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快车空间探测器 (Mars Express) 是
欧洲航天局研制的第一个
火星探测器,2003年6月2日,由
俄罗斯“联盟-FG”号运载火箭在
哈萨克斯坦拜克努尔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2003年12月抵达火星,进行环绕飞行探测,截止2018年5月,仍在服役。
目标任务
欧洲宇航局花费3亿5千万美元制造的“火星快车”
无人探测器在进入
地球轨道将环绕地球飞行90分钟,再由专门的动力火箭将其送入真正的
星际空间。经过长达6个月的星际远航,“火星快车”最终将进入
火星周围的运行轨道,开始执行“神圣的生命”探测任务。 目前为止已检测出火星中的
甲烷含量及火星上有水的大量证据。除了科学方面的任务,“火星快车”还提供地球与其他国家部署的登陆车之间的通信中转服务,由此成为国际火星探索工作的枢纽部分。
“小猎犬-2”的任务包括:绘制火星地图,利用一部功能强大的雷达对火星表面进行探测,寻找火星上有
水存在的证据等。
寻找生命
1976年在美国执行的“海盗计划”中,“海盗”1号着陆舱在火星普拉尼蒂亚平原
软着陆,“海盗”2号着陆舱在火星乌托匹亚平原软着陆,进行火星生命探索。“海盗”号探测器的目的是在火星表面寻找生命的征候。遗憾的是,“海盗”号探测器没能发现生命的迹象。但是,所有对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在火星表面都找到了,这是意义深远的。那时,“海盗”号为了探索火星生命,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而今天看来大有改进的余地。现在有了解决“海盗”号发现疑点的非常特殊的方法:这就是把
荧光显微镜与图像处理法相结合的方法。在适当条件下,使用某种化学物质就能产生与生物具有的酶反应发出荧光的物质。这就是让生物体发出荧光的原理。把这种化学物质掺入土壤试料,放置几分钟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如果存在生物它就会发出荧光。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也很可靠。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地球土壤,能够一个一个地检测出微生物细胞。进一步选定染色条件,还能相当容易地判别生物是死的、活的,或是死了,但在进行某种程度的分解。这种方法无须添加培养液加以培养,所以对于探测未知生命是很合适的。这种方法的有利之处还在于,能够把试料置于接近本来状态进行分析,可以同时了解生物的生态。如果把这种方法与遗传基因分析使用的“PCR法”配合使用的话,还可以了解那种生物属于怎样的种类。在今后对火星生命的探索中,应当把荧光显微图像法和遗传基因分析法等直接探测方法与“海盗”号采用过的气体摄谱仪和质量分析法兼施并用。在实际对火星进行探测之前,遥感观测沙漠和
西伯利亚永久
冻土地带,检测出沙漠的水分和有机物,测定永久冻土地带的生物生态和冻土的厚度等,现在应当立即着手进行实验为即将实现的火星生命探索做好准备.。
说到在火星上登陆,我们尚不知道俄罗斯航天专家选择的具体登陆地点,但是选择登陆地点首先必须考虑到火星的地质年代和地形。在40亿年乃至35亿年前,火星同地球一样也有海洋,此后才逐渐“冷却”成今天这种冰冷的行星。在火星地形中,火星北半球火山口少的地区是比较新的地层,从
地质年代来看,大约在40亿年到30亿年前火星南半球形成的高原是由古老地层构成。因此,探索火星的登陆地点首选地域应当是这种具有古老地形,特别是由流水冲刷形成的“水手谷”等地域。所幸火星上没有地球上的岩盘运动,古老地层古今如一。不过在这种地区找到仍生存的生物可能性不大,主要目的应是寻找原始生命的微小化石。如果找到现在火星上仍生存的生物有可能的话,那应当是在火星极冠的周围地区和地下永久冻土的含水层。为了生存地球型生物,水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前面谈到的实验结果推测,在目前火星环境下有水存在的话,低温中的厌气微生物和原始光合作用的细菌生存是有充分可能性的,或许它们仍处在缓慢的进化过程中。
集体项目
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已为登陆火星选择了3个备用登陆点。其中一个登陆点位于一条宽60公里、深两公里的峡谷底部。根据专家们的判断,3个登陆点均蕴藏着固态水―――
冰。按计划,当载人飞船抵达火星后,科学家将利用30天到60天的时间对火星的面貌、地表物质组成和历史进行考察。根据俄罗斯科学家的计算,这样的行星际往返飞行将历时约440天。有关各方将为这次火星登陆之旅中的每千克载荷耗资近1000美元,俄罗斯方面的投入将占总投入的30%。俄罗斯航空航天局、中央机器制造科研所、“克尔德什”研究中心和科学院航天研究所的专家指出,之所以组织火星登陆是因为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发现,在火星部分地区距地表10厘米至30厘米处含有固态水。有水的地方有可能存在生命,登上火星的科学家将能够彻底考证关于“
