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省黄冈市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罗田、英山两县北部,东接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与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西与麻城毗邻,南临罗田英山县城。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31′—31°13′,东经115°30′—116°4′之间,保护区总面积32462公顷,其中:核心区11014.7公顷,缓冲区4052.5公顷,实验区17394.8公顷。
历史沿革
1995年,设立湖北大别山自然保护区。
2003年9月28日,经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别山市级自然保护区。
2009年2月23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保护区。
2012年12月11-12日,湖北省2012年度自然保护区评审会议通过了大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初审。
2014年12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位置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别山南坡核心地域,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英山县北部。
地质地貌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域,地质构造古老复杂,地形自北向南呈阶梯状坡降,依次出现中山、低山、丘陵,并以中山山岳为主要特征,山势雄伟,峭壁千仞,沟壑深邃,峡谷幽长。境内有天堂寨、牛背脊骨、薄刀峰等著名山峰,地形北高南低,海拔380至1729米。
气候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长江中下游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区内年均气温12.5度,年平均最高气温18.7度,年平均最低气温8.8度,年降水量1433.4毫米,是湖北省多雨区之一,年平均降水日数156.7天,暴雨日数为6.5天,无霜期230天。
水文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河系较为发达,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长江中部主要支流倒水举水浠水、蕲水、巴水华阳河的发源地。保护区内有天堂河胜利河、巴干河、东河西河等六大河流。
区域范围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接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与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西与麻城毗邻,南临罗田英山县城。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31′—31°13′,东经115°30′—116°4′之间,保护区总面积32462公顷,其中:核心区11014.7公顷,缓冲区4052.5公顷,实验区17394.8公顷。
保护目标
综述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植物
截至2016年,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95科、763属、1465种。其中蕨类植物有27科、49属、82种,种子植物有168科、714属、1383种,在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8科、16属、22种;被子植物160科、598属、1361种。区内分布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达35种之多,在这些稀有而珍贵的植物中,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种,一级2种:银杏、南方红豆杉;二级17种:金毛狗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巴山榧树厚朴榉树香果树楠木野大豆秤锤树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7种,二级11种,它们是银杏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小花木兰连香树杜仲独花兰等;三级保护16种:穗花杉、青檀、领春木八角莲黄山木兰天目木姜子银鹊树金钱槭天麻等。大别山特有濒危物种有大别山五针松天女花光柱铁线莲安徽小檗大别山鼠尾草。其中大别山五针松区内仅保存2株大树,天女花区内仅有2小片16株,面临绝迹的危险。此外,区内还栽培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水杉珙桐等。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90%,居全国保护区前列。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是湖北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华东植物区系的代表地。该区植被类型为典型的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以壳斗科的落叶栎类分布最为广泛,区内局部地方基本保存着原始次生林特征。保护区内海拔800米以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的主要树种有青冈苦槠石栎冬青、黑壳楠、栓皮栎、茅栗、白栎等;海拔800米至1500米为落叶阔叶林与温带常绿阔叶针叶林,分布的主要树种有栓皮栎槲栎化香枫香粉椴槭树小叶青冈刺楸杉木黄山松等;海拔1500米以上为山地矮林和常绿灌丛,主要分布树种有黄山栎、茅栗、黄山杜鹃等。 
动物
截至2016年,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昆虫资源基本上涵盖了湖北大部分昆虫种类,同时,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拉步甲中华虎凤蝶等。大别山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208种,隶属26目,65科。其中兽类41种、鸟类122种,爬行类32种,两栖类动物13种。在这些种类中处于极度濒危和长时间不断减少的动物高达140种,列入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有26种。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原麝金雕白鹳大鸨白肩雕白尾海雕等,据记载,该地区还曾是华南虎的重要栖息地。此外,穿山甲白冠长尾雉小灵猫白额雁赤腹鹰秃鹫细痣棘螈水獭虎纹蛙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大别山自然保护区也有广泛分布。
管理措施
管理机构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管理局已形成了一套包括行政管理、科学研究、生产经营、自然保护四个方面系统而严密的管理模式。
管理内容
2016年5月22日,湖北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单位联合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景区开展了宣传纪念活动,以进一步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意义,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2011年1月12日,湖北省委、省政府投资70亿元开展建设“绿色大别山”活动,其中中央和省扶持资金20多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0多亿元。资金用于包括大别山地区退耕还林、大别山防护林、森林抚育补贴、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建设、珍稀植物园等十个重点项目的建设。
品牌建设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
旅游景点
天堂寨
天堂寨位于鄂、皖,罗田、英山、金寨两省三县交界处,天堂寨主峰海拔1729.13米,为大别山主峰之一,是江淮分水岭。
独尊山
独尊山又名独坐山,因其山峰独尊,众山皆伏,其形如人端坐,故名。位于薄刀峰南面,海拔1024米,面积约3平方公里。昔为滕家堡进多云山的咽喉要路,既为军事重地,又是向东北进入安徽太湖等地的商旅通途。
薄刀峰
薄刀峰原名鹤皋峰,主峰大弧坪海拔1404米,与天堂寨东西对峙。相传魏晋南北朝时巴水蛮田氏一支建庙祀祖,现名爵主庙,系供奉老酋王遗址,南宋末建寨名爵皋寨,至今有鹤皋寨城门和鹤皋亭遗址。
生态价值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安徽省天马和鹞落坪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较,兽类种类分别高出13.89%和2.50%;鸟类种类分别高出12.04%和11.01%。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原麝和白冠长尾雉具有相当大的种群规模。该区的动植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结构,充分说明了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是华中地区的物种资源库,并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规划》列入“中国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名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东段与西段的结合部,是覆盖大别山南麓分水岭及其南坡山地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使大别山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从西到东连成一体,从北坡到南坡全面保护,完善整个山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区网络体系,可以弥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没能涵盖整个大别山山地生态系统的缺憾,也可以有效保护中国华中植物区系向华东、华北植物区系过渡的代表性植物类群和重要的珍稀动植物物种及基因资源。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5 15:2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