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简称“淮”,旧称“清江”“淮阴”,
江苏省辖
地级市,
Ⅱ型大城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
江淮平原东部,地处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
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
淮河生态经济带首提首推城市,
三线城市,坐落于
古淮河与
京杭大运河交点,处在中国南北分界线上,拥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洪泽湖。截至2023年末,淮安市面积10030平方千米,辖4个区、3个县;全市常住人口453.80万人。
历史沿革
约公元前4000年,今淮安市境域内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形成“
青莲岗文化”。
夏商周时期,今淮安市境域内为“
淮夷”聚居地。
春秋战国时期,今淮安地区交通便利,有“善道”通达南北,
邗沟沟通江淮,且土地肥沃利于灌溉,故成为列强诸侯争夺的地区,先后为吴国、越国、楚国所有。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推行郡县制,置四川郡、东海郡,今淮安市境分属以上两郡;始置淮阴县(治今淮阴区
马头镇,时属东海郡)、盱眙县(治今盱眙县城东北)、东阳县(治今盱眙县马坝东南)。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封韩信为楚王,今淮安属楚国。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夺韩信楚国,分原楚国为荆、楚二国,今淮安属荆国东阳郡。同年,贬韩信为
淮阴侯,淮阴为韩信封邑;封刘缠为射阳侯,射阳为刘缠封邑。西汉初(约前200年),淮阴西南境置富陵县(今洪泽湖及洪泽、盱眙部分境域)。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废韩信淮阴侯国,置淮阴县。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废刘缠射阳侯国,置射阳县。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辖淮阴县、富陵县、射阳县、盱眙县、东阳县、淮浦县(治今涟水县西)。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封皇子刘荆为山阳公,治白马湖北。东汉初年,并临淮郡入东海郡,并富陵县入淮阴县。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析东海郡,原临淮郡故地立下邳国,今淮安市境大部属下邳国。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改下邳国为下邳郡。东汉后期,东阳、射阳两县改属广陵郡。东汉末年,广陵郡移治射阳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今淮安市境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建置紊乱,隶属多变,今市区
马头镇其时均为军事要塞,多设州郡治所,为边帅驻节之地。长年战乱导致“江淮之间,赤地千里”,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广陵郡自射阳县移治淮阴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年),析广陵郡、临淮郡,置山阳郡,设山阳县,山阳郡辖山阳县、左乡县、东城县、盐城县4县。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析山阳郡山阳县,置寿张县、淮安县;设东平郡,治淮阴县,辖淮阴县、寿张县、淮安县3县,“淮安”之名始见。梁天监年间(502—519年),改为淮州,治淮阴故城,县改称“怀恩”。陈太建九年(577年),改怀恩县为寿张县,复建东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置楚州,治淮阴,辖淮阴、山阳、阳平等郡。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移楚州治山阳。隋大业年间,并淮阴县入山阳县,不久复置。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东楚州,治山阳县,辖山阳、淮阴、安宜、盐城4县。唐武德七年(624年),再并淮阴县入山阳县。唐武德八年(625年),裁西楚州,东楚州改称楚州,增辖盱眙县。隋唐五代时期(581年—960年),今淮安市境内长期处于安定的环境,建置也较稳定,大抵淮北属泗州,淮南属楚州,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重新繁荣。
北宋年间(960年—1127年),今淮安市境内较为太平,市境先属淮南路,分属楚州、
泗州;后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市境属淮南东路。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楚州、泗州、承州;涟水军镇抚使、淮东安抚制置使、京东河北镇抚大使等均驻节楚州山阳县城。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李全火烧楚州城,遂废楚州,升山阳县为淮安军,隶宝应州。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设清河县,治淮河北岸清口;析淮阴县东境,设新城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淮东安抚司于山阳。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淮东安抚司为淮东总管府,治淮安县,辖山阳县、淮安县、淮阴县、新城县、盐城县、清河县、桃源县7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设淮安府路,治山阳县,兼领临淮府、海宁州、泗州、安东州,并淮安县、淮阴县、新城县3县入山阳县。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置淮安府,治山阳县,领海州、泗州、安东州3州及山阳、清河、沭阳、盐城、桃源、赣榆、天长、盱眙8县。
明代(1368年—1644年),淮安府属南直隶(明初称直隶),辖山阳、清河、安东、盐城、桃源、宿迁、
沭阳、睢宁、赣榆、邳州、海州,共9县2州,府治所在地,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其间,有
漕运总督(兼
江淮巡抚)、
南河总督驻节淮安。
清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淮安府属江南省。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淮安府山阳县、盐城县,置阜宁县。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会典》发布,分江南省为江苏省、安徽省,淮安府属江苏省。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淮安市清江浦是
江淮巡抚驻节之所,即省会所在地。明清两代,淮安府均是江苏辖地面积最大的府。
民国二年(1913年),撤淮安府,原辖各县归江苏省直辖。民国三年(1914年),
山阳县改称
淮安县,清河县复称淮阴县,设
淮扬道(属江苏省),辖淮安县、淮阴县、涟水县、泗阳县等13县,治淮阴县
