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辉,男,1968年9月生,博士,现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
中国土壤学会《
土壤学报》编委。
人物经历
1996.07~现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从事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教学科研工作。
1993.09~1996.07 西北农业大学农化系读博士,作物营养与施肥,获博士学位。
1991.09~1993.07 西北农业大学农化系读硕士,作物营养与施肥,因研究工作成绩突出而提前攻博。
1987.09~1991.07 西北农业大学农化系读本科,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获学士学位。
2015.10~11 访问澳大利亚阿德莱德SARDI(South Australian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stitute)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
2011.07.20~27 访问加拿大农业部萨斯卡能研究中心,出席“以产量和品质优化为目标的小麦直播生产养分管理”合作研究可行性论证会,作“中国西北旱地的水分与养分管理”学术报告。
2010.11.01~20 访问德国霍恩海姆大学(University of Hohenheim)、卡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Kassel)、荷兰瓦赫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Wagenigne),并作报告:Management of water and nutrient for a higher yield, efficiency and quality crop production in northwest dryland area。
2006.09~2006.10 访问美国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Cornel University, Purdue University, Texas A&M University等4所大学。
2003.03~2004.03 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研究中心(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从事小麦、大麦、燕麦,油菜、豆类等作物干物质累积与养分吸收转运方面的研究工作。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学会兼职
2014年1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2013年4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成员;
2013年2月,《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2013年1月,《土壤》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2012年11月,《土壤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委;
2012年11月,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2012年11月,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植物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2年11月,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化学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12年11月,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植物营养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12年11月,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施肥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学术成果
1991年以来,一直从事作物营养调控和旱地水肥管理研究,内容涉及土壤有机碳氮、土壤与植物氨挥发损失、土壤硝态氮残留和淋溶、土壤供氮能力、植物硝态氮累积、小麦等作物的养分吸收转移利用与产量品质形成、旱地水肥管理与农作物矿质营养调控、新型肥料研制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课题2项,中澳合作项目1项。共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4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2完成人),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2完成人),二等奖3项(分别为第2、3、6完成人),陕西省现代教育成果二等奖1 项(第1 完成人);2005年被评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2006年,获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被聘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10年,被评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带头人、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成员;2012年,被评为农业部农业科技杰出人才。
主持项目
1.中澳合作研究项目“Agronomic biofortification and other field trials to improve yield and micronutrient concentration of food crops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2007.01-)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旱地覆盖栽培土壤轻质有机氮变化与供氮能力(2007.01-2009.12,编号:40671107)
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西北旱作黄绵土及荒漠灌耕土区沃土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2006.01-2010.12,编号:2006BAD25B09;第2主持单位与主持人)
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土壤-植物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基础和生态效应(2006.01-2008.12,编号: NCET-05-0852)。
5.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蔬菜对硝态氮的吸收与还原研究(2006.01-2008.12)。
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土壤-植物的氮素营养与生态环境(2005.07-2008.07)。
7. 农业部948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引进与中国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子课题:黄土高原区旱地不同栽培模式作物养分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2003.10-2007.12,编号:2003-Z53)。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叶柄硝态氮累积差异的营养生理机制(2004.01-2006.12,编号:30370843)。
9.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旱地土壤的硝态氮残留和调控效应(2003.01-2005.12,编号:40201028)。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叶菜的硝态氮临界含量和耐氨能力(2000.01-2002.12,编号:39970429)。
