,上升,并经受切割侵蚀,形成高低悬殊,山峦起伏,山体陡峻,基岩裸露的地表状态。渭河以北在构造上属鄂尔多斯台地,是祁连褶皱系与西秦岭褶皱系的交接地段,在中生代和新生代陷落为陇中内陆盆地,沉积了厚逾千米的甘肃红层,经喜马拉雅期陇山运动而隆起。第三纪红色砂土质泥岩、红色砂砾岩在沟谷山坡外露可见。第四纪中晚期堆积了厚层老黄土及午城黄土,中更新纪时期堆积形成了离石黄土。
地形地貌
渭源县地势大致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复杂,有山梁、沟谷、川台地。按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三个地带:
北部黄土梁峁沟谷地带
北部黄土梁峁沟谷地带位于陇西台地黄土高原的西缘地带,主要分布在渭河以北地区,包括大安、北寨、秦祁、新寨、庆坪的全部及路园、清源、庆坪的部分地区。海拔1980~2600米,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3.49%。
中部浅山沟谷川台地带 
中部浅山沟谷川台地带位于渭源县中部的渭河及西南部的漫坝河两大流域的部分河谷地带及低山地区,包括清源、路园、莲峰、锹峪、五竹、田家河、会川、麻家集、峡城、上湾、祁家庙、庆坪等乡镇,海拔在1500米~2700米之间,占全县总面积的37.8%。
南部土石山地带 
南部土石山地带属西秦岭山脉西延部分,为中高山地带,海拔2500~3500米左右,最高峰露骨山达3941米。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8.71%。
气候
渭源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8℃,冬季最低气温一般在-20.1℃左右,夏季最高气温一般在30.5℃左右,年温差较大。无霜期166天,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2100~2430小时,年蒸发量1500毫米以上。
水文
渭源县境内分布着大小13条河流。以中部半阴坡、鸟鼠山脉为分水岭,由南向北将全县分为两半,岭东河流为渭河水系,水系的主要河流是:渭河(禹河)、清源河、锹峪河、蒲川河、莲峰河、秦祁河、唐家河,流域面积10 24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9.8%;岭西河流为洮河水系,水系的主要河流是:漫坝河、庆坪河、小南川河、田家河、宗丹河、磨沟峡河,流域面积860.8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1.68%。
土壤
渭源县土壤地带分明,从南到北依次为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黑土、红壤、黑垆土、黄绵土和南部零星的沼泽土等8个土类,11个精致类,21个土属,53个土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渭源县有耕地87890.14公顷,种植园用地30.56公顷,林地62187.75公顷,草地28364.55公顷,湿地1002.5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511.8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605.3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32.62公顷。
水资源
2022年,渭源县水资源总量40.5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726.54立方米/人。全年总用水量3418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1160.86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124.79立方米/人。工业用水量113万立方米,农业用水量1235.4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渭源县林木和草本植物共有99科573种。林木树种有30个科,138种,其中乔木主要有:油松、云杉、冷杉华山松、山杨、胡杨、钻天杨、加拿大杨、小叶杨、毛白杨、大官杨、、柳、椿、榆、槐等35种,灌木有沙棘、枸杞子、珍珠梅狼牙刺、柠条等130种。草本植物共有69个科,435种,其中可供药用的有344种,如:当归、党参、贝母、柴胡秦艽、黄芪、天冬、五味子、甘草等。
渭源县境内野生动物有100多种,珍贵动物有麝、羚、马鹿、梅花鹿、豹、雪鸡、褐马鸡及秦岭细鳞鱼、鲑鱼、娃娃鱼等;一般野生动物有狼、豺狗、狐狸、野兔、野猪、刺猬、野鸡等;鼠类中有黄鼠、田鼠、松鼠、青太子、黑鼠等;饲养的有牛、马、驴、骡、猪、羊、鸡、狗、鹅、鸭、鹿、猫、兔、鸽、鹌鹑等13类47个品种。
矿产资源
渭源县矿产资源较贫乏,开采的矿产种类以建材矿产为主,矿床规模以小型为主。截至2020年底,全县已发现各类矿产12种,煤、铜、金、泥炭建筑用砂、建筑用石料、砖瓦粘土、地下水、矿泉水等。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种,为建筑用砂、砖瓦粘土、建筑石料用灰岩。全县固体矿产资源赋存特点总体上是:小型矿床多,大、中型矿床少;非金属矿产多,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少。总的来看,全县建材矿产较多,具有优势地位。渭源县已勘查矿种为金,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砂、砖瓦粘土3种。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渭源县常住人口277608人。
截至2022年末,渭源县常住人口27.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2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29.95%,比上年提高0.73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9.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70.05%。全年出生人口0.22万人,出生率为8.13‰;死亡人口0.28万人,死亡率为10.16‰;自然增长率为-2.03‰。
民族构成
渭源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满族、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以下。
经济
综述
2020年,渭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07亿元、3.27亿元、22.7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7%、6.4%、3.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1:8.1:56.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7%、11.8%、43.5%。
2022年,渭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3227万元,比上年增长7.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4073、49795、27935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17.2%、7.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9:9.7:5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8%、18.4%、31.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731元,比上年增长12.0%。
