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辐合带
南北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
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 ,是南北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又称为赤道辐合带。由于辐合带区的气压值比附近地区的低,也称为赤道低压带赤道槽等。
简介
热带辐合带,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点,它“盘踞”的地区因为热带云系比较活跃,常常会带来明显降雨。
分类
热带辐合带可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
●季风辐合带
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来自南半球的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为西南风,其前沿与北半球的偏东风交汇形成的热带辐合带,其特点是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气流辐合强, 常有热带天气系统生成,如热带云团热带气旋等。
●信风辐合带
信风辐合带是指南半球东南信风直接与北半球东北信风相遇形成的热带辐合带, 特点是距离赤道较近且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强度小于季风辐合带,也较少强烈的热带天气系统发生。它主要位于北大西洋、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地区。
形成机制
热带辐合带是全球主要热源区,主要有三种形成的机制:
①海温作用。热带辐合带总有向暖海温区移动的趋势。
②第二类条件(性)不稳定机制。如像台风发生发展的机制一样,只要低空辐合带南侧的西南风加强,形成辐合和气旋性涡度带,依靠边界层摩擦辐合和水汽潜热的释放,可以使大范围对流云系不断自身激发发展起来。
③边界层临界纬度机制。前两种机制在纬向对称即无波动作用时亦可生成,但实际状态是热带辐合带上常叠加有波动。
理论证明:实际发生的波动其角频率在某一纬度若和科里奥利参数的频率相同,则在该纬度的边界层内将产生很大的上升运动,形成辐合带,这个纬度即称临界纬度,实际计算约在北纬10°。
结构和天气
热带辐合带是热带地区热量、水汽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热带扰动发生的主要掘地。据统计,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是由辐合带上的扰动发展起来的。
热带辐合带是由很多大小不同的对流云团组成的。云团与云团之间夹有大小不一的晴空区或少云区。在赤道附近,信风边界层的湿空气摩擦辐合,在辅合带上,空气对流上升形成积雨云。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积而云组成对流云团,形成大范围的上升运动。在对流云团里, 天气非常活跃,常有雷暴、降雨出现。在中尺度对流云群的边缘,常有飑线活动,风力可达8-9级。在同一条辐合带上,天气存在很大差别。从卫星云图上看,这是组成辐合带的各种尺度的云团活动的结果。从流场上看,这些云团又往往与各种尺度的热带扰动互相联系着。大范围降水和强烈的对流天气一般出现在辐合最强或气旋式环流最强的地方。赤道辐合带内, 当辐合气流很强时,很容易形成热带气旋,据统计,西北太平洋上约85% 的热带气旋是由热带辐合带上的扰动发展起来的。
活跃在中南半岛和我国南海的热带辐合带,多属季风槽型辐合带,一般只活动在对流层中、下部,东西走向的辐合带随高度升高向南倾斜,西北-东南走向的辅合带随高度升高向西南倾斜,辐合带两侧温差很小,北侧温度略高于南侧,但南侧湿度大于北侧。南亚地区辐合带降水区宽为20 0- 8 0 0 km. 日雨量常在100 mm 以上,雨区一般位于辐合带两侧附近。而大西洋和太平洋中部的信风糟辐合带两侧几乎不存在温度和温度的差异,且几乎不随高度变化倾斜。热带辐合带对华南和南海一带天气影响很大, 盛夏季节热带辐合带可北进到我国华南地区,直接造成该地区的强烈对流天气。当它活跃在南海时,常有热带低压或南海热带气旋发生发展。
季节变化
自非洲延续到西太平洋约东经150°。特别是10月份,南北半球各出现一个季风辐合带。根据气象卫星云图分析:西经130°以东直到美洲海岸的东太平洋上,晚冬和春季也可出现双重辐合带云带;而在西经160°以西的西太平洋,全年都有双重辐合带云带。不过冬半球的云带始终比夏半球弱,所以西太平洋地区的云带,冬季主要在南半球而夏季主要在北半球。
北半球夏季时,亚洲、非洲大陆的季风辐合带,位置最北;冬季,最南可达南纬20°。季风辐合带的季节变化同海陆分布和地形特征都有密切的关系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3 20:05
目录
概述
简介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