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中国湖南省公办高校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湖南一师,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公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湖南第一所“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合作院校。
历史沿革
长沙城南书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张浚、张栻父子于公元1161年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创办长沙城南书院。此后的一百来年,随着南宋的崩溃,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南书院,在元代成了僧寺。明朝,又经历了几度兴废。1507年(正德二年),参议吴世忠、学道陈凤梧协谋对其进行了修复,后并入吉王府。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推官翟台“作堂三楹”,再次进行了修复。1578年(万历六年)复废。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在妙高峰故地按照城南书院原貌大规模复建,道光二年(1822年)冬落成。同时,为纪念张栻,在妙高峰上增建了“南轩夫子祠”(今一师图书馆所在地),祠前建“文星阁”。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03年11月,湖南巡抚赵尔巽迁湖南师范馆至城南书院,改城南书院为湖南全省师范学堂。翌年,湖南全省师范学堂(部分)改建为湖南中路师范学堂。1912年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26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建为湖南省立高级中学(教育科)。1928年湖南省立高级中学(教育科)更名为湖南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翌年,湖南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改建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9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湖南省立二女中等七校合并组建湖南省立第一临时中学。1941年湖南省立第一临时中学(师范部)改建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时期
1949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更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0年升格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专科)。2008年升格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本科)。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被批准为湖南省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次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调整为本科一批招生。
2020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翌年10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加入长沙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联盟。2022年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次年5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成立初等教育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2024年9月19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娄底高新区小学正式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设有15个教学学院,46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5个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拥有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学校与湖南师范大学在小学教育、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音乐)等领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教育部专项计划)。与长沙理工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电子信息等领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近160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00余人,博士近600人,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4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国家级和省级人才120余人次,101人入选学校“润之人才计划”。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3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5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6个。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从2008年升本以来,共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40项。其中,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共建有17个实验中心,171个实验、实训场所,其中,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3个基础实验室、63个专业实验室等。此外,学校还有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1个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等。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博士后基地等科研平台34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近五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立项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近100项,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00余项;获省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成果奖励18项;推出红色文库等系列专著;两次获批湖南省“十大金策”。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底,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24万册,其中古籍藏书2万余册,电子图书226万册,电子数据库52个,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期刊780余种;图书馆建立了第一师范古籍数据库,与CALIS、CADAL等文献信息机构以及国家图书馆签订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协议。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98年,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主办的AMI入库学术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书生数字期刊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先后被湖南省一级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特色栏目“基础教育研究”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栏目”、“全国优秀栏目”。据2024年3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出版文献量:4159篇。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奥地利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22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境)外友好团组、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访问600余人次,学校出国(境)学习访问师生500余人次。开展了留学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师访学、学生交换、合作科研、合作开设汉语课程、合建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国际学生夏令营、公费师范生访港等形式多元的项目。与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国内院校开展合作交流。与长沙市、湘江新区、深圳市等地方政府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风华高科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徽志为圆形,外围由学校的中英文名称环绕,中间是以原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主楼和表示学校建立年份的数字“1903”组成的图案。中文“第一师范”为毛泽东亲笔题字,英文为黑体字。徽志标准色为白底红字(线条)。