2022年,渭源县大口径财政收入26008万元,比上年增长-14.3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48万元,同比增长-0.77%。其中,税收收入8435万元,增长-15.3%;非税收入11013万元,增长14.2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58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2.57%,教育支出增长10.02%,农林水支出增长-5.7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73.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7.61%。
2022年,渭源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7.6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93.1元,增长6.6%。城乡居民收入比2.89,比上年下降0.05。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723.2元,比上年增长4.8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202.2元,增长6.4%。
第一产业
2022年,渭源县共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5497万元,同比增长6.4%;农林牧渔服务业1423.8万元,同比增长18.5%。
2022年,渭源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10.9万亩,比上年增长0.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5万亩,总产量18.61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9.17万亩,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4.2%;折粮薯类(马铃薯)播种面积29.2万亩,产量8.11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58万亩,产量0.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48万亩,产量1.23万吨。中草药材播种面积33.82万亩,产量11.38万吨。花卉种植面积0.15万亩,鲜切花生产1157.9万枝,盆栽花生产102万盆,同比增长20.0%。
2022年,渭源县猪出栏5.43万头,同比增长3.0%;牛出栏1.46万头,同比增长4.3%;羊出栏12.08万只,同比增长8.2%;鸡出栏99.31万只,同比增长-0.98%;禽蛋产量6569.7吨,同比增长-17.3%。牛、猪、羊、鸡存栏分别为5.2万头、9.19万头、18.16万只、176.13万只,分别同比增长4.0%、-5.0%、17.0%、9.0%。
第二产业
2022年,渭源县工业增加值20383万元,比上年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9.2%;制造业增长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规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3048.1万元,同比增长13.5%;利润总额3937.5万元,营业收入利润率4.74%。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较上年增加38.5%。
2022年,渭源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2家,较上年增长71.4%。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3.05亿元。
第三产业
2022年,渭源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0.75亿元,同比增长17.0%;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96亿元,同比增长9.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0.87亿元,同比增长9.0%;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47亿元,同比增长1.6%;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62亿元,增长5.6%;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13亿元,同比增长8.6%。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806.94万元,比上年增长6.08%。完成快递业务246.53万件,同比增长35.42%。完成邮政寄递服务321.46万件,同比增长20.6%。共有邮政营业网点19个,其中农村网点16个,共有快递营业网点92个。年末3家电信企业共有营业网点107个,从业人员241人,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83亿元,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74亿元。
2022年,渭源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亿元,比上年增长9.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2亿元,同比增长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8亿元,同比增长9.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9.7%,餐饮收入额增长9.3%。全年共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年末共有限额以上商贸单位5户。
2022年,渭源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3.75%。
2022年,渭源县进出口总额130万元,其中出口130万元。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1个,到位资金(省外)79.31亿元,比上年增长57.7%。全县电子商务销售金额1.35亿元,电子商务采购金额2.17亿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356人。
截至2022年末,渭源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2272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6.9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44319万元,增长16.2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9715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5.29%,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67828万元,下降0.26%;涉农贷款余额369135万元,下降4.85%。
