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
江苏省连云港市辖县
灌南县,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东北部,黄淮平原南部,东与盐城市响水县接壤,南与淮安市涟水县相连,西与宿迁市沭阳县毗邻,北隔新沂河与连云港市灌云县相望,陆地面积1028.4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1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灌南县辖11个镇。截至2023年末,灌南县总人口79.6536万人。
历史沿革
夏、商
灌南全境为古徐州的属地。
春秋战国
境域先后属鲁国和楚国。
境属东海郡朐县。
西汉
初,归属仍旧。
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李广利被封为海西侯,境内为其封地。
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败降匈奴,被废除海西侯之职,其封地改置为海西县,隶属东海郡,此为境内建县之始。
东汉、三国、西晋
境属不变。
建武元年(317年),晋皇室南迁,改东晋,废海西县,境属朐县。
东晋十六国
境内先后隶属于后赵、前燕、前秦和东晋。
开皇三年(584年),境属朐山县,隶属于河南道之海州。
五代十国
境内先后隶属于吴、南唐和后周。
北宋
境属朐山县,隶属海州。
南宋、金
为金统治,属朐山县,隶属于山东东路之海州。
境属朐山县,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淮东道海宁州。
洪武元年(1368年),境域北部属海州直隶州,南部属于安东县,隶属于南直隶省淮安府。同年,淮安府设莞渎场,监收盐税,今莞渎即盐课司驻地。
洪武三年(1370年),立张店镇,领州南7镇,惠泽巡检司驻于此。
崇祯九年(1636年),将张店镇之南的悦来集,正式命名为新安镇。
顺治二年(1645年),境域北部仍属海州直隶州,南部仍属安东县,隶属江南江宁布政使司。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巡检司迁新安镇,隶属海州直隶州。
中华民国
初期,废府、州,省辖道、县。境域北部属灌云县、南部属安东县、西部属沭阳县,分隶属江苏省徐海道和淮扬道。
民国三年(1914年)3月,安东县改涟水县,境域南部改属涟水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省直辖县。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敌后相继成立,境内形成国民党政权、共产党政权与日伪政权并存的局面。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曾改为“东灌沭办事处”)成立,境域北部隶属之。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涟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境域西南部隶属之。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涟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境域东南部属之。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6月,灌东办事处(县级,1945年撤销)成立,直属淮海行署,境内灌云县盐河以东地区隶属之。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境内日伪政权瓦解。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灌南境内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全境获得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6月,涟水县与涟东县合并成立涟水县,境内北部属灌云县、南部属涟水县,一直延续至灌南建县。
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3次会议通过“关于在江苏省设置灌南县的决定”,析灌云县南部地区和涟水县北部地区的部分乡(镇),设置灌南县,隶属淮阴专区。
1958年3月1日,灌南建县工作完成,正式开始办公。
1996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对淮阴市行政区域进行调整,将灌南县改由连云港市行政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8年3月,灌南建县,下辖曙红乡、海亭乡、李集乡、张店乡、三口乡、陈集乡、苏光乡、树德乡、六塘乡、新安乡、硕湖乡、新集乡、花园乡、百禄乡及新安镇15个乡(镇)。
1958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新安乡建制,其辖区划归新安镇;各乡(镇)统一改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年底,全县设14个人民公社,220个生产大队和2个居民委员会。
1959年,树德公社更名为灌河公社。
1960年2月,撤销硕湖公社,其辖区并入新安公社。
1960年3月,灌河公社划出光煦、八尺、四圩、庙社、九队、合兴、大咀、堆沟8个大队,成立堆沟人民公社,灌河公社更名为五队公社。同期更名的公社还有:苏光公社更名为田楼公社,曙红公社更名为白皂公社,海亭公社更名为兴庄公社。
1960年4月,成立新安公社新安镇分社,其所辖范围为镇区的人民、新民2个居委会和蔬菜大队。
1960年5月,经省人委批准,滨海县的响水、周集两个人民公社划归灌南县,并成立响水公社响水镇分社。
1962年10月,经省人委批准,撤销新安镇分社和响水镇分社,建立县属新安镇和响水镇。年底,全县有16个人民公社、2个镇,247个生产大队、5个居委会。
1965年10月,根据省人委指示,周集、响水两个公社和响水镇划回滨海县。
1966年1月,经省人委批准,析田楼公社的13个大队,设立大埝人民公社,公社驻地长茂街。析百禄公社的10个大队、三口公社的1个大队,设立小窑人民公社,公社驻地小窑街。析陈集公社的8个大队、张店公社的1个大队设立大圈人民公社,公社驻地武小园。析新安公社的10个大队、六塘公社的2个大队,重建硕湖人民公社,公社驻地侉二庄。
