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2021年8月6日),
浙江绍兴嵊县(现嵊州市)人,原名王彩娟。越剧演员,工花旦,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经历
1926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嵊县(现嵊州市)黄泽镇坑边村,原名王彩娟,是家中长女。她从7岁起上小学,读完小学三年级后,由于家境日益拮据,不得不辍学。
1938年8月,离家到上海,拜其表姐、越剧小生演员竺素娥为师,学习小生,同时也观摩学习了竺素娥的搭档
姚水娟、
王杏花的表演艺术,后由竺素娥指定改习花旦。1939年2月8日,演出开蒙戏《投军别窑》,饰王宝钏,师姐筱素娥饰薛平贵。7月,随竺素娥在天香大戏院演出。
1940年,跟随老师在南市区聚乐、同乐、南阳等场所学艺,并在南洋戏院、平济戏院演出。1941年10月,随竺素娥在通商戏院演出。1942年,学艺满师,以“小竺素娥”的艺名在上海郊区小型戏班担任主演。1943年,随竺素娥在同乐戏院、万国戏院、河北大戏院演出,任二肩旦。这期间,她曾出外搭班,在民华楼等地演出。
1944年底,受竺素娥提携,在河北大戏院首次挂牌头肩花旦,演出剧目有《
碧玉簪》《盘夫索夫》《贩马记》《三看御妹》《沉香扇》等。
1945年8月,开始在同孚戏院演出,与
邢月芳合作,任头肩旦,演出剧目有《
三看御妹》《梁祝》《双狮图》《分玉镜》《节女血》《董良才》《姐妹皇后》等。
1946年8月,以“特请”身份随竺素娥、
吴梅珍在老闸戏院演出。自10月开始,与邢月芳合作,任头肩旦,在同孚戏院、同乐戏院演出,这期间演出的剧目包括传统戏《盘妻索妻》《盘夫索夫》《三看御妹》《大点秋香》《沉香扇》《碧玉簪》等,新编戏《一枝香》《黑心》《水红菱》《女皇秘史》《疯狂太子》《浮生梦》等。
1947年,自8月开始,与
陆锦花组建“少壮剧团”,在皇后大戏院演出,演出剧目有《礼拜六》《天伦之乐》《女伶受辱记》《新珍珠塔》《国难家仇》《做人难》《笼中鸟》《青春误》《人之初》《再相逢》《双凤求凰》《隋宫春色》等。
1948年7月至8月,加入芳华剧团,与
尹桂芳在兰心大戏院合作演出,在越剧《陆文龙》中饰群凤公主,在剧目《浪淘沙》中饰小周后。9月,加入玉兰剧团,与越剧小生演员
徐玉兰共同在明星大戏院演出,首度与徐玉兰合作演出的剧目是《风萧萧》,在剧中扮演秀丽、情深的卫美人。
1950年8月,参加第二届戏曲研究班。从这一年9月开始,随玉兰剧团在卡尔登剧场演出,与徐玉兰等人合作排演了一系列新编越剧,在反映太平天国斗争的历史剧《东王杨秀清》中饰演洪宣娇;在根据郭沫若的剧本《虎符》改编的越剧《信陵公子》中扮演如姬,该剧连演138天、256场,均是满座;在剧目《巾帼英雄》中饰击鼓战金山的女英雄梁红玉;在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现代剧《白毛女》中扮演喜儿。
1952年7月,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演出剧目《西厢记》《
梁山伯与祝英台》等。10月,在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凭借《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一角获演员二等奖。
1953年4月,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文工队,立二等功,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
1954年2月,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8月2日,与徐玉兰合作的越剧《春香传》于大众剧场首演,在这部根据朝鲜民间传说和同名朝鲜歌剧移植而来的剧目中她饰演了美丽善良、圣洁忠贞的古代朝鲜少女春香。9月25日至11月6日,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
春香传》,并在男女合演的现代戏《技术员来了》中饰刘惠芳,获表演一等奖。
1955年6月,根据唐传奇改编的神话剧《
柳毅传书》在长江剧场首演,在剧中扮演龙女三娘。11月,开始与陆锦花合作排演根据《红楼梦》改编的剧目《
晴雯之死》,饰演率性天真、宁折不弯、敢爱敢恨的丫环晴雯。12月2日,《晴雯之死》在长江剧场首演。同年,获缅甸总理吴努授予的金质奖章。
1956年11月21日,其主演的《
追鱼》在大众剧场首演,在这部根据湘剧《鱼篮记》改编的神话剧中饰演热情大胆、敢作敢为的鲤鱼精,为表现鲤鱼精活跃、俏皮的特点,她专门向京剧、昆剧老师请教。
1957年1月26日,主演的剧目《杨八姐盗刀》首演于大众剧场,饰演杨八姐。6月1日,与徐玉兰合作的剧目《
北地王》首演于大众剧场,饰演崔氏。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2月18日,与徐玉兰合作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首演于共舞台,在剧中扮演饱读诗书、清高孤傲的林黛玉。该剧连满54场,场场满座。6月28日,与徐玉兰合作的越剧《关汉卿》在人民大舞台首演,在剧中饰演朱帘秀。8月2日,现代剧《东风吹得梅花开》首演于人民大舞台,在剧中饰演王金梅。11月,作为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出访苏联。
