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于1980年12月正式成立,但此前在有关文化部门的关注下,民间文学工作已经展开并获得了多项引人注目的成果。
成立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成为中南大区的首府,一批领受过毛泽东文艺思想教育的革命文艺家会聚此处,带来了尊重民间文艺和关注群众文艺创作的优良作风,搜集整理和学习民间文艺蔚然成风。《湖北文艺》和《布谷鸟》刊载了大量苏区革命歌谣,杨子江(平植义)采录的《洪湖渔歌》,曾被选入中学文学课本。特别是《双合莲》(宋祖立、吕庆庚、夏昭明等搜集整理,
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和《钟九闹漕》(孙警文等搜集整理,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两部民间长诗的出版,更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不仅被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撰的第一部《中国民间文学史》列为专节给予很高评价,而且作为近代汉族
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进入1986年问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之中。
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倡导搜集民歌。在北京召开了以“采风掘宝,繁荣
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化”为主题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全国民间文学工作形成热潮。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曾敦被推选为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6月4日成立湖北省采风委员会,大力推进全省的采风掘宝活动。
1958—1960年间,陆续编辑出版了《打开岩石劈开山》、《呼风唤雨由我来》等十几种新民歌选集;
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和中南民族学院等院校中文系还开设了民间文学作品课。在大量涌现的新民歌中,《歌唱毛泽东》、《架飞泉》、《顶住日不落》、《我是一个装卸工》、《妹挑担子紧紧追》等17首精美之作被选入《红旗歌谣》;黄声孝、张庆和、习久兰等成为全国知名的民间歌手。湖北省采风委员会的建立及其活动,为后来湖北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进入80年代之后,随着“文革”
十年浩劫的结束和中国跨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湖北省的民间文艺工作随着整个文艺事业的兴盛获得了蓬勃发展。
湖北省文联于1980年2月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精神。会上成立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筹备小组。1980年12月在武昌召开首届代表大会,正式建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曾敦为名誉主席,吕庆庚任主席,江云和黄声孝任副主席。之后于1986年11月和1991年12月,又召开了两次会员代表大会,组成第二、三届理事会。第二届理事会推选李尔重为名誉主席,吕庆庚任主席,江云、刘守华、李惠芳、蔚家麟、辜德祥(常务)任副主席,李继尧任秘书长,王作栋任副秘书长。第三届理事会推选刘守华任主席,辜德祥、李惠芳、陈仁梁、方培元、徐荣强任副主席,傅广典任秘书长,鄢维新(常务)、李征康任副秘书长。聘请吕庆庚为名誉主席。1997年10月增补傅广典同志为驻会副主席,1998年4月任命鄢维新为秘书长。从1987年起,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更名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分会也相应地更名为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工作成绩
20年来,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所开展的工作及其业绩主要有如下几项: 人才培养。省民协成立后首先抓人才培养,同省群艺馆协作,于80年代初期连续举办了6期民间文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学员约300余人,加上武汉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和中南民族学院,都在本科中开设了民间文学课程,还招收了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省民协对所有民间文学爱好者均给予积极扶持。因而形成了一支既热爱民间文学又具有较好专业素养的民间文学工作队伍,现拥有分会会员437人,全国会员60余人。其中有6人因成绩显著获得湖北省文艺明星奖,他们是刘守华、王作栋、王老黑、周濯街、陈建宪和李征康。会员中有一批人已成长为全国知名的民间文艺家。这支队伍是推进我省民间文艺事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民协的中心任务是搜集整理、理论研究与开发利用。搜集整理工作的前期成果结集为两套书,一是按地区编印的《湖北民间文学资料汇编》共14种,二是从中按体裁择优选编,由
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长江民间文学丛书”,包括《巧媳妇》、《杜老幺》、《山川佳话》、《桃花洞》、《绿袍小将》等。后期的搜集整理工作以在普查基础上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为中心任务,这是一项由中央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协协同实施的巨大民族文化工程,在10套文艺集成志书中,含有《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我省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成立了以吕庆庚为首的民间文学集成领导小组,任命江云为故事集成主编,副主编韩致中、刘守华、李惠芳;辜德祥为歌谣集成主编,副主编蔚家麟、李继尧;哈经雄为谚语集成主编,副主编徐荣强、陈瑾。三套集成的编纂工作由省群众艺术馆、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南民族学院分别承担。从1987年起历经近10年的艰辛劳作终告完成。其中《