1966年底,全县有堆沟、田楼、大埝、五队、陈集、张店、白皂、兴庄、六塘、李集、硕湖、新安、小窑、新集、花园、百禄、大圈、三口18个人民公社和新安1个镇,248个生产大队、2个居委会。
1981年5月,析三口公社的8个大队、新安公社的3个大队,设立张湾人民公社,公社驻地张湾街。析白皂公社的4个大队、兴庄公社的6个大队,设立汤沟人民公社,公社驻地汤沟街。同年,大埝公社更名为长茂公社,陈集公社更名为北陈集公社,兴庄公社更名为孟兴庄公社。年底,全县有20个人民公社、1个镇,309个生产大队、3个居民委员会。
1983年,江苏省撤销地区行政公署,开始实行“市管县”体制,灌南县隶属淮阴市(今淮安市);并按机构改革要求,实行政社分设:以原公社建乡、生产大队建村,原行政区划不变。
1984年,全县辖有新安1个镇和堆沟、五队、田楼、长茂、三口、张湾、北陈集、张店、大圈、汤沟、白皂、孟兴庄、李集、六塘、硕湖、花园、新安、新集、百禄、小窑20个乡。
1986年,堆沟乡更名九队乡。1987年2月,析九队乡的大咀、十队、堆沟3个村,设立堆沟港镇;5月,百禄、北陈集、长茂、汤沟、张店5个乡撤乡建镇;年底,全县有15个乡、7个镇,324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
2000年6月,硕湖乡并入新安镇,九队乡并入堆沟港镇。
2002年4月,三口乡与张湾乡合并,设立三口镇,孟兴庄乡和白皂乡合并,设立孟兴庄镇。
2005年4月,新安乡、大圈乡并入新安镇,小窑乡并入百禄镇,六塘乡并入李集乡。是年,全县辖乡(镇)14个,有新安、堆沟港、长茂、三口、百禄、孟兴庄、汤沟、张店、北陈集9个镇,五队、田楼、新集、花园、李集5个乡。
2011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调整灌云县与灌南县部分行政区域的批复》(苏政复〔2011〕8号)将灌云县境内江苏省连云港监狱七分部位于新沂河南岸3.78平方千米区域划归灌南县堆沟港镇管辖。行政区域调整后,灌云县辖7个镇、11个乡;灌南县辖9个镇、5个乡,其中,堆沟港镇辖3个居民社区、11个行政村。
2013年3月,五队乡并入堆沟港镇,田楼乡与长茂镇合并,设立田楼镇,花园乡与新集乡合并,设立新集镇。是年,全县辖新安镇、堆沟港镇、田楼镇、三口镇、百禄镇、新集镇、李集乡、孟兴庄镇、汤沟镇、张店镇、北陈集镇10个镇1个乡。
2019年3月,李集乡撤乡设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末,灌南县辖新安镇堆沟港镇田楼镇三口镇百禄镇新集镇李集镇孟兴庄镇汤沟镇张店镇北陈集镇11个镇,有217个行政村、21个社区,2242个村民小组。灌南县人民政府驻新安镇人民西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灌南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于连云港市南部,东临黄海,与韩国、朝鲜、日本等国家隔海相望;东部和东南部与盐城市响水县交界,南与淮安市涟水县接壤,西与宿迁市沭阳县毗邻,北枕新沂河与灌云县相依,为连云港市南大门。介于北纬33°59′—34°27′,东经119°07′—119°48′之间,东西最长直线距离71千米,南北最宽30千米,陆地面积1028.41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93千米,海域面积1.12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灌南县境大地构造处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准地台的过渡地带,次一级构造为鲁苏断块和下扬子断块,与黄海构造盆地紧密相连。
鲁苏断块:西以郯城-庐江断裂为界,东南以淮安-响水口断裂为界。
下扬子断块:西北以淮安-响水口断裂为界,西南以郯城-庐江断裂为界。
淮安-响水口断裂:从县内新集入境,经百禄等乡(镇),穿过响水县再人县内长茂,沿此向东经田楼、五队,过新沂河,继续沿北向东延伸入黄海。
无名小断裂:根据江苏省地震局、江苏石油指挥部编绘的地震构造图显示,经百禄镇东、三口镇,过灌云县杨集到仲集附近的一条“南东-北西”向无名小断裂,与“淮安-响水口”断裂近乎垂直相交,把县境分割成东西两部。
灌南县境地质新构造运动是在中生代及新生代初期构造的基础上发展的,基本上继承了新生代初期的构造格架及运动特点,但断块差异运动显著减弱。新构造运动形迹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运动。在鲁苏断块内表现断块隆起,而在苏北平原则具有断块沉降的特点,上新世以来主要表现为大面凹陷。
地形地貌
灌南县域早在先秦时期,西部李集、孟兴庄、汤沟三镇为硕项湖区,中部的张店、北陈集、新安镇、新集镇大部分地区为古海岸沙堤。明初前,东部的田楼、堆沟港两镇还在海内。后由于黄河泛滥,泥沙淀积,陆地东移。至康熙年间,西部湖区与东部海域逐渐成为陆地。千年沧海桑田的变迁,造就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无山岗、丘陵。地面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海拔高程西南部达5.9米,东部2.0米,一般3.1—4.5米,地面坡降1/18000;地形西宽东窄,状如镶嵌在黄海之滨的一把金钥匙。
气候特征
灌南县位于江苏沿海,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条件较为优越,但年际间降水、温度变化较大。2023年,平均气温与常年相比偏高;降水与常年相比偏多,且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全年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15.8℃,较常年平均气温14.6℃相比偏高1.2℃。极端最高气温37.3℃,出现在6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10.9℃,出现在1月25日。年降水量1165.3毫米,比常年平均年降水量922.7毫米偏多242.6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数5天,出现在7月26—30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30天,出现在2月14日—3月15日。年日照时数2176.0小时,较常年年日照时数2064.9小时偏多111.1小时。
冬季(12—次年2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多。平均气温为3.1℃,比常年(2.5℃)高0.6℃,冬季降水135.8毫米,比常年(73.0毫米)偏多62.8毫米。冬季日照为515.8小时,比常年(440.4小时)偏多75.4小时。