1959年2月17日—4月3日,随中国越剧团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6月,与
郑忠梅共同主演新编历史剧《
则天皇帝》,在剧中扮演女皇武则天,同时她也参与了剧本的编写工作。7月16日,其主演的彩色越剧艺术影片《
追鱼》开拍,在片中她分饰鲤鱼精和金牡丹两角。9月23日,赴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演出。
1960年6月,出席全国文教群英大会。7月22日,出席第三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2月23日,参加上海越剧院首次赴香港演出。
1961年9月8日至10月18日,参加中国上海越剧团赴朝鲜访问演出。11月,其主演的越剧电影《
红楼梦》开拍。12月,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朝鲜唱剧《红楼梦》排练进行辅导。
1963年4月24日,其参演的剧目《
党员登记表》在人民大舞台上演,饰为保护党员登记表而牺牲的青年党员黄淑英。7月7日,越剧《真正的考试》首演于大世界,在剧中饰资产阶级小姐沈馨娜。8月、12月,两次应邀赴朝鲜访问。
1964年1月26日,现代剧《
亮眼哥》首演于人民大舞台,饰演万松青的妻子田玉柳一角;6月,执导现代剧《朝阳沟》。1965年9月11日,现代剧《女飞行员》首演于瑞金剧场,在剧中饰演林雪征。1966年5月,其参演的剧目《菜市春》于大众剧场首演,饰演梁玉珍。不久后,“文革”开始,王文娟成为批判对象。
1970年秋,去奉贤上海市文化系统“五七”干校劳动。1977年1月,参加节目《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演出。5月,演出剧目《布浪万里》《浪里行》。10月1日,新编革命历史题材剧目《
忠魂曲》在中国剧场公演,她在剧中扮演了既刚烈不屈又富有慈母柔情的革命烈士杨开慧。
1978年10月,演出小戏《柯猪记》,在剧中扮演农村新媳妇春梅。1979年3月21日至5月7日,赴云南前线慰问演出,与徐玉兰合演传统越剧《盘夫》。
1980年3月22日,其主演的新编传奇剧《孟丽君》在人民大舞台首演,在剧中塑造了才华横溢的奇女子孟丽君。7月,拍摄完成电视戏曲艺术片《孟丽君》,该剧是中国最早的戏曲电视剧之一。9月23日,与徐玉兰在北京影剧院合演古装爱情喜剧《
西园记》,饰演闺秀王玉真。11月17日至12月12日,赴香港演出。
1982年5月,其主演的《西园记》摄制成戏曲电视剧,并获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戏曲片奖。1983年2月7日,其主演的《春香传》复排,于北京影剧院公演;10月16日,新编历史剧《慧梅》在人民大舞台上演,在剧中饰演农民起义军领袖李闯王的义女慧梅;12月25日,赴浙江嵊县做“回娘家探亲演出”。1984年7月,录制反映女画家潘玉良生平的越剧广播剧《艺术魂》,在剧中扮演方玉莲。
1985年3月29日,与徐玉兰一起组建改革性剧团——红楼剧团,任副团长。10月,剧目《皇帝与村姑》在人民大舞台首演,在剧中饰演开朗活泼的村姑张桂兰。
1986年8月9日,任红楼剧团团长。8月14日,“徐玉兰、王文娟流派剧目展演”在人民大舞台开幕。1987年2月26日,古装传奇剧《神王恋》在人民大舞台首演,在剧中饰演女扮男装的侍卫官慧清;8月28日至9月15日,随红楼剧团赴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12月18日,随红楼剧团赴泰国演出。
1989年9月19日,红楼剧团和泰国正大公司联营,被特聘为艺术指导。10月,其录制的唱片《红楼梦》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1991年4月,与徐玉兰一起退休,被聘为红楼剧团艺术顾问;8月,拍摄由王洁执导、孙道临担任艺术指导的三集电视片《王文娟艺术集锦》。1994年5月9日—5月22日,随红楼剧团赴台湾演出。
1996年8月,由其主演、孙道临执导的10集越剧电视连续剧《孟丽君》拍摄完成。1997年6月,参加庆祝香港回归演出;10月26日,获得美国纽约中美艺术委员会颁发的“艺术终身成就奖”、美国同庆文化艺术中心颁发的“终身杰出艺术奖”,赴美领奖并演出。
2003年3月,《王文娟流派唱腔选集》由百家出版社出版。2006年3月27日,参加“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4月,“天下掉个林妹妹——王文娟舞台艺术回顾展演”在上海举行;12月17日,参加“越剧流芳香溢金陵——2006中国越剧名家名段南京演唱会”。2008年5月23日,参加为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而举行的“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
2013年6月,参演上海越剧院为纪念越剧改革七十周年排演的剧目《
舞台姐妹情》。8月,《
王文娟越剧唱腔精选》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2014年7月18日,其担任艺术指导、由福建芳华越剧团排演的越剧《
女驸马》首演。
