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山
今蒙古境内杭爱山
燕然山:1、实体上,即今蒙古境内杭爱山;2、代指含义:在中国古典诗词里也代表征战对象,因为,东汉时期打败北匈奴时有著名的燕然勒功,所以代表中国—外敌关系里的征战对象。
历史文化
公元89年夏。窦宪耿秉走出朔方郡鸡鹿塞,南单于走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出稠阳塞。三军在涿邪山会师。和北单于在稽洛山开战,大败之。追赶北匈奴各部到达和渠北醍海,杀一万三千多人,俘不计其数,出塞三千多里。登上燕然山。中护军班固受窦宪之命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刻石记功。并在后来的金微山之战中彻底解决了历时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
窦宪是个皇亲国戚,但是在这点上并不能过多地指责。因为在汉朝多数领军作战的将领都是依靠了裙带关系的,包括卫青霍去病。但是在作战目的上窦宪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在朝中的威信,增加政治资本。这点和“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等人完全不同。此外西汉时匈奴汗国正如日中天。而东汉,匈奴开始没落,而东汉中央政府虽开始腐烂,但是武装部队的战斗力仍然保存。但是不管怎样,窦宪完成了霍去病等人的理想,结束了北方游牧民族对汉民族的威胁。并且深深影响了世界的格局。这是卫、霍等人无法做到的。燕然战役在战争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一页,在经过三百年的潜伏之后,它的影响开始在欧洲发作,引起了罗马帝国的瓦解。欧洲人不知道燕然山,更不知道窦宪。但是这两个名字却改变了他们的历史。
金微山之战后,北匈奴汗国残余部众在大漠不能立足了,于是向西漂泊,漂泊到了四千公里之遥的黑海北岸。当地原居民西歌特部落受不了北匈奴的压力,向西侵入了多瑙河上游。原住多瑙河上游的汪达尔部落受不了西歌特人的压力,向西侵入了罗马帝国。罗马终于亡在这些野蛮民族手中。
北匈奴这次多米诺骨牌式的民族大迁移历时了差不多三百年,以至脱离了中国历史的范围。而南匈奴,永远成了中国的附庸。东汉末年(三世纪初),它的最后一任单于(42任)到了邺县拜见当时的汉丞相曹操,曹操把他留下,匈奴汗国终于名存实亡了。
考古发现
内蒙古大学发布消息称:“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国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实地踏察,解读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率大军大破北匈奴后所立摩崖石刻。经过认真辩识,初步确认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书《燕然山铭》。这是中蒙合作所获重大考古发现,详细的经过、内容以及资料整理和解读正在进行中。”
燕然山铭被认为是我国有史记载的“边塞纪功碑”的源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朱玉麒早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介绍说:“如今蒙古高原上的杭爱山,史书上称燕然山。东汉时期发作在汉与匈奴之间的许屡次战役中,永元元年(公元89年)在这个本地有过一场决议性的战役,使匈奴脱离了漠北高原,往西远遁。作为汉军统帅的车骑将军窦宪为了留念这一场首要的战役,把记载成功的文字刻在了杭爱山的摩崖上,史称《封燕然山铭》。”
《封燕然山铭》 被记载于:《后汉书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译文:
大汉永元元年(汉和帝年号,西元89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恭敬天子、辅佐王室,理国事,高洁光明。就和执金吾耿秉,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共三万骑。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统以八阵,临以威神,铁甲耀日,红旗蔽空。于是登高阙,下鸡鹿,经荒野,过沙漠,斩杀“温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来涂刀剑之刃。然后四方将校横行,流星闪电,万里寂静,野无遗寇。于是统一区宇,举旗凯旋,查考害传图籍,遍观当地山河。终于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此所渭一次劳神而长期安逸,暂时费事而永久安宁。于是封山刻石,铭记至德。铭辞曰:威武王师,征伐四方;剿减凶残,统一海外;万里迢迢,天涯海角;封祭神山,建造丰碑;广扬帝事,振奋万代。
古代诗句
提到燕然山(诗词里的燕然山一般都是代指征战对象)的古代诗句:
1、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⑴ 李白)
2、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长相思⑴ 李白)
3、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从军行 李昂
4、愿将班固笔,书颂勒燕然。(送张相公出征 杨夔)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王维
6、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泾州观元戎出师 戎昱
7、待勒燕然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灵池县见早梅 吴融)
8、须凿燕然山上石,登科记里是闲名。(送独孤焕评事赴丰州姚合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10、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11、 姑衍山重禅,燕然石再刳。(出塞·烽火照玄菟 唐伯虎)
此外,唐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天山”,并不是指如今众所周知的新疆天山,而指的就是外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即燕然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9 00:43
目录
概述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