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牛降风景区
安徽省池州市AAAA级旅游景区
牯牛降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与黄山市祁门县交界处,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西向延伸的主体,以雄、奇、险、秀著称。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3’~117°33’,北纬30°00’~30°57’。核心区面积逾10万亩,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黄山、清凉峰、牯牛降)之一,总面积为6700公顷。
命名
牯牛降风景区自古便与黄山齐名,主峰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时称为“西黄山”,因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
历史沿革
《江南通志》记载,黄山有三十六垣,与歙之黄山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岗可望匡庐。
明代万历年间,牯牛降山南有位才子,郑之珍,字汝席,号高石。在寓居剡溪河畔时编创了《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并因此而成名。当地老百姓对他非常尊敬,为了缅怀他,就将他当年曾经经常走过的这道桥取名为“石公桥”。
1999年初,石台县人民政府加快开发境内的旅游资源,利用旅游资源拉动乡镇经济,积极支持大演乡开发牯牛降原始森林旅游区。同年9月,大演乡架通电源,开始进行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1年,石台县委、县政府着手开发牯牛降风景区。
2002年6、7月间,石台县人民政府为加大牯牛降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力度,将牯牛降收归县管,由石台县旅游公司负责投资,继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开发经营。
2003年7月1日,石台县旅游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改由牯牛降旅游开发公司负责经营与管理。
2009年8月,牯牛降风景区管委会成立,加大开发的力度。
2011年3月6日,牯牛降杯登山节由安徽省池州市旅委和石台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牯牛降风景区举办首届。
牯牛降观音堂善庆禅院由“开山鼻祖道号禅心,法名玄虔,其徒常竟,法名宗远”于明末清初建立。
清初,乾隆为四任定安、宏道、海教、理性立碑,迎来它的黄金时期。到乾隆十年(1745年),善庆禅院已建成占地10余亩,规模宏大,呈品字形三进结构的大禅院,院内供奉观音、妙音、圣音菩萨。善庆禅院分别毁于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之乱和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牯牛降风景区地处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石台县交界处,位于东经117°237'~117°33'、北纬30°00'~30°05',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主峰牯牛降海拔1727.6米。保护区总面积9.7万亩,全部属国有。其中石台县境内4.7万亩,祁门县境内5.0万亩。
地质
牯牛降风景区约在8.5亿年前的雪峰造山运动中,使其主体抬起,结束海侵历史,在距今约2亿年逐步形成的中生代印支运动中,使牯牛降的北部也抬起,与其主体融为一体,并有花岗闪长岩体侵入。后又经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成为皖南一座壮丽的大山。
牯牛降风景区的地质位置,处在太平复向斜西段南翼,地表出露6亿年前沉积形成的震旦系地层,主要岩性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含砾细砂粉砂岩、页岩和硅质岩等。到了中生代后期,影响强烈的燕山期地壳活动。使深埋地下的花岗质岩浆沿着复向斜翼部的薄弱部位上侵,呈大岩株状侵入在震旦系地层和东侧的城安花岗闪长岩体之中,其外侧接触带的最新围岩是上震旦统的皮园村组硅质岩。
岩体相带发育完整,中心相为粗粒似斑状花岗岩,过渡相和边缘相分别为中粒和细粒花岗岩。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具有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叶腊石化和绿帘石化。岩体外侧的震旦系围岩地层。由于花岗岩的热蚀变作用影响,而产生角岩化和硅化。该花岗岩体地表出露面积约80平方千米,构成了以大历山为中心的陡峭山地,因此称作大历山岩体。