11. 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优化水肥耦合减少旱地土壤硝态氮残留的效应和机理(2001.01-2001.12)。
12. 陕西省星火计划项目:菜地土壤合理施肥与节水灌溉研究(1999.01-1999.12)。
13. 杨陵科技开发基金:蔬菜的控氮施肥技术研究(2000.01-2002.12,编号:2000J-01)。
2011年后
1.被农业部聘为“小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小麦营养与有害物质监控)”,获该计划支持(2016.01-2020.12)
2.973计划项目“作物高产高效群体与关键生态因子的匹配及其调控”,第四课题“( 2014.01-2018.12)
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黄土高原雨养农田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3.01-2017.12)
4.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2012.01-2016.12)
5.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农作物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西北旱作与节水农业最佳养分管理技术模式与示范(2011.01-2015.12)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旱区作物高产优质、水肥高效的营养与生物学机制及调控” (2010.05-2013.4)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根系硝态氮溢泌的氮素营养生理效应(2009.01-2011.12)
参与项目
1.科技部973项目专题:水肥耦合与作物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生理与应用基础研究(1999.06-2004.06,编号:G19990117)。
2.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西北旱地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生理生态研究(2003.01-2006.12,编号:30230230)。
3.科技部国家高科技(863)项目:新型高效肥料研制与产业化(2002.01-2006.12,编号:2001AA246021)。
交流活动
1.2006年7月24日到5月2日,邀请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Dr. Graham Lyons 来校访问。为合作项目“在中国陕西通过生物措施和其它田间试验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进行试验地点的选择、采样,讨论预试验方案,进行播种布置,并带来部分试验用的作物种子。同时,开展这一方面的学术交流。
2.第三次农业资源利用学科建设会议,国务院学位办农业资源利用学科组主办,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处、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承办,2007年6月23-24日,福建省福州市
3.中国土壤与
植物营养学高峰论坛。大会报告:旱地土壤作物的氮素研究。山东青岛,2007年9月15-17。
4.中国土壤学会植物营养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中国土壤学会植物营养专业委员会主办,山西省农科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协办,2007年7月22-27日,山西太原。大会报告:旱地土壤氮素残留与作物氮素吸收利用。
5.第二届全国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联席会议。2006年12月22—24日,中国南京,南京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6.2006年9月11—18日,邀请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Dr. Graham Lyons 来校访问。通过对杨凌、永寿、麟游、神木等地的考察采样工作,调查了地方病高发区域发病人群的健康状况、主要粮食作物、农田土壤与其它环境状况。期间,于9月12日Lyons博士还作了“土壤微量元素与作物品质—人体健康的关系”学术报告。
7.农业资源利用学科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资源利用学科评议组、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
河南农业大学承办,2006年11月4-5日,中国郑州。
8.第二届中加农业大学校院长论坛,中国教育部、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2006年11月7-8日,中国杨凌。
9.第十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2006年10月22-24日,江苏南京。
10. “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青年学术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2006年5月16-18日,江苏南京。大会报告:旱地土壤作物的氮素研究。
11. 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主办,2006年7月8-12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12.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项目“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引进与中国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2005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11月15~19日。大会报告:小麦、玉米对旱地氮素养分的吸收利用与残留淋溶。
13. The XV International Plant Nutrition Colloquium. September 14-19, 2005, Beij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4.
植物营养学高峰论坛。大会报告:旱地土壤作物的氮素研究。湖北武汉,2005年4月21-24。
15.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项目“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引进与中国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2004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11月24~27日。专题会议报告:西北旱地养分高效利用的实践与问题。
16. 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四川成都,2004年11月1~3日。大会报告:蔬菜硝态氮累积和旱地土壤矿质氮动态研究。
17.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Nitrogen Conference, Nanjing, China, 12-16 October 2004. 分会报告:Nitrate Accumulation in Leafy Vegetables.
18.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辽宁沈阳,2004年7月27~29日。分会报告:旱地土壤作物的硝态氮研究。
19. The 1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askatchewan Soil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 Regina, Canada 11-12, February 2004.
20. International ERSEC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Intensive Agriculture Systems. Beijing, China, 5-7 April 2004.
