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是
春秋时期,于吴国的扬州附近开凿。邗沟虽在东汉已受重视,但至末年,地方割据,三国时为孙曹兵争之地,运道并不通畅。东晋时,邗沟渠化堰坝开始出现。当时引江水的方法是引
江潮,潮涨时水从
坝上溢流或有单闸,开门引潮,闭门蓄水。
第二次于隋朝大业年间。
隋炀帝“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江”。这是在旧有基础上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大,逐步形成了后代运河的规模。邗沟南端水源开发最初是疏浚塘陂,引水济运,但常淤塞。当时,邗沟运道自
淮阴至
邵伯350里,其中邵伯至
瓜洲90里,都是平水不流动,有堰坝控制,自淮安至扬州水程要四五日。邗沟北流河段,河床坡度较陡,流速较大,夏季水大时,逆水船不易上行。因此,北端修建北神堰,位置为古末口,主要以堰闸调节湖水。这次工程最大,分四段进行。605年,修
通济渠,从洛阳西苑通到淮河边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同年,疏通扩大了邗沟旧道,南起
江都,北至山阳。608年,从通济渠向北延伸。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长江中的沙洲扩大,并与北岸相连。唐代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在
扬子镇以南接开伊娄河,经瓜洲入江。从此,瓜洲运口与
仪征运口并用。
宋代修治加快,重点在解决淮河所带来的风险问题,进入邗沟工程修筑至运输管理的鼎盛时期。北宋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在邗沟上建有数十处闸、坝、涵等建筑物,并且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复闸。经过修建,这段运河的堤身用巨石修了十个滚水堰,堤上植树,还陆续在堤身开水闸及石涵洞,引水灌堤东农田。北宋末年运河堤已普遍修筑,堤上大量修筑漏池闸,控制蓄泄,河堤上已有
斗门、水闸79座,其数量不下于明清两代。南宋由于金人多次南侵,这段运河骤然衰落。
末口扼邗沟入淮之口,为江、淮、河、济四大水系的枢纽,不但是交通运输的要冲,且江淮地区发生战争,必争淮安。过去改朝换代,往往以淮安为角逐之所,如东晋刘宋与北魏之争,唐末五代周世宗讨伐南唐,均曾在淮安发生大战。在多次抵制北方群雄争霸,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南侵中,亦以淮安为据点。南宋时期,大将韩世忠偕夫人梁红玉(淮安北辰坊人)驻守
楚州,屏淮筑砦,与金人对峙十余载,金兵不敢轻犯。长期以来,
淮安一直是“南必得而后进取有资,北必得而后饷运无阻”的军事重镇。
邗沟的开凿,最初出于军事需要。东汉时,即利用运河进行漕运。其后,经济中心逐步由东北移向东南,漕运任务日益繁重。北宋初,岁漕六百至八百万石。元末明初,进入鼎盛时期。据史册记载,当时“江南全省,糟米什项居天下强半。”加上南北商货,运输量更大。这些物资,或由末口过闸入淮,或由末口车盘至清江浦入淮,明永乐十三年进一步开拓故沙河后,伏秋高水季节,漕舟商船,由故沙河行驶,枯水时期,仍由末口过闸,或由五坝车盘入淮,直至黄河(即原淮河)改道草湾新河北徙,末口、五坝才完成了转运使命。
长期以来,
淮安一直是“南必得而后进取有资,北必得而后饷运无阻”的军事重镇。但随着历史的变迁,邗沟逐渐成为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水上运输大动脉。东汉末期,邗沟即用于漕运。其后,经济中心逐步移向东南,邗沟漕运量不断增加。隋唐以后,邗沟是保障朝廷供给的生命线,当时漕运很艰苦,漕船容易失事,损失量很大。
官僚们采取重刑,惩罚押送人员和船工。当时规定漕米从江南运至长安,损失十分之一的是死罪,但仍然还要损失半数以上。遇大灾之年,沿途饥民掏
漕河中的剩米吃,可见漕米损失之多,绝非单纯为押运者偷盗。北宋时由于漕粮自
江淮至
汴京每年多至800万石,少亦不下600万石,为当时最重要的运道。明清两代,邗沟的漕运地位更显重要,每到运粮季节,有一万二千艘漕船,十二万漕军“帆樯衔尾,绵亘数省”。此后,邗沟入淮处末口迅速出现一个重要城镇——北辰镇。经过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北辰镇迅速繁荣起来,到隋唐时期成为
楚州治所,并随着大运河的南北贯通,而成为漕运要津,商业贸易很兴旺,吸引海内处商人,
白居易有诗句盛赞此地为“淮水东南第一州”。
新中国成立后,京杭运河苏中段经过多次整治,古邗沟范围内建成了江都和淮安两个梯级水利工程枢纽,成为南北运输的重要环节,而且集流域防洪、排涝、灌溉、调水、航运、城乡供水等综合效益于一体,成为促进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水上黄金航道。为使人们更好地认知这段历史,
淮安市水利部门近期在末口处修建了碑亭,以彰显这一永载史册的治水创举。
今
里运河上承中运河,北起
淮阴水利枢纽的淮阴船闸,南到扬州市
邗江区六圩入长江,过江在
镇江市谏壁口与
江南运河相接,长197公里。为苏中—苏北航运干道,亦为江水北调工程中的主要输水线路。
春秋末期,
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从今
扬州市西长江边向东北开凿航道,沿途拓沟穿湖至射阳湖,至
淮安旧城北五里与淮河连接。这条航道,大半利用天然湖泊沟通,史称邗沟东道。当时因邗沟底高,淮河底低,为防邗沟水尽泄入淮,影响航运,故于沟、河相接处设埝,因地处北辰坊,故名北辰堰,后称之为“末口”。清《
宝应图经》一书详细地记录了历史上邗沟在宝应段的十三次变迁,其中《历代县境图》有一幅名为“邗沟全图”,图上清晰地标明了当年邗沟流经的线路:从长江边
广陵之邗口向北,经
高邮市境的陆阳湖与武广湖之间,再向北穿越樊梁湖、博支湖、射阳湖、
白马湖,经末口入淮河。古代邗沟的景象在北宋诗人
秦少游的《邗沟》诗中有生动的描述:“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