根据安徽省地质局三一七地质队1965年编写的1:20万安庆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书,认为大历山花岗岩体的侵入形成年代,与北侧的谭山花岗岩体可以类比,其地质年龄大致为1.32~1.22亿年,相当于早白垩世燕山旋回第二次侵入形成的岩体。牯牛降风景区,横跨于大历山花岗岩体西半部,及其岩体西侧的震旦系地层之上;主峰牯牛降,则是由大历山岩体西侧外接触带上震旦系南沱组坚硬的砂砾岩组成。
地形地貌
牯牛降风景区为黄山的西脉,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凹陷与江南台隆的过渡地带,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受断提切割和后期整异升降运动等因素影响,形成高峰峻岭、峡谷万丈的地貌景观,主峰一带明显突出,外围盟中低山峦,总体上南坡山势险峻,北坡较为平坦;主体经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影响,已发育成为安徽省内典型的褶皱断块山,山体南北两侧的形态各异。
地貌类型可分为四类:
中山——海拔1000~3000米,主要分布于牯牛降主峰和无塘岗一带;
低山——海拔500~100米,主要分布于中山的外围和山间盆地的边缘;
丘陵——海拔200~500米,分布于低山盆地周围;
山间盆地——海拔<200米,相对高度<20米,地势平坦,要由沉积作用形成。
土壤特征
牯牛降地区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类型多样,相对高度差1690米,不同高度的生物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不同,土壤发育分异明显,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构成牯牛降地区山地的土壤垂直带谱,依次为黄红壤(海拔600~700米),山地黄壤(海拔700~1100米),山地黄棕壤(海拔1100米以上),山地草甸土(海拔1650米以上)。
气候特征
牯牛降风景区处于中亚热带北部,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亚热带湿润气候特征明显,属中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且气候随海拔高度变化明显。
牯牛降风景区年平均气温15.6℃,降水量年平均1700毫米,降水具明显的季节性、坡向性和层次性,3~8月的雨量占76%,4~7月尤为集中(占57%),且为安徽省空气湿度的高值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1%。无霜期246天,≥10℃的积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少,地域气候突出。由于地形和大气现象的结合,牯牛降地区呈现多云、多雾、多雨的现象。
水文特征
牯牛降风景区以其丰富的降水量和发达的水系而闻名,是阊江、秋浦河和后河等河流的最高分水岭和发源地。该地区南北部均属于长江水系,南坡的小河流入阊江,随后向西南方向流入江西,并经过鄙阳湖调节后汇入长江;而北坡的小河则直接汇入秋浦河,最终流入长江。
牯牛降风景区拥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模数约为每平方千米970000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模数为每平方千米170000立方米,保水能力强,河流终年不断,平均流速为每秒0.77米。由于地形原因,这里的流量变化幅度较大。景区地表湿润,土层含水量丰富,保水能力出色,水面蒸发量为800毫米,陆面蒸发量为700毫米,干旱指数为0.50。
此外,保护区的降水样品pH值在6.10至6.30之间,属中性软水,水质良好。南坡的地表水pH值在6.30至6.80之间,平均值为6.56;而北坡及牛岗山脊的pH值则在6.10至6.30之间。水样分析表明,牯牛降天然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氯含量均远低于中国地表水水质卫生标准。非洪水期,河水清澈见底,含沙量为零。
生物多样性
牯牛降风景区被誉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华东地区动植物基因库”“绿色自然博物院”,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地,牯牛降森林内气温适中,阳光柔和,负离子含量高达2500/立方厘米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称。
牯牛降风景区森林植被完整并具有原始性。有林地面积约7.5万亩,其中以阔叶林分居多,占有林地面积的50%。森林蓄积量35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78%。地带性植被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代表,常绿树种达三分之一。由于地形复杂,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1300米以上的高山区为山地草甸和灌丛带;1300米以下的中低山区,为落叶与常绿阔叶林混交带。景区内常见树种有:枫香、马尾松、山苍子、望春花、香樟、甜槠、青冈等。