清江浦(今清江浦区)。民国十六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撤淮扬道,原辖各县归江苏省直辖。民国二十一年(1931年),设淮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淮阴县清江浦。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日军侵占江苏省会镇江,江苏省政府迁往淮阴县清江浦。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中共在淮阴、淮安等县设立苏北抗日根据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淮阴等县光复。同年9月6日,中共领导的新四军攻克淮阴县。同年9月21日,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迁至淮阴县。同年9月22日,新四军攻克淮安县。同年10月,中共在淮安县组建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在淮阴县组建
苏皖边区政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初,国民政府设江苏省第七行政督察区,辖淮阴县、淮安县、涟水县、泗阳县、阜宁县、宿迁县6县(部分已由共产党控制)。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今淮安市境全境解放。
1949年,成立淮阴专区,属
苏北行署。1950年,
盐城专区涟东县并入淮阴专区涟水县。1953年1月,苏南、苏北行署与
南京市合并恢复
江苏省,淮阴专区属江苏省。同年,原属淮阴专区的睢宁县、邳睢县、新沂县划归徐州专区。1954年,
盐城专区淮安县划归淮阴专区;同年12月,安徽省宿县专区
泗洪县、滁县专区
盱眙县划入淮阴专区。1970年,淮阴专区改称
淮阴地区,专署驻清江市。1971年,六合地区
盱眙县、
金湖县划入淮阴地区。1983年,淮阴地区更名为淮阴市。1996年8月,原属淮阴市的宿迁市、
沭阳县、
泗阳县、泗洪县4个县市从淮阴市析出,成立地级
宿迁市;淮阴市原辖
灌南县划入
连云港市。(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阴市行政区划设立地级宿迁市并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的通知)2001年,淮阴市更名淮安市。(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淮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成立淮阴专区,辖淮阴县、淮宝县、泗阳县、沭阳县、灌云县、
宿迁县、睢宁县、新安县、邳睢县、涟水县10县,专员公署驻淮阴县。
1950年,盐城专区涟东县并入淮阴专区涟水县;拆淮宝县,并入淮阴县、淮安县、扬州专区宝应县;设清江市。是年,淮阴专区辖清江市、淮阴县、泗阳县、沭阳县、灌云县、宿迁县、睢宁县、新安县、邳睢县、涟水县1市9县。
1952年,新安县因与河南省洛阳市
新安县重名而改称新沂县。
1953年,淮阴专区辖清江市、淮阴县、泗阳县、沭阳县、灌云县、宿迁县、涟水县1市6县。
1954年,淮阴专区辖清江市、淮阴县、淮安县、泗洪县、盱眙县、泗阳县、沭阳县、灌云县、宿迁县、涟水县1市9县。
1971年,淮阴地区辖清江市、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灌南县、灌云县、沭阳县、宿迁县、泗阳县、泗洪县、淮阴县、淮安县1市12县。
1983年,清江市更名为
淮阴市,改由省直辖,撤销淮阴地区。设
清河区、
清浦区2个区,淮阴市辖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灌南县、沭阳县、宿迁县、泗阳县、泗洪县、淮阴县、淮安县2区11县。同时将
灌云县划归
连云港市领导。
1996年7月,宿迁市、
沭阳县、
泗阳县、
泗洪县4个县市从淮阴市析出,成立地级
宿迁市。同时将
灌南县划入连云港市。淮阴市辖清河区、清浦区、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淮阴县、淮安市2区5县1市。(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阴市行政区划设立地级宿迁市并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的通知)
2001年,江苏省政府实施“
三淮一体”战略,原地级淮阴市更名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淮安县)更名淮安市
楚州区,原淮阴县更名淮安市
淮阴区。是年,淮安市辖清河区、清浦区、淮阴区、楚州区、
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
金湖县4区4县。(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淮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2016年,清河区、清浦区合并,更名为
清江浦区,洪泽县更名为
洪泽区。是年,淮安市辖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洪泽区、涟水县、盱眙县、金湖县4区3县。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末,淮安市辖4个区、3个县,57个镇、38个街道,1382个村、202个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连云港市,东毗
盐城市,南连
扬州市和安徽省
滁州市,西邻
宿迁市。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32千米,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50千米,面积1003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淮安市地形西高东低,除市境西南部的盱眙县有丘陵、岗地外,全市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全市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39%,湖泊面积占总面积的11.39%,丘陵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8.32%。
气候
淮安市地处中国
暖温带和
亚热带的分界线上,兼有南北气候特征,一般来说,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地区为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受季风气候影响,淮安市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
截至2020年,淮安市全市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10—119千卡/平方厘米之间,全市太阳辐射分布为北多南少;全市年日照时数在2136—2411小时之间,日照时数分布也是北多南少。淮安市年平均气温为14.1—14.8摄氏度,基本呈南高北低状,受洪泽湖水体影响,在洪泽湖区形成一暖中心。气温年分布以7月最高,1月最低。全市年无霜期一般在210一225天左右,北短南长,受洪泽湖区水体影响,洪泽区无霜期最长达236天。淮安市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1007毫米之间。降水分布特征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降水年内变化明显,夏半年降水集中。春夏之交梅子成熟季节多锋面雨,称为“
梅雨”或“霉雨”。降水年际分布不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达1700毫米以上,最少的年份只有500毫米。淮安市年平均风速在2.9—3.6米/秒,以偏东风和西南风为主。