春季(3—5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多。平均气温15.7℃,比常年(14.1℃)偏高1.6℃。春季降水164.1毫米,比常年(155.1毫米)偏多9.0毫米。春季日照为608.0小时,比常年(596.8小时)偏多11.2小时。
夏季(6—8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平均气温27.0℃,比常年(25.9℃)偏高1.1℃。夏季降水709.0毫米,比常年(524.0毫米)偏多185.0毫米。夏季日照为508.4小时,比常年(520.0小时)偏少11.6小时。
秋季(9—11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平均气温17.4℃,比常年(16.0℃)偏高1.4℃。秋季降水156.4毫米,比常年(170.6毫米)偏少14.2毫米。秋季日照时数为543.8小时,比常年(507.7小时)偏多36.1小时。
水系水文
灌南县地处淮、沂、沭、泗 诸水下游,水系发达,海河连通。新沂河横卧境北,灌河横穿东西,盐河纵贯南北。14条淡水主干河道总长255.87千米,与大、中排灌系统织成航运、灌溉、排涝、蓄水网络,满足水上运输、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主要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Ⅲ类标准。不计地下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年份平均达65亿立方米,其中上游下泄水量达57.66亿立方米,本地径流量2.73亿立方米,回归水3.73亿立方米。由于受季风影响,60—70%的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且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枯水年的降水只有丰水年的60—70%。
土壤类型
灌南县境内土壤集海、陆多种微量元素于一体,分潮土与脱盐土2类,淤土、两合土、盐碱土、黏性脱盐土、壤性脱盐土5个土属,淤土、沙心淤土、沙底淤土、底黑淤土、堆黑土、两合土、沙心两合土、黏底两合土、盐碱土、黏性盐碱土、黏底盐碱土、黏性脱盐土、粘黏黑脱盐土、黏性底黑脱盐土、壤性脱盐土、壤性黏底脱盐土16个土种。土壤肥沃,污染较少,出产的农副产品微量元素含量丰富。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灌南县地处淮、沂、沭、泗诸水下游,水资源丰富。1984—2005年,年均水资源总量为65亿立方米。其中上游下泄水量达57.66亿立方米,利用率2.3%;洪泽湖直供水4.93亿立方米,利用率29.4%;本地径流量2.73亿立方米,利用率35%;同归水3.73亿立方米,利用率39.3%。由于过境水通过县域时间相对集中,沟河拦蓄库容有限,大多水资源白白流注入海,在平水年只能利用5.2亿立方米。在丰水年和枯水年,由于差距很大,使过境水成为可用而不可靠的水源。
土地资源
2023年,灌南县耕地面积56740公顷。水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6%,湿地总面积14767.69公顷,自然湿地面积3231.83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3.55%。
生物资源
灌南县境内生物物种发现810种,包括陆生维管植物330种(含栽培植物111种),陆生脊椎动物112种,陆生昆虫161种,水生生物207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名录16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物种5种。
矿产资源
灌南县境内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为烧制砖瓦用的黏土,历经多年采挖,黏土资源已十分贫乏。为保护生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拆除原有分布在全县各镇的大部分轮窑和小土窑、小立窑。全县制砖企业全部实现技改,转产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黏土多孔砖、空心砖或其他新型墙体材料。
光照资源
灌南县境内常年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是全省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县区之一,适宜发展光伏产业。其中,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入选全国首批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2023年,灌南县新增太阳能光热面积68.7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光电装机容量43.56MW,风能资源集中海边,其他地区有待开发。
人口
截至2019年末,灌南县户籍总人口81.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0万人,其中男性43.19万人、女性38.65万人,户籍男女性别比为112(以女性人口为100),户均人口数为3.52人。户籍人口出生率8.81‰,死亡率5.44‰,人口自然增长率3.37‰。省市反馈年末常住人口63.41万人,比上年减少0.31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灌南县常住人口为612345人。