荣誉奖励
1.“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氮素循环与氮肥合理施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级成果登记号:9612007J0420)”,国际领先水平,第2完成人,2007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已公示)。
2.“蔬菜硝态氮累积机理及调控机制”项目(第二完成人),1998年经专家鉴定,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同年被
陕西省农业厅评为农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旱地水肥交互作用的机理、效应及应用” 项目(第六完成人),1998年经专家鉴定,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同年被陕西省农业厅评为农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固体叶面肥的研制、生产及应用”项目(第三完成人,)1998年经专家鉴定,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1999年被陕西省农业厅评为农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多媒体教材制作与教学改革” (第一完成人),2003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6.“《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多媒体教材制作”(第一完成人),2003年获
陕西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
7.2003年获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省科协颁发的陕西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个人)。
8.“植物营养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第三完成人),2005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9.2005年,被评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
10.2006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发表论文
(2011年后)
SCI论文
1.Hui Liu, Zhaohui Wang, Rong Yu, Fucui Li, Keyi Li, Hanbing Cao, Ning Yang, Menghua Li, Jian Dai, Yaling Zan, Qiang Li, Cheng Xue, Gang He, Donglin Huang. Ming Huang, Jinshan Liu, Weihong Qiu, Hubing Zhao, Hui Mao. Optimal nitrogen input for higher efficiency and lower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in China.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16, 224: 1-11
2. Gang He, Zhaohui Wang, Fucui Li, Jian Dai, Xiaolong Ma, Qiang Li, Cheng Xue, Hanbing Cao, Sen Wang, Hui Liu, Laichao Luo, Ming Huang, Sukhdev S, Malhi. Soil nitrate-N residue, loss and accumulation affected by soil surface management and precipitation in a winter wheat-summer fallow system on dryland. Nutr Cycl Agroecosyst, 2016: 106: 31-46
3.Gang He, Zhaohui Wang, Fucui Lia, Jian Dai, Qiang Li, Cheng Xue, Hanbing Cao, Sen Wang, Sukhdev S. Malhic. Soil water storage and winter wheat productivity affected by soilsurface management and precipitation in dryland of the LoessPlateau, China.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6, 171: 1-9
4.Fan Wang, Zhaohui Wang, ChanglinKou, Zhenghua Ma, Dong Zhao. Responses of Wheat Yield, Macro- andMicro-Nutrients, and Heavy Metals in Soil and Wheat following the Application of Manure Compost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PLoS One. 2016; 11(1): e0146453.Published online 2016 Jan 15. doi: 10.1371/journal.pone.0146453
5.Jian Daia, Zhaohui Wang, Menghua Li, Gang Hea, Qiang Li, Hanbing Cao, Sen Wang, Yajie Gao, Xiaoli Hui. Winter wheat grain yield and summer nitrate leaching: Long-term effec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ate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6,196: 180-190
6.Jian Dai, Zhaohui Wang, Fucui Li, Gang He, Sen Wang, Qiang Li,Hanbing Cao, Laichao Luo, Yaling Zan, Xiaoyu Meng, Wenwei Zhang, Ronghui Wang, Sukhdev S. MalhiOptimizing nitrogen input by balancing winter wheat yield andresidual nitrate-N in soil in a long-term dryland field experiment in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5,181:32-41
7.Zhao-hui Wang, Yan-fang Miao, Sheng-xiu Li. Effect of ammonium and nitrate nitrogen fertilizers on wheat yield in relation to accumulated nitrate at different depths of soil in drylands of China. Field Crops Research 183 (2015) 211-224
8. Fucui Li, Zhaohui Wang, Jian Dai, Qiang Li, Xiang Wang, Cheng Xue, Hui Liu, Gang He. Fate of nitrogen from green manure, straw, and fertilizer applied to wheat under different summer fallow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dryland. Biology of Fertility and Soil. 2015,51(7): 769-780.