牯牛降风景区有各类植物230科、726属、1555种,国家珍稀濒危物种18种。其中仅木本植物就有88科237属约520余种,占安徽全省木本植物科的84.5%,属国家和省级保护的就有15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8种;真菌类211种,中国十大珍稀菌类之干巴菌天然集中区域居全国之凹,对研究中国东南部植被生长规律和区系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照系统。
由于牯牛降山区成陆历史悠久,地形变化复杂,所以还能发现大量曾经生活在距今约7000万至200万以前的第三纪和第四纪早期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如:第三纪以前的孑遗树种杉木红豆杉三尖杉等。
牯牛降优良的生态环境蕴育了许多野生动物,共有动物1296种,其中脊椎动物有37目82科193属320种,哺乳类49种,鸟类147种,爬行类33种,两栖类17种,鱼类25种;昆虫有25目140科115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景区内爬行类动物也很丰富,其中蛇类就有26种以上,故称为“蛇的王国”。
牯牛降风景区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有云豹、金钱豹、梅花鹿、獐、黑麂、鬣羚、白颈长尾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金猫、大灵猫、白鹇、雀鹰等29种。还有近二十种观赏、医药生态价值较高的名贵鸟兽。如红咀相思鸟、画眉、鸳鸯、寿带鸟、青鼬、獾、豺、狼、石鸡等。
景区布局
牯牛降风景区共分五大景区:主峰景区、灵山景区、双龙谷景区、龙门景区、观音堂景区。其中前四个皆位于石台县境内,观音堂景区位于祁门县境内。牯牛降以雄、奇、险著称,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主峰牯牛大岗海拔1727.6米。
重要景点
观音堂景区
观音堂景区位于牯牛降南麓腹地,面积1000公顷,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悬崖壁立,峡谷幽深,流泉击石,飞瀑轰鸣。以大历山为中心,西有骆驼峰、雪花尖、牯牛岗,东有小历山、大赤岭。传为舜帝曾耕作于此,所役之牯牛化作巨石静卧山顶而得名。
观音堂景区已开发的景点有牯牛湖、黄龙潭、仙女潭、仙人聚会、善庆禅院遗址等数十处。观音堂景区还兴建有牯牛降避暑山庄,建造了具有傣族民族特色的吊脚木竹楼36幢、索拉桥10座,及水上木屋、栈桥、茶楼、徽州艺馆、登山探险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溪水汇流后从幽深的高谷中一路奔泻而来,到了观音堂附近渐行渐缓。前些年,人们在两山之间的狭窄处,砌了一道石坝,便在这里形成了一弯深湖,人们称之为“牯牛湖”。牯牛湖原为水库,后加高水坝,渐成一湖,其水因山就势,弯如牛轭。湖面1.3万余平方米,最深处可达33米。
善庆禅院,俗名观音堂,坐落于雪花尖峰下谷地,旧时香火旺盛,有僧人百余众,清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兵火。今遗址上芳草丛生,残垣断壁中依稀可见往日庙宇规模。当年僧人所植竹木尚存,一罗汉松,树龄已有300余年,虽斑痕累累,却依然虬枝苍劲,挺拔伟岸。据称为皖南第一罗汉松。庙宇四周毛竹万杆,蔚为竹海,山风拂来,翠篁摇曳,凤啸龙吟。所奇者为四周毛竹均向庙宇倾斜,呈万篁拜佛之像。
仙女潭,人们俗名之为仙女洗澡盆,位于观音堂不远处的另一幽谷中,传说天上的七仙女常在此沐浴而得名。另说舜帝耕于历山时,娥皇、女英伴其左右,二妃常洗涤其问,故亦名“湘妃潭”。溪水在谷底聚成一个深水潭,清澈见底。爬过丈余高的石壁,豁然可见一个呈椭圆形的大石潭。潭的上方峭壁嶙峋,峥嵘奇特的山石呈穹隆状半罩于潭水之上,石缝间一股清泉飞泻而下。水潭之上有两块奇石,虎距龙盘,一如潜伏于草丛中的猛虎;另一巨石从山腰逶迤而下,上部突起在悬崖之外,宛如巨龙,传为湘妃离去时令其守此,毋令他人人浴。
牯牛降有两山对峙,可望而不可及,其形如门,相传是牯牛降里的龙王出入之所,所以称“龙门”。龙门高88米,宽20多米,两山夹峙的峡谷就叫龙门峡,纵深100多米。脚下流淌的水便是龙门潭,河谷中巨石翻滚蜿蜒千米,又被称为滚石滩,游客穿行巨石之间,可以走近细看形态各异的石头和奔流于巨石丛中的清泉。其中有三块隔河相望的巨石,当地人叫“三隐笑谈石”。古代有不少读书人看不惯人间冷暖和江湖的险恶,不愿随波逐流,于是寄情山水。其中就有三位隐士经常分坐在这三块巨石之上,“笑谈古今事”,这石头也就因此得名。
黄龙潭、黑龙潭为山涧中飞瀑冲击而成的小水潭。
铸钱炉相传为当年僧人们私自铸造铜钱的地方,幽深隐蔽,仍能在此找到些铜渣。
仙人聚会在溪流深处,有巨石若干,或蹲或卧,犹如神仙在此小聚。
历溪坞
历溪坞是牯牛降南麓最长的一条山坞,坞内山高谷深,怪石嶙峋,流泉飞瀑,水清潭碧,古树、奇花、瑞草满山遍野。中有两峰相对,高耸峻峭,如同两位世外高人在交谈,景名“仙人对话”,惟妙准肖。历溪水源于历山,旧称舜溪。因山林映衬,水色或墨绿,或深蓝,或浅黄,五彩斑斓。有一潭,水呈乳白色,遂名“仙女浣纱池”。
坞中有瀑布多处,大小不一。其中以“大水排”最为壮观,溪水如白练般从宽数丈、高数十丈的石崖上飞流直下,水石相击,水花飞溅,水声轰鸣,声传数里。缘溪而上,有石洞若干,人称“麻石屋”。解放前夕,游击队于此宿营整训,至今仍可见当年的生活痕迹和镌刻在洞壁上的标语。