水文
淮安市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
京杭运河、
淮沭河、
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
废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9条河流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
洪泽湖大部分位于淮安市境内,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
土壤
淮安市属黄淮和江淮冲积平原。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类、潮土类、砂礓黑土类、黄棕壤土类、基性岩土类、石灰岩土类。有机质含量平均值2.7%,pH值在6—8之间。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淮安市水资源条件较好。市境地处淮河流域中下游,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南水北调工程初具规模。境内年平均降雨径流深在199—262.5毫米之间。总体上地表水资源较为贫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而地下水资源储量丰富,过境水量较多。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3月,淮安市土地总面积10030平方千米。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淮安市全市耕地面积477.12平方千米,园地面积63.95平方千米,林地面积529.5平方千米,草地面积45.76平方千米,湿地面积92.96平方千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76.42.43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276.99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747.46平方千米。
生物资源
淮安市共有植物104科219属,275种,其中野生植物185种,野生木本植物45科73属,90种;除古树名木以外的原生林木资源分布主要在盱眙丘陵山区,树种主要是
朴树、
黄连木、
檀树、
栎树、
乌桕、
桑树等;全市有登记在册古树名木545株。淮安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兽类和鸟类等7个类群,300余种;其中鸟类资源共有194种,隶属14目40科76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有
东方白鹳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有
白琵鹭、
大天鹅、
小天鹅、
鸳鸯、
鹗、
红隼等;江苏省级重点保护物种有苍鹭、绿头鸭、喜鹊、大山雀等。
矿产资源
淮安市矿产资源主要有
石盐、
芒硝、凹凸棒石粘土、石油、玄武岩、石灰岩和白云岩、地热、矿泉水等。石盐、凹凸棒石粘土、芒硝保有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探明石盐矿石资源储量315.96亿吨,主要分布于淮安区、淮阴区、清江浦区、洪泽区;探明凹凸棒石粘土资源储量1960.52万吨,主要分布于盱眙县;探明无水芒硝矿石资源储量6.79亿吨,主要分布于淮阴区、洪泽区。
人口
截至2023年末,淮安市常住人口453.80万人,比上年减少1.5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7.2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70%。常住人口出生率4.36‰,死亡率8.54‰。年末户籍人口547.31万人,其中男性280.71万人、女性266.60万人。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初步核算,淮安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五千亿元、达5015.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62.9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023.2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528.90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40.4:5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032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1%,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657美元。
参考资料来源
财政收支
2022年,淮安市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7.9%。其中,税收收入210.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0.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0.43亿元、增长7.7%。其中,民生类支出50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6.7%。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淮安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4.4%,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个百分点。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京沪高速公路淮安至江都段改扩建、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等重大基建项目有力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6.7%。民间投资增长7.9%,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0.6%。较好完成项目建设“1422”目标,新开工、新竣工亿元工业项目分别达416个和286个,11个百亿级在建项目加速推进,其中8个首期竣工投产。
人均收入
2023年,淮安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58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工资性收入21955元,增长6.5%;经营净收入7680元,增长5.8%;财产净收入2888元,增长1.5%;转移净收入6535元,增长9.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98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87元,增长8.0%。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92,较上年缩小0.05。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257元,比上年增长6.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49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581元,增长9.2%。