截至2022年末,灌南县户籍总人口80.5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万人,其中男性42.63万人、女性37.93万人,户籍男女性别比为112.4(以女性人口为100),户均人口数为3.43人。户籍人口出生率5.42‰,死亡率5.45‰,人口自然增长率-0.03‰。常住人口60.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4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6.71‰,死亡率7.55‰,人口自然增长率-0.84‰。城镇化率达54.3%,比上年提升0.61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灌南县总人口为234227户79.6536万人,其中男42.2035万人,女37.4501万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1年,灌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同比增长23.7%; 实现工业投资110亿元,同比增长56.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8元,同比增长8.1%; 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34元,同比增长7.2%;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31元,同比增长9.5%;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05%。
2022年,灌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4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2.9 亿元,增长 0.8%;第二产业增加值 228.47 亿元,增长 2.6%;第三产业增加值 179.05 亿元,增长 2.3%。经济结构有序改善。2022 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9:46.58:37.93 调整为 15.17:47.56:37.27,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84.83%,比上年上升 0.32 个百分点。
2023年,灌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1.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5.0%,增速较2022年提升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2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18.98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193.67亿元,增长6.6%。2023年,灌南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15.17∶47.56∶37.27调整为16.12∶44.51∶39.37,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22年的84.83%调整为83.88%。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灌南县实现全部投资166亿元,比2022年增长1.1%,其中:工业投资117.76亿元,下降5.3%;工业技改投资37.7亿元,下降15.5%;制造业投资111.42亿元,下降6.9%;高技术产业投资26.28亿元,下降12.3%;服务业投资46.6亿元,增长20.1%。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4个,聚维元创秸秆基生物合成等一批优质重大项目落户,储备在谈优质项目100个。宝馨光电等144个市县重大产业项目序时推进、快速建设,原秀科技等104个项目竣工投产,文辅智能制造等10个项目入规。
财税收支
2023年,灌南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11亿元,比2022年增长6.3%,其中税收收入17.36亿元,增长26.5%,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9.1%,比2022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67亿元,比2022年增长8.4%。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96亿元,增长10.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92亿元,增长6.7%;城乡社区支出4.35亿元,增长27.1%;住房保障支出4.98亿元,增长10.4%。
人民生活
2023年灌南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36元,增长6.9%。
第一产业
2023年,灌南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29亿元,比2022年增长12.9%。其中:农业产值75.72亿元,增长3.6%;林业产值1.59亿元,增长3.5%;牧业产值33.36亿元,增长39.4%;渔业产值19.31亿元,增长1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32亿元,增长15.8%。
农业
2023年,灌南县粮食播种面积为88060公顷,比2022年增长0.05%。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4.61万吨,增长0.19%,其中,水稻产量35.3万吨,增长0.13%,小麦产量26.61万吨,增长0.03%。粮食亩产489.16千克,比2022年增加1.21千克。
林业
2023年,灌南县完成成片造林面积83.3公顷,林木覆盖率为25.30%;创成3个省级绿美村庄;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466.67公顷;完成“四旁”植树55万株。古树名木15株。
畜牧业
2023年,灌南县生猪累计出栏92.97万头,比2022年增长32.6%;牛累计出栏0.26万头,下降38.2%;家禽累计出栏2102.67万只,增长5.9%。猪牛羊禽肉产量10.85万吨,增长18.1%;禽蛋产量0.44万吨,下降4.4%;生牛奶产量3.09万吨,增长3.7%。
渔业
2022年,灌南县水产品产量4.73万吨,增长2%。
生产条件