2016年3月11日—3月13日,在为纪念她诞辰90周年而举办的“千里共婵娟——王派越剧专场演出”中,她以越剧唱腔演绎了苏轼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17年4月7日,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19年9月,获得
第7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10月,在
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上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
2020年1月,她响应上级号召,捐出1万元爱心款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拍摄为武汉加油的视频。
2021年8月6日,王文娟因病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5岁。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王文娟的父亲王友泉毕业于绍兴新学堂。她的母亲竺银妹是越剧演员竺素娥的姑姑。
1962年7月,王文娟与电影演员
孙道临结婚。1964年10月,他们的女儿庆原出生。
流派传人
孟莉英(上海越剧院)、周云娟、
单仰萍(上海越剧院)、
王志萍(上海越剧院)、李敏(福建芳华越剧团)、陈晓红(杭州越剧院)舒锦霞(浙江越剧团)、俞建华、王秀兰(余姚越剧团)、钱爱玉、洪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宓永仙(海宁越剧团)、陈萍(鄞州越剧团)、徐玉萍(上海越剧院)、忻雅琴(上海越剧院)、李旭丹(上海越剧院)、吴洁、姚建平、钱世娥、
张珺、徐璐、张丽、胡泽红等。
主要作品
代表剧目
广播剧
参演电影
参演电视剧
导演作品
其他作品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艺术特色
唱腔特点
王文娟的唱腔特点之一是音乐形象鲜明,富有艺术魅力。《红楼梦·葬花》中,她通过丰富的演唱手段,准确地表现出林黛玉触景生情愁绪满怀的复杂内心世界。王文娟演唱时咬字清晰,平易质朴的旋律显示出浓郁的情感,后面用散板演唱的《葬花词》,曲调委婉凄凉,平缓中显示出内在的力量。《葬花》这段多层次的成套唱腔,王文娟抒发了林黛玉的丰富感情,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王文娟的唱腔另一特点是,把多种曲调、多种板式融为一体,联套使用,构成既能抒发人物急遽变化的思想感情又能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成套唱腔。在《忠魂曲》“丹心永远向太阳”唱段中,王文娟自始至终把饱满的激情和如水的柔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段唱前六句是[尺调慢板],旋律舒展流畅,描绘杨开慧生下岸英时的美好情景。王文娟唱得轻缓深沉,表现出杨开慧回忆往事时的幸福感情。从第七句开始,随着词格安排的变化和感情的推进,王文娟采用慢板快唱的方式,曲调紧缩,平叠交叉,夹抒夹叙,紧松相间,把杨开慧教育儿子“丹心永远向太阳”的深情推向高潮。
王文娟唱腔的第三个特点是新颖别致、流畅自然而又富有时代气息的落调拖腔,给人以余音绕梁、曲终情长的感觉。王文娟借鉴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融化吸收于越剧《忠魂曲》中,发展为具有越剧风格的唱腔。后来,在《孟丽君》《西园记》等剧中广泛应用,根据剧情需要,演变发展为句幅更长,旋律迂回曲折、节奏抑扬顿挫的落调拖腔。
王文娟唱腔的第四个特点是声情并茂,细腻逼真、扣人心弦。王文娟的音域不算宽广,但她从自己的嗓音条件出发,扬长避短,只要人物的感情需要,高音也敢上,低音也沉得下。她的音域通常在调高1=G的3-5之间,跨度十度,但有时低可以到2音,高可以到i音,跨度达十四度。
表演方法
王文娟在表演方面含蓄内敛,细腻多姿,所塑造的各类角色丰富多彩,千人千面。她讲究在舞台上的分寸感,在《红楼梦》中黛玉进府一段中,即使一个小小的转身、坐下,她也注意到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当黛玉起身向二舅母见礼时,王文娟的动作处理是缓慢而羞涩的,因为黛玉年幼,初到贾府,且新近失去母亲,必须保持着一种警觉。而在《皇帝与村姑》中,王文娟扮演开朗外向的村姑张桂兰,为表现张桂兰得知自己就是救驾英雄,而且朝思暮想的英雄做了皇帝时的喜悦之情,王文娟设计了一个有别于一般人物的动作:双手合掌一拍,双脚跳起,双手重重拍在自己腿上。这种质朴、外向的生活化动作表情很适合人物的身份。
人物评价
王文娟待人亲切周到。她平时内向寡言,骨子里却有一股闯劲儿。她的人生哲学一如她创立的唱腔,虽是朴实平易之语,却蕴含丰富多变的舞台张力。循着表演惯性,怎么省事儿怎么来,从来不是王文娟的风格,越是有挑战,她越要迎难而上。(《文汇报》评)
王文娟和她所演的林黛玉,都是气质高贵的。王文娟对于自己饰演的角色的态度极度严肃认真,忠于角色的性格,绝不把非属角色所有的东西外加到角色身上,这是任何一个优秀演员的必具美德。她从政治到艺术,都有着强烈的进步要求。(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
刘厚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