第一产业
综述
淮安市是物产富饶的
鱼米之乡。西有洪泽湖,东有盛产鱼虾鳖蟹的
高邮湖、
白马湖。形成了蔬菜、畜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
农业
2023年,淮安市粮食种植面积1025.53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总产494.82万吨,增产1.89万吨,增长0.38%。其中,夏粮产量185.27万吨,增长0.03%;秋粮产量309.55万吨,增长0.59%。
牧业渔业
截至2023年末,淮安市生猪存栏157.57万头,比上年增长1.0%。生猪出栏261.40万头,增长4.5%。家禽出栏7691.01万只,增长0.9%。猪牛羊禽肉产量34.14万吨,增长2.1%。水产品总产量33.05万吨,增长3.7%。
现代农业
2023年,淮安市新增优质稻米核心基地11.6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绿色蔬菜保供基地12607亩、高标准农田45.85万亩。盱眙县获批2023年度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淮阴区入围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累计建成8个国家级农业园区、7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6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5 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第二产业
淮安市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近3万家,其中包括
淮阴卷烟厂等10户大型企业集团和江苏清印集团等50户重点企业,特别是台资集聚,台湾
富士康集团淮安科技城、
明基达方电子、
台玻集团、
康师傅、
旺旺、
膳魔师等“大个头”台资企业纷纷来淮投资,正在逐渐形成继深圳、东莞、
昆山之后的国内第四大台资高地。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特钢、电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同时化工、机械、冶金、纺织、烟草等有一定基础,丰富了整个工业体系。
工业
2023年,淮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分别增长45.0%、25.7%,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个和0.8个百分点。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规上工业企业“新三样”产值增长51.9%,今世缘酒业、苏盐井神跨上百亿级,新增超50亿元企业3户,新增长点产值贡献增量超500亿元。
建筑业
2023年,淮安市实现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782.1亿元,比上年增长5.4%;新签合同额1508.6亿元,增长1.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611.8万平方米,下降15.9%,其中新开工面积2563.8万平方米,下降23.7%。境外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以总承包形式承揽海外项目8个,中标价超6.2亿美元,增长389.7%。年度全市建筑业企业共获国家级奖项15项,位列全国建筑业百强城市第37名。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淮安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6.32亿元,比上年增长4.2%。分消费类型看,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500.97亿元,增长0.3%;实现餐费收入51.57亿元,增长17.5%。分商品类别看,基本生活消费保持平稳,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4%、5.7%;升级类消费需求加快释放,限额以上单位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6.9%、111.8%。
对外贸易
2023年,淮安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7%。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56.1亿美元,增长16.8%;进口20.6亿美元,增长28.4%。对外贸易结构不断改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30.4%,占进出口总额比重67.5%,较上年同期提升5.8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8.2%、28.0%。
旅游业
2023年,淮安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10.21亿元,增长104.6%;旅游外汇收入3449.11万美元,增长184.5%。接待境内外游客4504.50万人次,增长85.4%。其中,国内游客4502.60万人次,增长85.4%;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91万人次,增长174.1%。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7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1家;星级旅游饭店18家;旅行社147家;持证导游1607人。
金融及保险业
截至2023年末,淮安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715.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1%。从存款主体看,住户存款余额3326.86亿元,增长16.9%;企业存款余额2201.38亿元,增长13.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637.46亿元,增长18.2%;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541.49亿元,增长24.6%;涉农贷款余额2740.92亿元,增长21.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29.31亿元,增长27.0%。
2023年,淮安市实现保费收入12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财产险收入50.15亿元,增长13.4%;人身险收入70.46亿元,增长11.2%。累计赔付支出51.48亿元,增长26.6%。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34.91亿元,增长25.0%;人身险赔付支出16.57亿元,增长30.1%。
电信及邮政业