2022年,灌南县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新增稻田综合种养7000余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66%,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创成区域公用品牌2个,新增绿色有机品牌20个。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灌南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1%;规上工业总产值350.29亿元,下降16.6%;工业应税销售收入473.3亿元,下降1%。规上工业28个行业大类中,11个行业产值保持正增长,其中,家具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4个行业生产较快,增幅均超过40%;17个行业产值下降,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重点行业降幅较大,均超过10%。
建筑业
截至2023年末,灌南县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1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6家,二级资质企业14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0.6亿元,比2022年下降1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6.6万平方米,下降20.8%,竣工产值48.1亿元,下降15.8%。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灌南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18亿元,比2022年增长5.3%,增幅较2022年提升9.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163.92亿元,下降4.6%;零售业销售额87.77亿元,增长9.9%;住宿业营业额1.05亿元,增长11.9%;餐饮业营业额15.77亿元,增长10.0%。
对外经济
2023年,灌南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8688万美元,比2022年增长13.9%,其中,出口额27037万美元,增长20.9%;进口额1651万美元,下降41.6%。
招商引资
2023年,灌南县实际利用外资9211万美元,比2022年增长179.2%。
房地产业
2023年,灌南县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45.02万平方米,比2022年下降24.2%;商品房销售额23.43亿元,下降21%;房地产投资12.17亿元,下降40.7%。
邮电通信
2023年,灌南县实现邮政行业业务收入2.54亿元,比2022年下降2.7%;邮政业务总量3.71亿元,增长11.1%;快递业务量3412万件,增长10.7%。全年实现通信行业业务收入5.25亿元,增长8.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3.94万户,下降4%;移动电话用户数60.59万户,增长4.4%;互联网用户数24.2万户,增长3.9%。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灌南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7.26亿元,比2022年增长24.7%;人民币存款余额456.45亿元,增长25.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7.23亿元,增长16.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36.25亿元,比2022年增长22.9%,其中企业贷款余额261.24亿元,增长42%。
交通运输
交通
灌南县境内沈海高速、长深高速、228国道、204国道、235省道、236省道纵贯南北,345省道、326省道、337省道横跨东西。县乡公路、乡村道路实现网络化,农村客运班车实现正常化。县城距连云港市区70千米以内,距连云港花果山、淮安涟水两个国际机场都在40千米以内。全县形成以干线公路、铁路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主脉络,盐河和灌河为水上主通道、港口站埠为主枢纽的四通八达的水陆运输网络。
公路
灌南公路交通四通八达,过境干线公路主要有204国道、233国道,327省道、326省道(沭阳—陈港)和345省道(灌南—堆沟港)、临海高等级公路(连云港—南通);长深高速公路位于城西,设灌南、灌南南两个高速进出口;沿海高速位于田楼镇长茂街东两千米,设灌南东高速进出口。
截至2023年末,灌南县境内公路交通总里程达1974.56千米,公路密度达182.95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7千米,一级公路122.14千米,二级公路288.94千米,三级公路100.25千米,四级公路1436.23千米。按行政等级分,高速公路27千米,国道32千米,省道93千米,县道322千米,乡道796千米,村道617千米。
2023年,灌南县公路客运量23.98万人,比2022年增长85.4%。
铁路
灌南县目前有两条铁路过境,分别是连镇高速铁路青盐铁路,连镇高速铁路连淮段已于2019年12月17日通车,在灌南经济开发区设立灌南站,淮镇段全部建成可直达南京淮安苏州上海连云港杭州扬州等城市。
截至2023年末,灌南县境内共有高铁站1个,铁路2条,分别是连镇铁路、连盐铁路,全长30.62千米。
2023年,灌南县铁路客运总量86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106.4%。
航空
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机场巴士6号线途经站点:灌南客运站、灌南县人民医院、灌南宾馆、灌南县政府、灌南世纪缘国际酒店、花果山机场。
水运
灌南县横贯县域东西的灌河,全长74.5千米,一般河宽350米,水深7—11米,为江苏省唯一没有建闸的天然入海河道,被誉为“苏北黄浦江”,是从事河运、建港、造船业的黄金水道。有港口7个,码头泊位30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个,码头总延长3450米。灌河港可通黄海、东海、渤海、南海,直航日本、韩国等国家,是苏北、皖北、鲁南等内陆地区货物的快速入海口岸。
截至2023年末,灌南县内河航道三至八级航道总里程174.54千米。
运输