牯牛峰
牯牛降风景区主峰牯牛降偏于石台县一侧,距县界约200米,海拔1727.6米,是皖南的第三高峰。地形切割深度700~1170米,山坡坡度35°~53°,局部陡立。
牯牛降主峰的牯牛大岗,位于石台县大演乡新农村严家组辖内,海拔1727.6米,相对高差达1694米,为安徽省南部第三大高峰。自主峰之上,面向东南,具体景点的分布情况,由远及近大抵是:巨大的睡佛以山为榻,面向西南,斜仰于众峰之上;接着是构成牯牛降大景观的一组景点:犁充、犁箭、犁尾、牛头,游人脚下的牛脊背——牯牛降主峰。在这头巨牛的腹脊之间,由西南向东北依次凤凰松鹦鹉石,“飞来石”,迎宾神龟,大头鼋,太白金星等等。东南侧正面的大峡谷中,巨大的“排刀锋”拔地而起,主峰北侧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景观是:高山草甸黄山松纯种树,原始森林,阔叶针叶混交林,以及各种珍禽异兽。
奇松
牯牛降是奇松的世界,这里的黄山松有的连片形成壮阔的林海,有的单株散生,或挺立崖石,苍劲挺拔,或曲干虫枝,顶风傲雪千姿百态。著名的有“霹雳松”“连理松”“凤凰松”“苍鹰松”“蟠龙松”。黄山的迎客松、送客松等天下名松,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副本。
云海佛光
牯牛降降雨量较大,林茂草盛,云雾袅绕,因而极易形成独特的云海、云河、云湖等景观。云湖形成于山峦盆地之中,铺云益雾,群峰环绕。
牯牛降由于受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影响,也极易形成佛光,这也是枯牛降的绝景之一。每当雨天晴、云雾汇聚,云海上就会悬起一轮五彩光环,出现佛光。
严家古村
严家古村坐落在龙门潭的右侧,是一个典型的皖南古村落,居住着严子陵的后裔。这里的徽派民居古建筑以白墙灰瓦为特色,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村中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物件,如狮头铜锁和严氏环等。早年间,严家曾有一位著名的隐士严子陵,他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子陵选择隐居于浙江桐庐的富春山。光武帝多次派人邀请他入朝为官,但都被严子陵拒绝。最终,光武帝亲自前来拜访,然而严子陵依然坚持不愿出仕。
开发与保护
1982年6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
1983年,牯牛降保护区完成了第一次综合科学考察,历时较久,资源状况变化很大。从2011年开始,牯牛降保护区历时三年多完成了第二次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根据普查结果先后出版了《牯牛降蝴蝶》《祁门牯牛降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监测大样地》《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策略》《牯牛降风光片》等,并且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为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1988年,牯牛降风景区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自牯牛降风景区被列为自然保护区起,景区全面生态监控保护系统不断完善,现在有19个智能摄像头、30多个红外线探头架起的‘天网’,一草一木都得到了保护。
2003年,牯牛降风景区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
相关文化
红色文化
1934年冬,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来到牯牛降严家古村,留下了众多标语,随着时间的飞逝,标语“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你们年关困难的救星,要打破年关困难只有革命。”
人文典故
牯牛降峰峻道险,是军事上难得的雄关要隘。中国近代历史中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其硝烟曾遍及整个皖南,祁门就有过太平军七进七出的历史记载,赤岭便是太平军与清军血战的地方。相传,当年太平军与清军在此激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遇雨溪水皆赤。为了纪念这段血写的历史,把此地易名为赤岭,以致后人问及该地原名时,反而不得而知。
牯牛降西麓有座颇有名气的西峰寺,当地有民谣曰:“五百年前西峰寺,五百年后九华山。关于西峰寺,地方志记载:唐光化二年(899年),有僧青素,自五台山来,自紫溪入上元山,潜龙洞侧,筑室百余间。据西峰寺《题修青素塔碑》:青素和尚“本文殊之化身,挟九龙而行雨持如来之锡杖,净三业以度人”。民间亦有“西峰大圣是老大,九华老爷是老小”之说,西峰大圣者,青素也。
民俗风情