2023年,淮安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3.0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邮政业务收入41.65亿元,增长16.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9.28亿元,增长16.5%。完成快递业务量4.31亿件,增长40.8%。其中,同城业务量0.35亿件,增长23.5%;异地业务量3.97亿件,增长42.6%。完成电信业务收入48.59亿元,增长8.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21.30万户,增长3.3%;固定电话用户28.97万户,下降3.1%;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0.44万户,增长3.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淮安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20所,比上年减少40所;在校生89.55万人,比上年减少3.20万人;专任教师6.45万人,比上年减少0.14万人。其中,成规模幼儿园457所,在园幼儿10.62万人,教师0.84万人;小学227所,小学生33.95万人,教师2.26万人;初中167所(含4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生17.32万人,教师1.5万人;普通高中41所,高中生10.64万人,教师0.9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3所,学生3.84万人,教师0.29万人;高校8所,大学生13.07万人,教师0.5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学生0.11万人,教师0.02万人。
科学技术
2023年,淮安市全年新增专利授权量850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463件,比上年增长33.6%。年末有效发明专利6907件,比上年末增加1480件,增长27.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17件,增加3.27件,增长27.5%。新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2家,年末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768家。获批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新建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1家;新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个。新引进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部级实验室。
2023年,淮安市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9.60万人,当年新增4.20万人;高技能人才22.07万人,新增1.15万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0名,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1名。分别拥有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11个,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2个、6个。拥有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3家和乡土人才示范工作室8家。
文化事业
2023年,淮安市共有市级、县(区)级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含少儿馆),美术馆2个,经省文物局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14个。镇(街道)文化站95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乡村覆盖率达100%。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有效用户数45.66万户。
体育事业
2023年,淮安市共有体育场地数量15120片,总面积1974.6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34平方米。新改扩建体育公园3个,新改扩建健身步道50公里。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8人,市国民体质监测合格以上人数达93.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6%;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功能全面优化,行政村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举办2023淮安马拉松、全国动力冲浪板联赛等各级各类赛事活动200余次。
医疗卫生
2023年,淮安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104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个、卫生监督机构9个、综合医院44个、专科医院13个、中医院7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卫生院7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9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病床31805张,其中医院20050张、卫生院6989张。卫生技术人员3.9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037人、注册护士18018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572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90人,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969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淮安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8.43万人,比上年增加0.43万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1.31万人,增加3.6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人数86.97万人,增加6.4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9.08万人,增加0.9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人均养老金较2022年底上调5.7%,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上调4.6%。
环境保护
2023年,淮安市水环境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93.0%;PM2.5年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1.3%。整治农村黑臭水体15条,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10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4.0%。危险废物处置能力11.6万吨/年,综合利用能力92.64万吨/年。