精神文化
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校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正确处理“尊德性”与“道问学”的辨证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高远志向;
(二)积极传承“知行互发”的哲学理念,培养学生“谦逊明礼、实事求是”的作风;
(三)大力发扬“人民本位”的人文精神,倡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关系。
湖南一师的校训不仅是毛泽东同志对一师全体师生、对全国党员、干部的谆谆教诲;也体现了他本人谦逊、勤勉和朴素的作风,还是湖南一师多年办学思想的高度浓缩,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现代精神的巧妙对接。
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校风内涵:
徐特立《为湖南第一师范的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同志的作风,由他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三五年以来,就成为我们全党的党风。这种作风是对学习、对工作、对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对一切人、一切事业都是需要的。它不是高深难了解的理论,也不是艰巨难做到的工作,是一句极平实极老实的口号,但它的本质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没有它,一切革命、一切建设、一切工作和学习,都会有偏差,都会有走上歪风的危险。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曾经培养了不少的革命人物,同时也有反动的人物,即正风和歪风并存。结果正风终占了上风。新民学会的领袖人物是人民共和国创造的领导人物——毛泽东。他在学生时代之学习目的是改造中国,此外无他目的,结果他的学习胜利了,成为一个彻底了解中国历史任务的中国通。毛泽东同志的作风是老老实实的作风,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特立希望第一师范以毛主席的作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校风。(题词写于1950年11月6日,影印手迹刊载于1957年1月15日《教师报》第三版,文见《徐特立教育文集》)
校歌:
衡山西,岳麓东,第一师范峙其中。
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
多才自惜夸熊封,学子努力,蔚为万夫雄。
教风:传道树人 丽泽风长
释义:
传道树人:“传道”,取自城南书院创始人张栻的教育主张——“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传斯道”,即传承道统,担当起文化继承和弘扬的责任。“济斯民”,即经世致用、匡济天下,强调学生应具有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树人”,源自《管子·权修》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道知责”是前提,“修身立德”是关键,“传道树人”是根本。
丽泽风长:“丽泽”,取自《周易》——“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意为两泽相连,其水交流犹如君子朋友通过讲会而交流知识、学说。今意为互动、探究。清代道光帝曾为城南书院题匾“丽泽风长”,以嘉其办学业绩。丽泽风长,意为君子朋友通过讲会而交流知识和学说的风尚。
学风:学思并进 知行合一
释义:
学思并进:取自张栻的教育思想。在学与思的关系方面,他主张“学思并进”,而不能偏废任何一方。他指出:“学而思则德益崇,思而学则业益广。盖其所学,乃其思之所形,而其所思,即其学之所存也。用功若此,内外进矣。”任何学习,本身都是思考后所得的结果;任何思考,本身即是学得知识的深化。学与思不能分开,只有在学的基础上才会得益,而且思也是为了学;学只有在思的条件下才会有益,学离不开思。
知行合一:取自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知行合一,即内在的知识和行动的统一。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的真切笃实就是行,行的明察精觉就是知。
作风:唯实唯新 善作善成
释义:
“唯实唯新,善作善成”,是对《机关作风建设六条要求》(湘一师党字〔2021〕76号)的精要概括,体现了新时代一师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不懈追求。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4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书画协会、鸣野文学社、外语协会、FNU棒垒球社、晨曦音乐社等社团。学校社团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服务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社团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书画协会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书画协会成立于2006年,以“弘扬国粹,陶冶情操”为宗旨,“以书陶情,以画会友”为理念,创办了多项特色书画活动,为学生提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活动内容包括书画讲座、书画展览、外出采风、书画理论知识竞赛以及书画现场创作大赛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鸣野文学社成立于2017年6月6日,是由众多文学爱好者所构成的一个集阅读、写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学生社团,以“做自由文学,修内外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文学为主体,广泛涉猎历史、哲学、政治、心理等与文学相关的学科,旨在繁荣校园文化,发现文学新人,提高文学鉴赏和创作水平,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协会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协会,于2008年5月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组织成立,于2021年5月与小语种协会合并。协会以“提高全校师生的外语综合素质”为宗旨,坚持以“培养外语学习兴趣,提高外语使用水平”为发展方向,举办各项活动,先后获得“湖南省十佳社团”、“湖南省百优社团”和“校级优秀社团”等荣誉,协会的优秀事迹、特色活动等也得到了红网等省市媒体的报道。
校区情况
城南书院校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356号,校舍系仿日本青山师范(今东芸大学)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栋之间或有走廊,或由亭楼连接,形成四合院落。1938年毁于长沙大火。1966至1968年复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有第八班教室、工人夜校、附小主事室、阅报室、君子亭等10处纪念点复原陈列,对外开放。
东方红校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西偎岳麓山,东临梅溪湖
黄花校区
黄花校区(待建中)位于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地理位置便捷。
校友情况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积淀深厚,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自建校以来培养了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张国基等一批国家栋梁,涌现了段德昌、刘畴西、袁国平、郭亮等280余名革命烈士。历史上汇聚了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李达、易培基、周谷城、田汉、黎锦熙、杨树达、辛树帜等一批教育名师大家,涌现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张百熙、陈天华、黄兴等湖湘英才。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24-04-01
学校简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19:0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