中国谚语集成湖北卷》已于1994年问世,《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即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中国歌谣集成湖北卷》也已定稿。三套书的编纂工作均获得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授予的一等奖。这三套书的省卷本也就是国家卷本,在此期间,我省各个地区、县市乃至乡镇,还结合普查编印出本地区的三套集成资料本130余种,其中由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就达到25种。三套集成所收录的均为短篇作品,神农架林区文化馆的胡崇峻多年来还致力于曾被学人评为“汉民族神话史诗”的《黑暗传》的搜集整理工作;10多年来,《黑暗传》文本不断有新的发展,备受文化界关注。
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省民协及相关文化部门协作完成的上述工程,是对我国民间口头文学丰饶遗产的一次大规模发掘和抢救,它也是近20年来我省众多民间
文艺家协力同心所实现的一项光荣历史任务。
利用民间
文学进行改编和再创作也是充分实现其价值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省王老黑坚持不懈地学习民歌,创作出具有浓郁水乡韵味的《水味歌谣》、《水中王》;周濯街吸收融化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创作出《炎帝》、《妈祖》、《造字之神苍颉》、《鬼中豪杰钟馗》、《七仙女正传》等10多部受读者欢迎的通俗神话小说。他们富于创造性的劳动为我国文艺百花园增添了新的花朵。对民间文艺的开发,要以加强研究、提高民间文艺学水准为基础,我省高校聚集了一批从事民间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专业人员,学术力量雄厚。在他们的带动下,我省的民间文学研究一直呈现活跃态度,省民协举办多次学术研讨会,成果迭出。由省民协编印的《民间文学研究资料选》6种,《湖北民间文学论文选》4种,方培元主编的《楚俗研究》3辑,以及《巴楚文化研究》等就是群众性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更为可喜的是,由高校和地方会员个人独立完成的民间文学论著不断涌现,如刘守华的《中国民间童话概论》、《
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比较故事学》(国家教委项目)、《中国民间故事史》(中华社科基金项目)、李惠芳的《民间文学的艺术美》、《中国民间文学》(教育部新编教材研究项目)。陈建宪 的《世界民俗学》(译作)、《神祇与英雄》、《神话解读》,黄永林的《郑振铎与民间文学》、《中西通俗小说比较研究》,枫波的《鄂西山歌初探》,田发刚的《鄂西土家族传统情歌》,曹毅的《土家族民间文学》,龚发达的《夷水古风》,费杰成的《鄂南民俗撷论》,肖国春的《沔阳民间艺术》,韩致中的《伍家沟村民俗研究》等。高校会员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民间文学全国性研究课题共有6项,在国家教委举办的全国性教材与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评奖获得奖励的3项。对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化的研究蔚然成风,既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达到了较高水平,成为我省发展民间文艺事业的重要特点之一。
近几年,湖北省民协进行了一些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利用影视手段,对民间文艺进行开发和保护。1995年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拍摄了文化专题电视片《伍家沟故事村》,总长50分钟上下两集,以中英文两个版本向全世界发行,并获得《中国优秀文化电视片奖》,嗣后与湖北电视台合作拍摄了《汉口第一街》、《仙桃屋檐画》等20部专题片。为了凸现湖北民间文化,发现、培养出“湖北三大民间文化村落”,即丹江口伍家沟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和宜都市青林寺谜语村。同时培养出五峰县刘德培、伍家沟罗成双两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故事家。
1996年与恩施州文联及来凤县政府合作拍摄了《土家牛节》电视片,1995年与十堰电视台合作,摄制了《武当山下故事村》,与武钢电视台合作摄制《武钢剪纸》获第二届全国民俗片奖。积极支持丹江口市六里坪文化站李征康抓伍家沟和吕家河两个民间文化村落的开发与建设,支持宜昌市民协王作栋抓好本地区的“三家一村”的民间文艺开发系统工程。这“三家”是:宜昌市的三位故事家刘德培、孙家香(土家族,女)和刘德方,他们的口述故事专集《新笑府》(王作栋整理)、《孙家香故事集》(肖国松整理)和《野山笑林》(余贵福、黄世堂整理)问世后均获得好评。刘德培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十位中国民间故事家中居于首位。孙家香成为土家族第一位杰出的女故事家,刘德方多才多艺,新近成立的刘德方民间艺术团正充分发挥活力。“一村”即为宜都市青林寺谜语村。民间文化村落的发掘,不但具有重要学术文化价值,它作为旅游文化资源所具有潜在经济价值更受到地方当局的关注。
对其他民间艺术门类的开发也日益受到重视,1994年在省民协领导下,成立了以刘士标为会长的湖北省剪纸艺术学会。学会拥有10个分会,近500名会员。学会多次举办大型剪纸展览,选拔会员作品参加国内外剪纸艺术比赛并获奖。武钢剪纸艺术成为湖北民间艺术推陈出新的一颗明星。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我省刘士标、何红一、马子遐、肖国春、张威名、童建国、来层林、刘行迈、武身龙、郑向荣等10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充分显示出湖北民间艺术的巨大潜力。省民协还组织推荐“三峡奇石”、“沙市柚塑”、“蛋壳造型”、“武钢剪纸”、“宜昌县农民版画”等多次参加全国民间工艺展览,组织推荐汉阳舞龙队参加全国舞龙大赛,均获得奖励,为促进湖北民间艺术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众多民间文艺家半个世纪的艰辛劳作,湖北省民间文艺事业已取得辉煌成就,一件件被泥土掩埋的珍宝重见天日,在民族文化宝库中焕发异彩。面对世纪之交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大变革,研究、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民间文化资源依然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有待全省民间文艺家继续奋力开拓!
现任领导
主席:鄢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