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的科研机构。
简要概况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利用
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投资兴建的我国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国家级研究机构。1989年通过立项论证,1992年获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2003年第一次参加工程与材料领域的2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被评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优良。2004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实施五周年纪念大会”上,实验室荣获“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在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为总结国家重点实验室20年建设成就而完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成就篇》(《
中国基础科学》,2006年第1期)的“构建自主创新平台,提升国家科技竞争能力”栏目中指出,“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基地和学术中心”。
历史沿革
1987年,提出建设国家火灾研究中心的建议
1989年,“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
1990年,实验室奠基,李鹏总理为实验室题名
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
1996年,入选“九五”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1997年,与香港共建的大空间火灾实验厅落成,
李鹏总理题词
进入“985”重点大学建设计划
2001年,973火灾项目批准立项,
范维澄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
国家科技奥运火灾安全项目立项
2002年,入选“十五”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2004年,荣获“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
2005年,成功举办第八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
2006年,
范维澄院士当选国际火灾研究机构首脑论坛(Forum)副主席
2007年,“
安全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17年9月15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
中国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挂靠单位。
科研支撑
实验室由科研楼、火灾特殊实验楼、实验二楼、大空间建筑火灾实验厅和室外试验场构成,共投资3000万人民币,近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实验室分设建筑火灾、森林火灾、工业火灾、火灾化学、光电技术、计算机模拟与理论分析六个研究室。现任实验室主任刘乃安教授;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学术委员会对学术进行指导,下设有火灾科学编辑部,实验条件部以及办公室。
设立有8个研究室:
学术团队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2人,其中固定研究人员41人,包括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人(优秀2人)、百千万人才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8人,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安徽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王宽诚青年人才奖获得者2人,正高职称19人、副高职称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7人。
实验室面向国家火灾安全重大需求和世界火灾科学前沿,研究火灾动力学演化规律和火灾防治关键技术,培养人才,攀登世界火灾科学高峰,为实现国家火灾安全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研究方向
研究目标
以受限空间建筑火灾为中心,探索火灾的发生、发展规律;烟气的输运规律;紧急条件下建筑物(群)内人员的疏散规律等,为建筑火灾性能化设计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火灾科学是自1985年以来国际上兴起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火灾的孕育、发生和蔓延过程包含流体流动、相变、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是涉及物质、动量、能量和化学组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三维、多相、多尺度、非定常、非线性、非平衡态的动力学过程,灾害的规律涵盖确定性和随机性,火灾防治的基础研究涉及致灾因素与人、材料、环境、人为干预因素的相互影响。火灾科学是一个科学问题集中、创新余地巨大,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密切相关的有长久生命力的研究方向。
师资队伍
实验设备
火灾早期特性实验台
火灾早期特性试验台整体框架全部由不锈钢型材和板材焊接构成,采用平面集热式发热炉体,可升降式样件实验平台,加热时产生的热辐射可以模拟火灾环境下的热辐射。设计目的是实现辐射源能够模拟各种辐射热流变化趋势的工况,包括不同大小的恒定热流以及不同升降方式的变化热流。测量参量包括三大部分:一个是关于实验本身的测量,包括试样的表面、内部温度以及质量损失速率;第二个是烟气的测量,包括烟气的温度、流量和成份;第三个是关于火焰的测量,包括火焰的温度、影像面积、以及火焰的热辐射通量。
大空间火灾实验台
基本建设情况:
USTC/POLYU大空间火灾实验厅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
香港理工大学共同投资建造,大空间火灾实验厅主体于97年6月完成建设,其总体尺寸为30.6m(长)×18.4m(宽)×30.6m(高),内部净尺寸为22.4m×12.0m×27.0m。
2001年,“大空间火灾综合实验平台的研制及应用”项目通过了由安徽省科技厅组织,中国工程院周世宁院士主持的专家鉴定;并于2002年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应用:
一、研究方面:提供火灾安全工程研究的基础设施;进行大型排烟、通风、火灾探测、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研究;比较不同火灾过程的理论及燃烧模型;提供合适的大空间建筑火灾安全工程设计。
二、 教学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及科研能力;进行实验教学。
三、社会技术服务方面:评估大空间建筑火灾安全工程设计和技术的有效性;开展大空间建筑的通风及排烟设计。
所获荣誉
2019年3月,被科技部在2018年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工程领域良好类实验室。
2022年3月,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