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凯奇是激浪艺术运动的发起者,他把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前卫艺术家联合起来,推动了前卫艺术的国际化。激浪艺术流行于20世纪60—70年代,代表艺术家包括
白南准、
小野洋子、
博伊斯等。
激浪派是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性前卫艺术组织,艺术家在创作时注重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并认为创作过程比最后的结果更为重要。激浪派艺术家常常进行反艺术的实验行为表演,他们试图通过拒绝制度惯例来向大众说明,艺术可以有更多的可能。 激浪派的作品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包括各种视觉艺术、诗歌、音乐和设计等。
“激浪”这个词是由激浪派的创始人、立陶宛裔美国设计师、“文化企业家”乔治·马丘纳斯(
George Maciunas)提出的。从公开呼吁建立一个反文化的艺术家阵营到成立纽约艺术家住房协会,再到发行以“偶发艺术”的现场事件为主题的出版物,马丘纳斯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他本人参与过的广泛活动。
激浪派艺术家的活动可追溯到1959年。这些活动如今被称为“前激浪艺术”(Proto-Fluxus)。当时,一群艺术家在凯奇在纽约新学院的课堂上相遇并成立了纽约视听小组(New York Audio Visual Group),这个团体主要进行
实验艺术和
行为艺术的探索。阿尔·汉森(Al Hansen)、迪克·希金斯(Dick Higgins)和杰克逊·麦克·洛(Jackson Mac Low)虽不是小组成员,但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乔治·马丘纳斯也经常出现在演出时的观众群中。激浪派的第一次正式活动由马丘纳斯组织,于1961年在纽约的AG画廊举办,他是该画廊的共同所有者。活动被称为“面包&AG”,主要朗诵诗人弗兰克·库恩斯特勒(Frank Kuenstler)的诗歌。这是当年在AG画廊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中的第一场。
在激浪艺术发展的早期(1962—1966年),便已经对多种艺术进行了融合:
观念艺术、
极少主义、新式音乐、诗歌等,其鲜明的特色来自艺术家的态度,而非作品的风格。运用富有
达达主义精神的幽默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再结合个人的人生经历,激浪派艺术家的作品和行为往往出乎观众的意料。激浪派的集体活动,有时是小型的现场表演,最初以音乐会或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出现。美国实验音乐家拉蒙特·杨(
La Monte Young)对激浪派的活动进行了研究和拓展,并和美国诗人、剧作家杰克逊·麦克·洛于1963年共同出版了《偶然行动选集》(Anthology of Chance Operations)。 这本由马丘纳斯设计的书籍有关“偶然的行动、观念艺术、反艺术、不确定性、行动计划、图表、音乐、舞蹈结构、即兴创作、无意义的作品、自然灾害、作曲、数学、散文和诗歌”,并为他在欧洲举办的激浪节“Festum Fluxorum”(1962—1963年)提供了大量素材。在此期间,激浪派在国际上声名远扬。
随着马丘纳斯于1978年去世,激浪派的活动也走向尾声。杰弗里·亨德里克斯(
Geoffrey Hendricks)替马丘纳斯完成夙愿,为其举办了一场“激浪葬礼”(Fluxfuneral),几位艺术家进行了演出。之后还有一个名为“激浪盛宴与守夜”(Fluxfeast and Wake)的活动,出现在“盛宴”上的食物都是黑色、白色或紫色的。这是激浪派的最后一次大型活动。之后,偶尔有一些小型活动不定期举办,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激浪艺术之后出现的很多艺术运动分享了激浪派的精神内核,特别是
行为艺术、
大地艺术、街头
涂鸦艺术等,那些故意在博物馆系统之外活动的艺术家,如
班克斯等人,也继承了激浪派的衣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