牯牛降周边有一种风味特产名曰“千层锅”,是招待贵宾和节庆的佳肴,据说是早年驻军留下的遗风。一口一尺有余的大锅,盛满数层的美食,有地方特色干菜、香菇、木耳、笋片,有粉条、豆腐、肉圆等,最上一层是红烧肉片,再浇上油汤,清香可口。吃一层露一层,既当菜,又当饭,省工省料。
神话传说
据说,古代的牯牛降山中生活着一只名叫雀的怪鸟。《山海经》说这种鸟“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以各种飞禽走兽为食,连人也敢吃。弄得方圆几百里的山中,鸟兽绝迹,不见人烟。话说春秋时期的老子为了传授教义,他辞官归隐,云游四方,到各地传经授道。一日,他骑着青牛,路过牯牛降山中。行了半天,天上不见飞鸟,地上不见野兽,水中不见一个活物,甚感奇怪。当他跨下坐骑,准备打尖休息时,忽然一声怪叫,狂风呼啸,一只巨大的怪鸟从天而降,直向他和青牛扑来。正在吃草的青牛,对天一声长哞,瞪圆双眼,张开四蹄,腾飞而起,用双角向怪鸟顶去。这雀平日见啥吃啥,骄横惯了,哪把这只牛放在眼里,不防这只青牛有此神力,一不小心,被牛角顶折了翅膀,怪叫一声跌落在一道山梁上。青牛见状,纵身跃上山梁,将怪鸟紧紧压在身下,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时间一长,青牛化作了巨石,怪鸟的尸骨烂成了泥土,羽毛变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树。为了纪念这头大青牛,人们便把这座山起名叫做“牯牛降”。
重要事件
2010年,牯牛降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4年,牯牛降风景区旅游景点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
2019年,牯牛降风景区入选安徽省避暑旅游目的地
“十二五”期间,风景区将坚持资源保护优先、坚持规划统领,以创建国家级5A景区为目标,着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速产品开发,加强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
价值意义
牯牛降风景区地处华东地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地带,水资源丰富,地层古老、气候宜人、人为破坏少。保存了结构复杂、功能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境内地带性原生植被保存完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中国东部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重要的典型区域之一,被称为中国东部地区动植物物种“天然基因库”、绿色“自然博物馆”,有较高研究价值。
牯牛降因物种丰富、特有种多而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属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
旅游信息
门票价格
108元。(门票+上下行景区交通车)
开放时间
07/20~08/31:周一~周五08:00~17:00开放;
07/20~08/31:周六~周日07:00~17:00开放;
09/01~07/19:08:00~17:00开放。
优待政策
儿童: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不含1.2米)以下的儿童,免费;6周岁(不含6周岁)至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及1.2米(含)以上到1.4米(含)之间的儿童,优惠票
老人:65周岁(含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60(含)~65(不含)周岁的老年人,凭本人有效证件,优惠票
学生:全日制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凭本人有效证件,优惠票
残疾人:残疾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发证件),免费
军人: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军队离退休人员(持本人有效军官证、士兵证、残疾军人证),免费
其他优惠居民:其他免票人群及证件(结合市场营销和地方政府政策),免费
记者:凭中央新闻总署办法的新闻记者证,免费
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安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会员证,免费
导游:凭相关证件,免费
本地市民:持池州市投资商城市绿卡或石台县本地长住居民身份证,免费
退役军人:凭优待证,优惠票
补充说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请以石台县牯牛降风景区当天披露为准。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32
目录
概述
命名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