2023年,灌南县公路客运量23.98万人,比2022年增长85.4%;全年铁路客运总量86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106.4%。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灌南县推进“智改数转”项目20个,新增省级智能示范车间3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76个,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41家,5家企业获评市级瞪羚企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1.9%。获批省“科技副总”7名。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绿色智慧化工技术与装备(灌南)研究院、宜兴—灌南科创飞地挂牌运营。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灌南县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0.42万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1.56万人;普通初中22所,在校学生3.14万人;小学31所,在校学生4.8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0.03万人;幼儿园76所,在园儿童1.31万人。苏州路实验学校、第四中学改扩建工程竣工投用,本科录取率连续3年超省平均水平,灌南中专创成省五年制高职办学单位。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灌南县拥有电影放映单位5家,其中影剧院4家,观影人数32.5万人次,同比增长30%;乡镇文化站11个,县级剧团1个,县级文化馆1个,县级文化宫1个。悦来集街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新开放城市书房2个,组织硕项湖樱花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62.3%、58.6%。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灌南县拥有体育运动设施2066个,其中,县田径场地1个,群众体育活动场地2065个。举办县级运动会10次,承办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灌南专场、省青少年体适能锦标赛等体育赛事,获得省级以上奖牌35枚。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灌南县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00个,其中,医院14个,镇卫生院12个,门诊(所)83个,村卫生室及其他291个。卫生机构床位4117张,其中,医院2940张,卫生院1177张。卫生技术人员431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36人,注册护士2683人。县第一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综合医院,灌南四院主体封顶,张店镇、百禄镇获评省级健康镇。
社会保障
2022年,灌南县城镇新增就业1385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963人,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2466人,返乡创业1311人,全年组织就业创业、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网上继续教育等各类培训人数7369人,一般农村劳动力培训人数4294人,职业技能鉴定人数3912人。全年累计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3.65亿元,惠及2023家市场主体,14家企业或“苏岗贷”授信贷款1.05亿元。
2022年,灌南县居民社保主要险种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八连涨”,机关事业单位连续七年同步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升至203元/月。残疾人“两项补贴”、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等按时足额发放,医保帮办中心模式成功入选全国医保系统群众办事类典型案例。完成500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之家2个、梦想小屋122个。
历史文化
综述
灌南县地处江淮、齐鲁之间,吴越文化和齐鲁文化在此交汇;又因儒家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南北文化在此交融渗透,又有苏北、淮海地区的习俗风貌。有以硕项湖、盐河为代表的“水”文化,以“海西古城”为代表的“汉”文化,以新安镇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东灌沭边区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道教二郎神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魔术和灯谜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文化,以汤沟酒、食用菌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文化;有以祭海、捕鱼、起网等特征的渔民风俗,有修滩、晒盐和祭奠为主要内容的盐民风俗,有耕地、种植、收割、打场为主要内容的农耕风俗。人民生活中婚嫁有催妆、迎亲、闹房、送房、回门、会亲等习俗;生育及寿诞有满月、百日、周岁、十岁、二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等喜宴习俗;丧葬有设灵堂、守灵、哀奏、挂铭旌、送葬等习俗。
地名由来
灌南地区饱经历史变迁,有着5000多年的人文历史与2000多年的建制史以及60周年的建县史。海西为灌南古称。公元前90年,始建海西县,为境内建县之始。1958年3月,该县命名为“灌南”,缘由地处灌河流域,又因位于灌河之南而得名。故灌南有“海西古国”之别称。
