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牒,汉语二级字,读作牒(dié),会意。从片,葉( yè)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指简札。
基本解释
指文书,证件:通牒。度牒。尺牒。
公案或凭证。
古代书写用的木片、竹片等;泛指书籍。
牒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图牒指书籍。
详细解释
〈名〉
(1) (会意兼形声。从片,叶(yè)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简札)
(2) 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writing slip]
版,札也。——《说文》。按,小简曰牒,大简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
受牒而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截以为牒。——《汉书·路温舒传》
王牒石记。——左思吴都赋
(3) 又如:金牒;玉牒
(4) 特指谱籍 [records of family pedigree]
余读牒记。——《史记·三代世表》。索隐:“记系谥之书,以牒为之。”
(5) 又如:谱牒;家牒
(6) 通常由官方颁发的证明某事的文件 [official document]
昨夜军牒来,电兵万五千。——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
(7) 如:通牒;牒文(公文;文书);牒旨(命令);牒署(办理;管理)
岁荒则飞书腾牒,(袁可立)请赈请蠲。——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8) 书籍,簿册 [book and noetbook]
壮志异时 (将来) 开史牒。——宋· 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其高第者上名牒。——《后汉书·质帝纪》
(9) 讼辞,状子 [certificate]
汉语字典
[①][dié]
[《广韵》徒协切,入帖,定。]
(1)古代可供书写的简札。
(2)表册;谱籍。
(3)泛指书籍。
(4)授予官职的文书。
(5)证件;凭证。
(6)官府公文的一种。
(7)呈文。
(8)指讼辞。参见“牒诉”。
(9)发文;行文。
(10)木板。
(11)叠布。
(12)重叠;折叠。
(13)量词。犹篇。
(14)量词。犹扇。
(15)量词。犹件。
(16)姓。北齐有牃舍乐。见《北齐书·慕容俨传》。
音韵参考
[广韵]:徒协切,入30怗,dié,咸开四入添定
[平水韵]:入声十六叶
粤语:dip6
[闽南语]:tiap8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
.千篇国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7:38
目录
概述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