9.W Qiu, Z Wang, C Huang, B Chen, R Yang.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leafy vegetabl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water.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14, 14 (4), 761-168
11.H. Mao, J. Wang, Z. Wang, Y. Zan, G. Lyons, C. Zou. Using agronomic biofortification to boost zinc, selenium, and iodine concentrations of food crops grown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14, 14 (2), 459-470
12.Ning Yang, Zhaohui Wang, Yajun Gao, Hubing Zhao, Keyi Li, Fucui Li, Sukhdev S. Malhic. Effects of planting soybean in summer fallow on wheat grain yield, total N and Zn in grain and available N and Zn in soil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14,58 63-72
13.Hui Liu, Zhaohui. Wang, Fucui Li, Keyi Li, Ning Yang, Yuee Yang,Donglin Huang, Dongli Liang, Hubing Zhao, Hui Mao, Jinshan Liu, Weihong Qiu. Grain iron and zinc concentrations of wheat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yield in major wheat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 Field Crops Research 156 (2014) 151-160
14.Jianwei Wang, Zhaohui Wang, Hui Mao, Hubing Zhao and Donglin Huang. Increasing Se concentration in maize grain with soil- or foliar-applied selenite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3,150:83-90
15.Sheng-Xiu L, Zhao-Hui Wang, B.A. Stewart. Responses of Crop Plants to Ammonium and Nitrate N. Advances in Agronomy, 2013,118: 205-398
16.S.X. Li, Z.H. Wang, S.Q. Li, Y.J. Gao, X.H. Tiana Effect of plastic sheet mulch, wheat straw mulch, and maize growth on water loss by evaporation in dryland areas of China.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116 (2013) 39- 49
17.S. X. Li , X. H. Tian & Z. H. Wang.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Soil Fixed Ammonium.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44:2077-2094, 2013
18.C. Q. Zou & Y. Q. Zhang & A. Rashid & H. Ram & E. Savasli & R. Z. Arisoy & I. Ortiz-Monasterio & S. Simunji & Z. H. Wang & V. Sohu & M. Hassan & Y. Kaya & O. Onder & O. Lungu & M. Yaqub Mujahid & A. K. Joshi & Y. Zelenskiy & F. S. Zhang & I. Cakmak. Biofortification of wheat with zinc through zinc fertilization in seven countries. Plant Soil. 2012,361:119-130
19.Wang Jian Wei, Mao Hui, Zhao Hu Bing, Huang Dong Lin, Wang Zhao Hui.Different increases in maize and wheat grain zinc concentrations caused by soil and foliar applications of zinc in Loess Plateau, China.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2,135:89-96
20.Caibian Huang, Zhaohui Wang, Shengxiu Li, and Sukhdev Singh Malhi. Measurement of Nitrate Efflux from Roots and Its Relation to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Two Oilseed Rape Cultivars.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2012,43: 507-518.
21.Ke-Yi Li, Yuan-Yuan Zhao, Xiao-Long Yuan, Hu-Bing Zhao, Zhao-Hui Wang, Sheng-Xiu Li,and Sukhdev S. Malhi. Comparison of Factors Affecting Soil Nitrate Nitrogen and Ammonium Nitrogen Extraction.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2012, 43: 571-588.
22.Caibian Huang, Zhaohui Wang, Shengxiu Li & Jeff William Gale. Effect of external nitrate concentrations on nitrate efflux from roots and accumulation in two Brassica Napus L. cultivars.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2011,34(11):1602-1615.
23.Sheng-Xiu Li, Zhao-Hui Wang, and Bobby Alton Stewart. Differences of Some Leguminous and Nonleguminous Crops in Utilization of Soil Phosphorus and Responses to Phosphate Fertilizers. Advances in Agronomy, 2011,110: 125-249.
国内论文