二郎神文化
灌河两岸一直流传着二郎神住在灌河口的神话传说。他斩蛟治水、造福于民、救人急难、忠孝仁义的精神,在80万灌河儿女身上有着充分体现。史籍记载,在明清及“中华民国”时期,位于灌南县城北的五龙口(盐河、武障河、南六塘河、北六塘河、公兴河五河交汇处)就有二郎神庙,后毁于战乱。2010年,灌南在此筹建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2012年,公园对外开放。近年来,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先后获得“全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市文明单位”“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市廉政文化进景区示范点”“市最受欢迎的旅游行业单位”“全市十佳景区”“全市十大影视基地”等称号,是国内二郎神文化传承展示基地,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道教场所,“淮海西游文化旅游圈”重要景区。
文物
灌南县境内已发现的文化遗址及遗存110余处。其中,有海西故城、白头关、上下马台、法宁寺、莞渎场镇、大庙汉墓群、中心汉墩、南闸大墩和吴承恩撰写的墓志铭、龙沟汉石刻画像、大庙告示碑、王耀斋纪念碑、三圩闸碑等历史文化遗址、遗存60余处;有汤沟酒窖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有汤曙红烈士陵园、吴书事迹陈列馆等红色文化遗存、遗址40余处。
西来庵
新安镇西来庵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灌南新安镇附近的九庵十八庙之一,现有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寮房及斋堂等房屋24间,总造价约150多万元,占地面积2.6亩。庵内常住僧尼2人。
引羊禅寺
建于宋朝嘉祐三年(1058年)的“引羊禅寺”,坐落在该县城北,现新东北路与北环路前调渡河交汇处南侧。当年庙于巍峨,殿阁雄伟,气势非凡,寺庙内楼台殿阁四十多间。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引羊寺一年一度的庙会,赶庙会信众人山人海,香火旺盛,影响甚广。相传昔日奇潮泛滥,有弥勒佛骑石羊,引水入河。给周边群众带来了福音。庙因寺门两边躺着长年酣睡的两只大石羊而得名。
非遗
灌南县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有14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有36个,县级非遗保护项目有131个。汤沟酒酿造技艺、剪纸、蜡铜香、葫芦画、麦草画、针绣、魔术道具、面包泥手工艺品、手工皮具、手绘鞋、衍纸画、绳结及朱中学中医针灸、曹氏中药热敷接骨、克山中医喉科、王氏中药黑膏药等技艺非凡;张店锣鼓、三口舞狮、堆沟港舞龙、孟兴庄淮海戏等民间艺术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风俗民情
中国汤沟桃花节即汤沟古镇传统庙会,自古官民联办,地址在古寺庙遗址、现汤沟酒厂西北,古汤沟、西大河东岸,每年自阳历4月9日始,为期三天。其时,“桃花泉”畔遍地烂漫,蔚为奇观。风味美食“仙鳖舞香泉”,选用汤沟“鳖大汪”特有的野生大鳖,以“香泉”异水炖制。
方言俚语
灌南方言属江淮方言。境内曾分属古海州、涟水,方言也大致分为南北两片。其间有一条江淮官话区洪巢片内部划分的小区方言同言线:东起堆沟港镇、田楼镇,中经三口镇、新安镇,西经涟水县高沟镇向西南延伸。同言线以北接近古海州音,与中原官话相近,其语音特征为:平卷舌都念做卷舌,后鼻音往往读成前鼻音,阴平是曲折调214,阳平是高升调35,上声是高降调41或42,去声是高平调55,无儿化韵,尤以汤沟、孟兴庄两地一带最为典型,这一片方言进一步向中原话靠拢。同言线以南原属涟水县,其语音特征是,平卷舌都念作平舌,后鼻音也往往念成前鼻音,阴平是低降调21或31,阳平是高升调35,上声是曲折调212,去声是高平调55,有儿化韵。县城新安镇(史属海州)话正好处于古海州话和古涟水话的交界地带,其特点是:没有平舌音,入声不易读准,后鼻音也往往念成前鼻音,而词汇、俗语等则南北兼而有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趋于讲普通话,一些方言俗语慢慢地被普通话所取代,有相当一部分方言俗语使用频率很低或不用,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活泼的方言俗语仍在广泛运用。
风景名胜
灌南旅游景点众多。逐步开发的硕项湖、悦来河、盐河、郑于河、周口河、南六塘河“一湖五河”资源以及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硕项湖湿地、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吴书事迹陈列馆、红色上马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海西公园、幸福林海、东郊石园、农耕文化展馆、现代农业观光园、省级田园乡村(水美乡村)等。
海西公园
海西公园位于灌南县中心位置,建于2007年,总面积72250平方米,广场硬地面积13270平方米,入口、主干道面积3100平方米,园路面积1750平方米,水体面积27150平方米,绿化面积26220平方米,绿化率55%,其它面积1270平方米。为国家AA级级旅游景区。
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
座落于县城北2千米处的五龙口小鱼岛,一千多年历史的盐河、八百多年历史的灌河、历代文人反复吟咏的武障河等五条河流在此交汇,水域宽广、生态优良,通江达海、流淌古韵。
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西游记》研究专家李洪甫教授策划,古建筑专家潘谷西教授领衔设计,苏州香山古建公司承建。公园总投入1.2亿元,开发用地195亩,2012年建成对外开放。2014年5月,景区成功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国内二郎神文化传承展示基地,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道教场所,“淮海西游文化旅游圈”重要景区。先后获得“全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市文明单位”“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市廉政文化进景区示范点”“市最受欢迎的旅游行业单位”“全市十佳景区”“全市十大影视基地”等荣誉称号。2019年,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通过4A级景区复核。