交通运输
综述
淮安市境内公路、铁路、航空、水路交通运输发达。截至2023年,共有6条高速公路、4余条铁路线路贯穿淮安市境内。淮安涟水国际机场为一类开放航空口岸,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淮安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公路、铁路、航空并举的立体化大交通网络。
截至2022年末,淮安市被明确为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京津冀——长三角主轴路径重要节点城市。
宁淮铁路全线具备开工条件,沂淮铁路列入《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列入国家重点项目。京沪高速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建成247省道金湖南段、429省道淮安段、327省道涟水绕城段等一批干线公路。淮安机场总体规划获批,机场三期扩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开通淮安至越南河内首条国际全货机航线。与上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建成启用海关新港监管中心,新开通3条集装箱航线。
2023年,淮安市完成公路货运量0.54亿吨、周转量171.69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6.7%。水路货运量0.69亿吨、周转量248.2亿吨公里,分别增长4.5%和7.6%。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1.27万标箱,增长8.4%。铁路客运量1555.40万人次,增长129.2%;铁路货运量215.65万吨,下降8.5%。民用航空客运量159.93万人次,增长97.8%;民用航空货邮运量1.91万吨,增长24.0%。
公路
淮安市境内公路网纵横交错,有
北京—上海高速公路(G2)、
长春—深圳高速公路(G25)、
淮安—徐州高速公路(G2513)、
盐城—洛阳高速公路(G1516)、
盐城—蚌埠高速公路(G1518)、
新沂—扬州高速公路(苏S49)横穿境内,另有G205、G233、G235、G344等一级公路穿过淮安市境内。
铁路
淮安市铁路网线具有一定规模。
新长铁路由北向南横穿市区,在淮安市境内设有淮安站、淮阴站、淮阴北站、袁北站、五里站、徐溜站、朱桥站、仇桥站;
宿淮铁路起于淮安市西北部,连接淮安市、宿迁市两市,由袁北站引出;
连镇高速铁路从东部贯穿淮安市,设涟水站、淮安东站;
徐盐高速铁路由西北引入淮安市,后并入连镇高速铁路,共用淮安东站。此外,淮安市境内建设规划有
宁淮城际铁路、
沿淮铁路、沂淮铁路、淮蚌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二线等铁路线路。
航空
淮安市已建成
淮安涟水国际机场,为4D级国际支线机场、国家一类开放航空口岸,于2010年通航。2023年夏秋航季,淮安涟水国际机场开通前往广州、深圳、成都(天府)、天津、宁波、长沙、福州、西安、大连、温州、沈阳、昆明、长春、厦门、南昌、石家庄、哈尔滨、泉州、太原、南宁、贵阳、珠海、兰州、汕头的航班。
水运
淮安市境内水运河道纵横交错,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境南北,同时辅以盐河航道、淮河入海水道、入江水道等航道,使淮安的水运网络通江达海,实现了淮安由传统的“运河经济”向“海河经济”的转变。淮安市共设有1座内河港口,为
淮安港。
公共交通
淮安市运营有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截至2023年5月,淮安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共运营有1条线路,即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运营里程为20.07千米,共设23座车站,均为地面站。
历史文化
文物
据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官网显示,淮安市境内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为大运河。共有2处遗产区(
清口枢纽、漕运总督遗址),河道1段(淮扬运河淮安段)、遗产点5处(清口枢纽、
双金闸、
清江大闸、
洪泽湖大堤、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被列入。淮安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淮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2处。
非遗
截至2023年5月,淮安市共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1年6月,淮安市共有江苏省级33项、淮安市级163项、各县(区)级近4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俗民情
淮安在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插艾草、涂饮雄黄酒和赛龙舟等共同的习俗外,还有着很多特色传统习俗,如挂钟馗像和“五毒儿”、小孩穿虎头鞋、吃透糖、“晒正午”、“抢码头”等,体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
方言
淮安市的方言为
淮安话,属于
江淮官话洪巢片淮安小片,江苏里下河地区方言之一。
山阳医派
山阳是淮安市淮安区的旧称,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清朝中期形成了以温病大家
吴鞠通为宗师、饮誉江淮的
山阳医派,约500名名医足迹遍布海内外。继吴鞠通之后,又相继出现两位代表人物,分别是
李厚坤和
韩达哉。清末民初,山阳医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先后有名医
刘金方、张治平、
汪筱川等。新中国成立后,楚州名医有谭济安、章湘侯、谭健民等。当前,山阳医派中传承脉络清晰的两支分别是
程莘农院士和
刘树农教授。
风景名胜
淮安市依托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西游乐园、淮安方特等旅游景区,打造“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城市名片,呈现“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为主题的画卷。淮安市清江浦区积极开发运河文化旅游,推进
里运河文化长廊、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建设,争建“中国漕运之城”、“世界运河之都”。
截至2023年5月,淮安市共有AAAAA级旅游景区1处,为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有AAAA级旅游景区20处;有AAA级旅游景区9处;有AA级旅游景区6处。此外,淮安市境内有
江苏盱眙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淮安古淮河国家湿地公园、淮安水利枢纽风景区、淮安古运河水利风景区、淮安樱花园水利风景区、淮安清晏园水利风景区、淮安古淮河水利风景区等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水利风景区。
特产美食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截至2023年5月,淮安市及下辖区县共有14个国际友好城市;29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