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水村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下辖村
玉水村(别名为玉水古村),中国传统古村落,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西北部,距镇政府15千米。坐落于山间谷地,主要山岭有松柏寨,海拔500米。主要河流有黄姜溪。村内有河猪笼小水库和黄沙坑小水库。该村始建于明中期,曾用名“小浊水”,后改名为玉水。
村情概述
玉水村,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中国传统古村落,原生态客家古村落。古时梅州商贸繁盛时期,是商旅往来的必经之地。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和“中国传统村落。
玉水村群山环抱,林木茂密,村落地势稍平,南高北低,泉水潺潺,田畴块块,风景旖旎,质朴自然。客家民居聚集,建筑各具特色,罕有现代楼房,多为砖瓦老房,以灰瓦白墙为基调,山村虽小,然古迹处处,人文环境保存尚好,可谓自然古村落。古时曾是梅州与江西商贸流通的必经之地。这一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为玉水村保留了一些历史人文遗迹,虽经受岁月沧桑洗礼,村大约建于清朝末期,现村落仍相对完整保持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风貌。当地政府正计划对该村进行乡村游开发,并争取纳入广东旅游扶贫工程资助范畴。玉水村古树名木众多。据统计,玉水村现存树龄400余年之榕树2棵,200余年桂花树1棵,百年松树约30多棵,高约15米,直径约1米之松树约50多棵。玉水村古屋错落有致,古亭、古桥比比皆是。据考,尚存400余年围龙屋7座,各式民居100多座,石砌拱桥10余座,茶亭(凉亭)10余座,公王庙(坛)2座,寺院1座。古屋建筑,风格各异,有围龙屋,有杠式楼、方围楼、堂横屋等。大多民居外表庄严肃穆,结构完整,大门、斗门、花窗等形态多端,屋内斗拱、窗扇、裙板多用木雕修饰,各构件多保存完整。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 1 个,下设 5 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2 人,少数民族党员 17 人,其中男党员 1 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5 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 1 个,团支部 1 个,共有团员 18 人。
地理位置
玉水村,位于梅江区城北镇西北部,距镇政府15千米。
自然地理
玉水村坐落于山间谷地,主要山岭有松柏寨,海拔500米。主要河流有黄姜溪。村内有河猪笼小水库和黄沙坑小水库。
地名由来
该村始建于明中期,曾用名“小浊水”,后改名为玉水。
居民姓氏
该村主要姓氏有朱、何、李等。朱氏,相传其先祖于明中期从中原迁至福建,后又移至广东梅州市梅江区西郊,明末再从梅州西阳迁移至该地落业。何姓,相传其先祖于清康熙年间从梅县大坪迁移至该地落业。李姓,相传其先祖于清道光年间从福建迁至梅县石坑再迁移该地落业。
人口民族
2015年末,该村有户籍人口663人。村民均为汉族,属于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8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100人,主要分布在法属留尼旺岛、印度尼西亚、印度、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地。
经济发展
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黄豆等经济作物以及金柚、三华李、柑橙等果树,以“四大家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也有一定规模。传统食品有豆腐花、发粄、味酵粄等。
历史文化
民居
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有30多座。代表性民居有崇善堂、围龙屋,皆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为传统客家十厅九井三堂屋式布局。屋内保存有完整的木雕工艺。竹园堂民居,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具有客家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堂内现存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题写的匾额,书“源开壁水”四字。其他传统建筑有旗杆石、古井等。
玉水村落内尚存400余年围龙屋7座,各式民居100多座。古屋建筑,风格各异,有围龙屋,有杠式楼、方围楼、堂横屋等。玉水大部分民居风格古朴,多用木雕修饰,各构件多保存完整,所以玉水号称“中国客家民居建筑天然博物馆”。
古道
在玉水村村西,有一段用石块和卵石铺成的盐商古道,绵延数公里,已历经风雨400多年。据史料记载,明末至民国数百年来,粤东客家地区盐丰粮缺,江西多粮少盐,粤赣两地商人纷纷前往产地贩运盐粮。由于彼时粤赣两地交通不便,大山横亘,水路不通,两省通商多走山路,货物由劳力肩挑肩负,有挑盐大军。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4 08:35
目录
概述
村情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