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溜(拼音:liū、li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通用字。此字形最早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本义是水名,又名“潭水”,源出三江侗族自治县北。引申为水或其他液体下流之义,还引申为水滴或细小水流等义。
字源演变
“溜”是形声字。字形最早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澑”为小篆之楷化形体,现代汉语简化作“溜”。
“溜”采用“氵”(水)作形旁;“留”是声旁,本义是指水名,又名“潭水”。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融江、柳江及黔江,源出三江侗族自治县北。引申为水或其他液体下流之义,《一切经音义》卷十八引《仓颉解诂》:“溜,谓水垂下也。”“溜”还引申为水滴或细小水流等义。现代汉语中,“溜”读作“liū”时,也指光滑的,如“溜圆”等。用作动词时,还有滑动之义,如“溜冰”。后又引申为偷偷地走,如“溜走”等。另外,“溜”还是一种烹饪方法,表示略微煮一下,或者加入淀粉快炒。“溜”读作“liù”时,可作量词,表示串;条,用以表示成排、成串的事物。
“溜”古时还有漫步、游逛之义,现代汉语中此义已并入“遛”。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力救切
溜水,出郁林郡。从水,留声。
说文解字注
溜水,出郁林郡。不言县者,有未审也。郁林郡在今广西。《前志》有中留县,师古曰:“留,力救反。水名。”盖中留、潭中,皆以水得名也。《后志》及《宋书·州郡志》作中溜,字从水,疑《前志》亦当从水。《元和郡县志》曰:“贞观八年,改南昆州为柳州,因柳江为名。”柳州卽今柳州府。柳江出苗地,至今贵州古州永从县生苗畍中,东南入广西,至柳城县曰柳江,至象州会于盘江。柳江卽古溜水,后世讹其字耳。
从水,留声。力救切,三部。按,今俗训为水急流。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力救切。音霤。水名。《说文》:水在郁林郡。《后汉·郡国志》:郁林郡有中溜县。
又《水经注》:汉水于盘头郡南与溜水合。
又水溜下也。孙绰《游天台山赋》:醴泉涌溜于阴渠。
又马观《瀛涯胜览》:弱水三千,舟行遇风,一失入溜,则水弱而没溺。
又发也。《管子·宙合篇》:减溜大成。注:减,尽也。溜,发也。言遍环毕莫不备得,故曰减溜大成。
又与霤同。《左传·宣三年》:三进及溜。正义:溜谓檐下水滴之处。
又《集韵》力求切。音留。义同。
又与留同。《战国策》:成皋石溜之地。注:古作石留。
又与流通。《灵枢经》:所溜为荥。注:溜,流同。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集汇
上中古音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溜的解释.汉典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01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