火星生命”的种种猜测。此外实地考察火星的现状和历史,将有助于人类了解地球自身和及其未来的自然发展趋势。
在俄罗斯科学家拟定的火星登陆方案中,俄罗斯航空航天局打算和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欧洲航天部门密切合作,制造两艘宇宙飞船,将一个6人科学家小组送上火星。这个小组将在火星上逗留两个月,然后返回地球。整个火星旅行大约持续440天,耗资200亿美元。俄罗斯提出,自己可以负担其中30%的费用。俄罗斯负责登陆火星计划的官员称,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完成登陆火星的壮举,这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而且美国和欧洲方面对此提议表示非常感兴趣。但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官员则表示,尚未接到俄罗斯的正式建议书,不便评价。由于国会要求美国航空航天局减少预算,美国航空航天局还没有将登陆火星的计划提上日程。而欧洲航空部门官员则表示,他们将同俄罗斯就这一计划展开会谈。曾有报道称,参加国际火星登陆计划的机构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准备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送宇航员上火星。在抵达火星轨道后,3名宇航员将借助着陆舱在火星表面着陆,另外3名宇航员将在火星轨道上待命。参加火星登陆计划的机构分别为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克尔德什”研究中心、“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美国航空航天局、美国波音公司,欧洲航天局和欧洲“阿斯特利乌姆”航天公司等,费用由俄美欧三方分担。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描绘的“红色星球600日”中,火星家园的中央是居住地,由两个相连的密封舱组成,上面覆盖火星土壤或采取其他方式防止宇宙射线,利用火星能源制造氧气和水等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进行远距舱外活动时,宇航员使用加压飞行器,他们要在这种被称为“移动的家”中呆上数天或数周,到距离居住地方圆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探险。近距离时,宇航员就骑着特制的
山地自行车。与居住地相连的是一个加压密封舱,作为登上飞行器的过渡舱,使空气流失量降到最低。居住地附近还会建上几个
温室,在种植蔬菜瓜果的同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
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在距离居住地至少1公里以外的地方建造核电站或是在几百公里外建几个
太阳能发电站,通过特殊电缆,为居住地和其他必需部门供电。宇宙飞船起落地距离居住地大约3公里左右。建造火星驻地的工作可能交给机器人来完成,它们负责在宇航员抵达之前完成所有设施的建造工作。
按照目前人类掌握的技术,登陆火星的难度远远超过登陆月球,从地球到火星宇宙飞船至少要飞行一年半。如此漫长的太空旅行安全与否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除了辐射和面临陨石的撞击之外,宇航员还要面临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考验。而且,宇航员的给养都要靠宇宙飞船来供给,如果宇航员必须带齐一年半的食物和用品,那么宇宙飞船必然要变成一个巨大的杂货铺,这是难以想象的。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20多年来,科学家们又进行了多次尝试,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蕴藏有大量的冰,这也许是火星上存在生命的佐证。目前,为远征火星,俄罗斯和美国的航天部门正在密封舱里训练
宇航员如何在长期的太空飞行中生活和从事科学研究。
发射过程
“火星快车”
空间探测器由俄罗斯目前正以每小时1万多英里的速度开始它的星际旅行。
欧洲宇航局发言人在“火星快车”发射升空后表示:“一切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发射过程看起来良好。”欧洲宇航局的科学主任大卫·索斯伍德说:“火星上曾经发生的事情非常重要,因为这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在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头上。”
“火星快车”正式进入火星轨道后,将沿着火星运行将近两年时间,帮助人们寻找火星上任何有关