截至2022年末,渭源县保险机构数11个,其中财产保险9个,人身保险2个。从业人员338人,全年保费收入2.33亿元,赔付支出6929.45万元。
交通运输
渭源县交通上位于陇海铁路和兰渝铁路经济带的交汇处,G30连霍高速、G75兰海高速、渭武高速和国道212、310、316线穿境而过,兰渝铁路渭源站
2022年,渭源县公路客运量95.33万人,公路货运量869.82万吨,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46012.46万吨千米,同比增长5.0%。年末全县已通车的高速公路里程68千米、县内国道里程84千米,县内省道里程243千米。年末共有客运车辆49辆,公交车辆107辆,出租车243辆。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渭源县共有普通高中4所,专任教师874人,年末在校学生5781人,当年招生2054人,毕业1754人。初级中学12所,专任教师652人,年末在校学生5716人,当年招生2027人,毕业2136人。小学35所,专任教师1306人,年末在校学生20005人,当年招生2598人,毕业2783人。九年制学校12所,专任教师518人,年末在校学生5366人,当年招生1501人,毕业101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136人,年末在校学生1217人,当年招生374人,当年毕业51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25人,年末在校生78人,当年招生2人,当年毕业10人。各类幼儿园160所,在园幼儿1058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9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9.32%。全县当年本科上线人数1555人,本科上线率79.87%。
科技事业
2022年,渭源县财政科技投入3494万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18亿元。全县共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科技特派员年末人数96人。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143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量136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权量3件。年末注册商标拥有量951件,其中本年注册成功136件。年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4家,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认定市级众创空间1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渭源县国有转企改制演艺企业1个,从业人员30人,全年演出108场次。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14.5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1520件。农家书屋1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终端接收站点217个,乡村舞台217个,城市数字影院2家。
截至2022年末,渭源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23%,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8780小时,全年制作广播节目123小时。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99.23%,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6100小时,全年制作电视节目970小时,广播电视从业人员38人。
2022年,渭源县有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1个、AA级景区3个,旅游业从业人员2200人。《渭水医魂》《公民张三》《渭河源小夜曲》《吉祥颂》《红火渭源》等一大批文艺精品脱颖而出,拍摄了《花开渭源别样红》《羌蕃鼓舞》等纪录片;音诗画佳作《高高的元古堆》搬上舞台,得到观众一致好评。举办了“红火渭源闹元宵”“非遗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五一五天乐”“粽香端午”、拥抱春天有你“筝”好—风筝赛、“红火渭源翰墨飘香”全国书画名家走进渭源、“七一”“国庆”文艺汇演等重点文化旅游活动59项。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渭源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6个,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18个,村卫生室2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875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689人,注册护士856人。乡村医生、卫生员221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374张。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婴儿死亡率1.66‰。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渭源县共有体育场馆2个,公共体育场地面积65.32万平方米,群众健身点58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174人,专职教练员6人,在训队员20人,等级裁判员34人,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16个。全年按照县委县政府“一月一活动、一季一赛事”成功举办了16项赛事活动,参与人数共有4000余人,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达18万人次。全县输送的优秀运动员在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中取得了3金2银的好成绩。成功举办了“庆新年,迎新春”“古井贡酒杯”篮球比赛,在渭源县老君山广场至渭河源景区(约20千米),举办了“粽香端午健康生活”2022年渭源县自行车骑游展示活动等一系列优秀体育赛事活动,为进一步加快文体旅融合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社会保障
2022年,渭源县城镇新增就业1547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2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4%。当年安置退役士官4人。年末共有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927人,其中本年安排149人。全年累计输转富余劳动力7.24万人,其中组织输转6.38万人,输转脱贫人口3.72万人(累计向青岛、福州、等地组织输转1286人,其中脱贫人口599人);实现劳务收入18.0亿元。全年全县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吸纳就业1389人,各类工程在建项目吸纳就业856人,全县累计就近就地就业务工人员2.03万人。累计兑现发放务工奖补资金320.67万元,收益工厂(车间)36家,发放乡村就业工厂吸纳就业奖补资金134.49万元。