24. 刘慧, 杨月娥, 王朝辉, 李富翠, 李可懿, 杨宁, 王森, 王慧, 何刚, 戴健. 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籽粒硒的含量及调控. 中国农业科学, 2016,49(9):1715-1728
25.杨月娥, 王森, 王朝辉, 刘慧, 王慧. 我国主要麦区小麦籽粒锌含量对叶喷锌肥的响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3):579-589
26.王西娜, 王朝辉, 李华, 王荣辉, 谭军利, 李生秀. 旱地土壤中残留肥料氮的动向及作物有效性. 土壤学报, DOI:10.11766/trxb201604180641
27.何刚, 王朝辉, 李富翠, 戴健, 李强, 薛澄, 曹寒冰, 王森, 刘慧, 罗来超, 黄明. 地表覆盖对旱地小麦氮磷钾需求及生理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9):1657-1671
28.李孟华,于荣, 杨月娥, 王朝辉. 低锌旱地土壤水分对小麦产量和锌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 22(2):388-394
29.刘慧, 王朝辉, 李富翠, 李可懿, 杨宁, 杨月娥. 不同麦区小麦籽粒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及评价. 作物学报, 2016, 42(5): 768-777
30.王慧, 刘金山, 惠晓丽, 戴健, 王朝辉. 旱地土壤有机碳氮和供氮能力对长期不同氮肥用量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15): 2988-2998
31.刘金山, 戴健, 刘洋, 郭, 王朝辉. 过量施氮对旱地土壤碳、氮及供氮能力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1) : 112-120
32.高雅洁, 王朝辉, 王森, 靳静静, 曹寒冰, 戴健. 于荣石灰性土壤施用氯化钙对冬小麦生长及钙锌吸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3) : 719-726
33.李强, 王朝辉, 李富翠, 戴健, 李孟华, 何刚, 曹群虎, 段长林, 鱼昌为. 氮肥管理与地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作物学报, 2014, 40(1): 93?100
34.曹寒冰, 王朝辉, 师渊超, 杜明叶, 雷小青, 张文忠, 张 璐, 蒲岳建. 渭北旱地冬小麦监控施氮技术的优化.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19):3826-3838
35.李小涵, 李富翠, 刘金山, 郝明德, 王朝辉. 长期施氮引起的黄土高原旱地土壤不同形态碳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14) : 2795-2803
36.靳静静, 王朝辉, 戴健, 王森, 高雅洁, 曹寒冰, 于 荣. 长期不同氮、磷用量对冬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 20(6):1358-1367
37.李孟华, 王朝辉, 王建伟, 毛晖, 戴健, 李强, 邹春琴. 低锌旱地施锌方式对小麦产量和锌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 19(6):1346-1355
38.李孟华, 王朝辉, 李强, 戴健, 高雅洁, 靳静, 曹寒冰, 王森. 低锌旱地土施锌肥对小麦产量和锌利用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11):2168-2174
39.戴健, 王朝辉, 李强, 李孟华, 李富翠. 氮肥用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夏闲期土壤硝态氮变化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13, 50(5): 956-965
40.赵护兵, 王朝辉, 高亚军, 张卫峰. 西北典型区域旱地冬小麦农户施肥调查分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 4): 840-848
41.李强, 王朝辉, 戴健, 李富翠, 李孟华, 赵护兵, 曹群虎. 氮肥调控与地表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氮素吸收及残留淋失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7):1380-1389
42.王建伟, 王朝辉, 毛晖, 赵护兵, 昝亚玲, 李孟华. 硒锌钼对黄土高原马铃薯和小白菜产量及营养元素与硒镉含量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11:2114-2120
43.章孜亮, 刘金山, 王朝辉, .赵护兵, 杨宁, 杨荣, 曹寒冰. 基于土壤氮素平衡的旱地冬小麦监控施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6): 1388-1397
44.杨宁, 赵护兵, 王朝辉, 张达斌, 高亚军. 豆科作物-小麦轮作方式下旱地小麦花后干物质及养分累积、转移与产量的关系. 生态学报, 2012, 32(15):4827-4835
45.周玲, 王朝辉, 李富翠, 孟晓瑜, 李可懿, 李生秀. 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累积和转移的差异分析. 生态学报, 2012, 32(13):4123-4131
46.杨荣, 邱炜红, 王朝辉, 王小英. 硝酸还原酶抑制剂钨酸钠对油菜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2, 48 (1): 51-56
47.孟晓瑜, 王朝辉, 李富翠, 李可懿, 薛澄, 李生秀. 底墒和施氮量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2):369-375
48.薛澄, 王朝辉, 李富翠, 赵护兵, 周 玲, 李小涵.渭北旱塬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1):4395-4405
49.李华,王朝辉, 李生秀. 旱地小麦地表覆盖对土壤水分硝态氮累积分布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7):1371-1377
50.黄彩变, 王朝辉, 王小英, 李生秀. 菠菜硝态氮累积和还原与植株生长的关系.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 30(4):613-618
51.周玲, 赵护兵, 王朝辉, 孟晓瑜, 王建伟, 陈辉林, 李小涵. 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氮磷钾养分累积与转移的差异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2): 318?325
52.李富翠, 赵护兵, 王朝辉, 薛澄, 戴健, 孟晓瑜, 高亚军. 渭北旱地夏闲期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9):1861-1871
53.孟晓瑜, 王朝辉, 杨宁, 杨荣, 章孜亮, 赵护兵. 底墒和磷肥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与水肥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5):1083-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