五龙口片区双鱼岛生态旅游区
五龙口片区双鱼岛生态旅游区位于五龙口双鱼岛,是五龙口生态绿色发展集聚区一期项目,占地约1500亩,总投资15亿元,计划2021年投入运营。
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
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景区,前身是灌南县烈士陵园,地处县城东部,始建于1959年,2005年改扩建,总占地约57600平方米。景区由英雄广场、解放新安镇烈士冢、吴书烈士纪念亭、汤曙红烈士纪念亭、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等多个景点组成。其中,纪念馆为两层仿古建筑,总投资500万元,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60平方米,布展面积2800平方米,纪念馆设9个展厅,陈列着各种珍贵图片资料582张、实物220件,一楼集中展示1928年至1949年期间灌南人民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二楼突出展示灌南人民的杰出代表惠浴宇、周惠、芮杏文等老一辈的革命生涯和光辉业绩。
2007年11月,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获评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并被评为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江苏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建设,红色旅游特色凸显,生态保护、管理服务、景区建设的理念和水平逐年提升。目前,景区已成为集学习教育、缅怀先烈、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
地方特产
灌南县特产有五妙水仙膏、紫花苦菜、淮山药草鸡蛋红掌、有机浅水藕、七品鲜菇、淮牌四豆、解暑养颜羹、风味凉拌菜、虾籽、小肉狗、杏鲍菇、西湖荡大闸蟹、毛脸凉粉,汤沟酒等。
毛脸凉粉
毛脸凉粉,中华老字号。始创于清康熙十三年(一1674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汤沟酒
汤沟酒无色透明、容香浓郁、酵甜甘冽、回味持久。汤沟系列酒曾8次获全国金奖,15次获银奖,4个产品通过国家方圆标志的认证。1984年汤沟酒还被中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选中,带到南极饮用。
食用菌
灌南是全国食用菌产业大县,主要栽培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秀珍菇、草菇等10余个中高档食用菌品种。,工厂化鲜菇总产量约占全省55%、全国10%,先后获评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食用菌流通示范基地、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江苏省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灌南金针菇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灌南(食用菌)入选2022年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著名人物
早在东汉、三国时期,海西县就有度辽将军徐淑、太常徐璆、车骑将军徐宣,功勋卓著。南北朝诗人鲍照、唐代诗人郑谷、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清代戏曲家洪昇及书画家郑板桥等文人骚客曾在此驻足留痕,激扬文字。近现代,作为革命老区的灌南,孕育了惠浴宇、周惠、芮杏文、孙存楼、孙海光、孙良浩等一大批革命前辈,以及汤曙红、吴书等1213名革命烈士。当代画家王小古和卜星光、戏剧评论家汤草元、音乐作曲家朱南溪、导演汤化达、编剧嵇道青等。
徐淑
东汉边防将领,字伯进,广陵海西人。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年),被推举为孝廉。因年龄不到40岁而被却回。阳嘉五年(136年)又被举为茂才。任渤海县令。不久,迁升为琅琊郡都尉,后官至度辽将军,战功卓著。
惠浴宇(1909—1989)
曾用名惠美琬,新安镇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解放战争期间惠浴宇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建国后历任苏州市委书记、苏北行政公署主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市长、江苏省省长、华东局常委。是党的八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小古(1915—1982)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山东分会常务理事。以画牡丹见长,世称王牡丹。为首都人民大会堂作的《国色天香》《万顷玫芳》巨幅画,形神出众,生机盎然。
女,1970年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轻音乐学会、中国音乐基本理论学会会员,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女,自行车运动员,1993年在灌南体育场练自行车,1994年进入南京体院练自行车,2002年首次入选国家队,2001年—2004年获多项亚洲冠军。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连淮铁路建成通车.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15 20: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