截至2022年末,渭源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9户504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493户26466人,城镇特困供养22户22人,农村特困供养2609户2685人。
截至2022年末,渭源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919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0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421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155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295人。
截至2022年末,渭源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1141人,保险费收入9316.512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835人,保险费收入6218.49万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改首阳县为渭源县,顾名思义,因地处渭水源头之故。
节庆活动
渭源县的节庆活动除除夕、春节、元霄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送灶等中国传统节日外,还有具有当地特色的“二月二”节和“四月八”节。农历二月二节日旧称“花朝日”,当地都要炒蚕豆吃,叫“杀虫”。这种习俗已逐渐消失,但习语仍存。农历四月八为踏青时节,很多人都到当地有名的莲峰山、老君山等山爬山,采集艾草,有“五月蒿草四月艾”之说。
风景名胜
灞陵桥,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渭源县城渭河之上,是千里渭河第一桥,素有“长虹卧波”之美誉,现为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座古典式纯木结构卧式悬臂拱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系大将军徐达西击元将李思齐时,为渡渭河而建,桥身长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宽4.8米,桥身建有廊房13间,由14排吊柱构成,每排4柱,计56柱。底部以十根粗壮圆木并列十一组,从两岸桥墩逐次递级,飞挑凌空,形成半圆状桥体。两端建有卷棚顶桥头屋,四角斗起,雄伟壮观结构独特。
首阳山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包括首阳山、夷齐古冢、石门水库和天井峡等四个景点。首阳山因商末周初孤竹国国君二子伯夷、叔齐互让君位隐居于此而名贯古今,又因九峰环峙,状如莲花而得名莲峰山。夷齐古冢是商末周初孤竹国君长子伯夷、幼子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直至饿死后的墓葬地。石门因两崖对峙、形似石门而得名,石门水库净水面积26.2公顷、库容量500多万立方米。天井峡在渭源县城西南部25千米处有一条10千米长的史前峡谷,谷中石缝有一清泉喷涌而出,水质清凉沁骨,传说是王母娘娘的瑶池,所以人们称峡谷为天井峡。
渭河源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渭河发源于渭源县城西南的鸟鼠山系,渭源境内长50千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景区依托渭源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渭河源承载的“大渭河”文化基底,树立“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建设有禹王谒拜区禹王殿、渭河龙王庙、渭河历史文化展馆等。
太白山景区
太白山景区,位于渭源县城西南25千米的会川镇,太白山海拔3300米。因山势险峻酷似华山,有人称它为小华山。传说是太白金星修道的仙山。山上唐代已有庙宇,清道光年间又重建。太白山以优美、峻险的山形地貌和深厚的宗教民俗文化为内涵,融山、峡、谷、林、溪、庙等自然与人文资源于一身,是一处集山地探险、户外运动、休闲避暑于一体的景区。
渭源县境内的秦长城,修筑于战国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长城在渭源境内,经过4个乡镇14个村,蜿蜒起伏37千米进入陇西县境,全长39.2千米。这段古长城大部分地段残高在3米左右,少数地段超过8米,每隔0.5千米有一小烽燧,5千米有一大烽燧。城垣下板筑夯层清楚,瓦砾遍地。大部分墙体及附属物为黄土夯筑,部分为红砂土夯筑而成。现存渭源段战国秦长城遗址主要由墙体、敌台、关堡、壕堑、长城脚下有秦王寺,传说秦始皇西巡陇西郡时,在这里住宿一夜,后人修建此寺以为纪念。寺院后有一眼深井,名曰“秦王饮马井”。
地方特产
渭源泥塑有着漫长的历史。渭源县自古至今就是藏、羌、汉多民族杂居之地。两汉以后,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县内众多庙宇内的神像多为泥塑作品。渭源泥塑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它以人民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为主题,主要反映滑河源头悠久的农耕文明。
渭源皮影戏最早产生于唐代,至明清时期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就已日臻成热。渭源皮影保存较为完整,而且在造型、染色、乐器、音乐、制作方法、雕刻工艺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羌著鼓舞”是流传在渭源县麻家集汉、藏、羌族融汇地带的一种历史悠久的藏羌民俗歌舞形式,起源于古代羌民的祭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祭祀舞蹈“傩”,并渐渐融进当地节令文艺活动中,成为现在的艺术形态。羊皮鼓舞具有古藏羌族文化的色彩,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现开发出以滑源皮影雕刻工艺为表现手法,以“羌蕃鼓舞”“灯影戏”人物为原型的皮影系列。
著名人物
渭源县著名人物有:大禹伯夷叔齐、瘐信、杨广卢照邻王昌龄岑参等。
荣誉称号
2020年4月,渭源县入选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开展的“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
2020年6月30日,渭源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0月16日,渭源县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2021年7月15日,渭源县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8月27日,渭源县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9月8日,渭源县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3年8月,渭源县被命名为“甘肃园林县城”。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5 11:0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