生命的标志。
抵达火星表面之前的几天内,
英国设计制造的“小猎犬-2”登陆器将与探测器分离。12月25日西方人欢度圣诞节这天,“小猎犬-2”将轻轻降落在火星表面,也算是送给人们的一份
圣诞节礼物吧。到达火星表面后,“小猎犬-2”微型登陆器将向火星北部进发,并最终在一事先设定的地点开始探寻生命痕迹的活动。
机载装备
实施火星探测计划的各方在竞争中也存在着合作,例如“火星快车”上搭载的雷达和“比格尔2”号着陆舱的研制也有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研究人员的参与,而“火星快车”上搭载的离子分析器也将被安装在
日本发射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上。这些仪器由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和
瑞典等国合作制造、组装完成。其中,天线由
西班牙制造,
太阳能电池板在德国制造,探测器结构组件则由
瑞士制造,部件的组装是在意大利完成的,软件在法国安装。
发射背景
自1960年以来的40多年间,美国、俄罗斯(
苏联)先后向火星发射了34个各类探测器,但三分之二的探测器最终“壮志未酬”,以失败而告结束。成功完成任务的
航天探测器帮助人们扩大了对火星的认识,就在40年前,部分天文学家还坚持认为,火星表面生长着厚厚的植被。直到196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
太空探测器从太空传回火星表面光秃秃的图片后,人们才不再相信火星上生长有
植物的说法。
据悉,人类前往火星探测的最佳时机至少每过两年多才仅有一次,因为只有这时
太阳、
地球和火星三者才能形成一条直线,机会更加难得,因为地球和火星这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是15到17年间最近的一次。
试验进程
2021年11月,我国“天问一号”与欧空局“火星快车”任务团队合作,开展了“祝融号”火星车与“火星快车”轨道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据介绍,试验前,双方向各自探测器上行指令做好试验准备。在约定时刻,由“祝融号”向“火星快车”发送测试数据,通信距离约4000千米,通信时长10分钟。“火星快车”接收数据后转发给欧空局所属深空测控站,测控站接收后发送给欧洲空间操作中心,后者再转发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由中方技术团队解译后,判读数据的正确性。
根据数据判读分析结果,双方任务团队确认“祝融号”和“火星快车”配置的中继通信设备接口匹配,符合国际标准,传输数据内容完整正确,试验取得成功。后续,双方将在本阶段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学数据中继通信合作。
最新发现
“火星快车”探测到火星远古洪流的残留证据
据火星日报(2017年3月17日)报道目前,欧洲
航天局“火星快车”探测器最新拍摄到火星表面最大的一个溢出通道——“卡塞峡谷”,这个渠道系统从发源地艾彻斯深谷延伸大约3000公里,卡塞峡谷位于萨希斯火山岩区域以东,位于水手峡谷系统以北,它沉积在巨大的克律塞平原。
萨希斯区域的火山活动、地质构造、坍塌和下沉,导致大量地下水从艾彻斯深谷释放出来,大约36-34亿年前在卡塞峡谷区域形成远古超级洪流,目前这个远古超级洪流仅在火星表面残留少量证据。
目前,“火星快车”探测器在其14年火星勘测活动中拍摄了大量照片,这张最新图像是2016年5月25日拍摄的,25公里直径的碰撞陨坑——伍斯特碰撞陨坑,位于该图像中心偏左位置,它是远古时期超级洪流产生侵蚀作用力的有力证据。
虽然大量毯状物质环绕在伍斯特碰撞陨坑周围,它们最初源自碰撞时期陨坑内部,洪流下游部分对该陨坑冲刷,伴随时间的流逝,逐渐形成流线型岛屿结构,以及下游台阶式地形,暗示存在不同水位或者不同穿插式洪流。
相比之下,环绕在邻近陨坑的残骸覆盖层相对保持完整,表明是在巨大洪流之后碰撞产生陨坑。此外,残骸覆盖层的存在揭晓了表面之下的自然过程——泛滥平原曾富含水或者水冰物质。
2023年4月14日,欧空局火星快车拍摄到的火星北极。有趣的是,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巨大的沙丘与火星北极多层尘埃冰。
2023年6月6日消息,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在太空中飞行了20年,欧洲航天局公布了“火星快车”拍摄到的一张火星照片呈现有暗色和蓝色调,这些起源于火山的灰黑色玄武岩砂在火星上形成了深色砂层,它们随风移动、堆积,形成了沙丘地带。
2024年7月消息,基于欧洲空间局“火星快车”号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HRSC的数据,研究人员最新获得了一张惊人的图像:一个黑暗的、不平坦的裂缝,宛如一道蛇形“疤痕”,划破了火星地面。相关图像近日已发布于欧空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