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铭
辛亥革命志士
王金铭(1880年—1912年),字子箴,山东德州武城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天资聪颖,成绩优异。1899年王金铭只身来到天津小站,参加新军。由于他品行端正、足智多谋,不久即升为正目 。 1904年随军至山东,被提升为左哨哨长 。1905年调任北洋军第五镇第十八标一营前哨哨官,驻扎在济南千佛山下。 1907年升任第一混成协第七十九标第一营帮带 ,移驻奉天新民府。由于目睹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使他对腐朽的满清政府失去信心。1908年,在王金铭接受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并与冯玉祥施从云等人组织了革命团体武学研究会,以读书研究军事学科为名,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王金铭与天津革命党人白雅雨取得联系,并与孙谏声等山东籍的官兵,发起组织了山东同乡会,自任副会长,负责实际工作,联络革命同志,筹集资金,购置枪械,为反清起义做准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王金铭、冯玉祥、施从云等人认为这是起义的大好时机。为此,王金铭、冯玉祥、施从云三人发出主和通电,同时又与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商定滦州起义的计划。1912年1月3日,王金铭联合施从云等人发动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被选为都督,后在进军天津途中战败,不幸牺牲,终年32岁。
生平经历
王金铭,字子箴。1880年出生于山东省武城县东屯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兄弟四人,长兄金镜,金铭行二,三弟金钰,四弟金钫,两姐一妹。其父王成,终生务农,上事双亲,下抚子女,十数日之家仅靠耕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
8岁时入私塾。自幼勤奋好学,读了《说岳全传》、《三国演义》等。1896年,进洪瑞钱庄当学徒。1898年,应募加入北洋常备军左镇第三协第七标前营。1900年,随军前往山东,并被提升为左哨哨长。1905年,调任北洋军第五镇第十八标一营前哨哨官,驻扎在济南千佛山下。1907年,升任第一混成协第七十九标第一营营副,移驻奉天(今沈阳)新民府。常以岳飞的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作为座右铭。此间,接触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阅读了《扬州十日》、《嘉定屠城记》等书刊。又结识了施从云、冯玉祥等倾向革命的下级军官,他们于1910年春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以读书研究军事为名,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同年9月,升任第二十镇管带。随着武学研究会的迅速发展,为掩护革命活动,不久,与孙谏声等山东籍的官兵,又发起组织了“山东同乡会”。任副会长,负责实际工作。他们分赴奉天、北京、天津、唐山等地联络革命同志,还在唐山设立“山东同乡会”,以作为秘密机关。1911年11月,武昌起义爆发,清廷下令第二十镇前往武汉镇压。与冯玉祥、施从云等,要求统制张绍曾率部起义,进攻北京,推翻清政府。张左右为难。于是在原地按兵不动,拒不受命。不久,便被削职。此后,与冯、施等继续领导革命官兵坚持斗争,并派人去天津联系革命团体“共和会”,共同商定滦州起义的计划。还亲自去各地,策划组织起义。因消息泄露,他们只好于12月30日提前起义。1912年1月1日,通永镇守使王怀庆奉袁世凯之命来到滦州,对起义者采取软硬兼施、威胁恐吓的手段,以求达到“顺机消弭”的目的。他义正严辞地驳斥说:“清廷误国殃民,罪已昭著,海内志士,同举义旗,凡有血气,皆当振臂兴起,光我民族,……我辈宣言独立,词义正大,心之所至,万死不辞。”并派人把王监视起来。1月2日,起义军成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北军大都督。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布滦州独立。5日,率领义军登车直指天津,火车行至雷庄附近被阻。率义军与敌军激战了2个小时后,因中敌人假议和之计而被捕。清廷统带汪学谦责备他说:“清朝待汝恩厚何故反耶?”他怒斥汪说:“汝非黄帝之苗裔耶?胡为出此言也!满人以异族入主华夏垂三百年,宰割我土地,鱼肉我人民,凡有血性人人欲得而诛之,何反之有!”不久被害。灵柩先被运到天津,后又运回山东,安葬于武城县。1924年10月,冯玉祥在北京政变后,于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内为他铸立了铜像,像的基石上刻有滦州起义始末及烈士殉难的经过。后冯玉祥又在泰山为他建祠立碑。
人物纪事
1880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老城镇东屯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八岁入本村私塾就读,十六岁入洪瑞钱庄当学徒。
1898年,十八岁的王金铭,在天津小站参加袁世凯组编的新军当兵入伍,不久即被提升为副目,颇得长官赏识,送入讲武堂学习,1899年毕业后提升为正目(班长)。1904年,擢升为北洋常备军第二镇第三协第七标前营左哨哨长。1905年,调任北洋常备军第五镇第十八标一营前哨哨官。1907年,任由徐世昌统率的第一混成协(协统王化东) 某标第一营帮带,驻防新民府(今辽宁省新民县)。
1908年,王金铭结识了同盟会员刘瀛凡,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立志革命。1910年春,与同在第一混成协任帮带的冯玉祥、施从云等人共同发起组织了“武学研究会”,以读书研究军事学科为名, 秘密开展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
同年9月,任第二十镇第七十九标第一营帮带, 后升管带。1 911年,他和天津“北方革命协会”的白雅雨等取得联系,筹划武装起义,并发起成立了“山东同乡会”,从事募捐活动,筹集资金, 秘买枪械。同年9月,调驻滦州,后与二营管带施从云、同盟会代表白毓昆等积极响应武昌起义,于1 91 2年1月2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王金铭被推为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张建功为副都督,冯玉祥为参谋总长,原州衙改为军政府,废除宣统年号。
牺牲经过
王金铭在北方革命军政府成立大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起义军乘火车向天津进发,车到雷庄,因铁路被清军毁坏无法前进,遂与清军激战。激战中,清军诡称议和,请王金铭、施从云到雷庄车站谈判,王、施到达后,伏兵四起,王、施被捕。王金铭被捕后,清军先以死相威胁,王金铭宁死不屈,又以感情进行软化,许以高官厚禄,均遭其严词拒绝。袁世凯电令将王金铭就地处决。于1912年1月5日被刽子手王怀庆杀害。王金铭就义时,骂不绝口,视死如归。
人物纪念
1912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电令“北方革命协会”为烈士举行起灵仪式,移葬故乡。亲友、革命党人和政府代表分别至滦起灵。在雷庄车站搭设了庄严肃穆的灵棚。生前好友连之铎将烈士身首异处遗体起出,亲友为其洗去泥土,重新人殓并进行了致祭。事后,灵柩运回故里,安葬于武城县东屯村王家茔地。
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驻北京期间,于中山公园为王金铭立戎装铜像,以作纪念。铜像的底座写着:“辛亥革命滦州起义之大都督王金铭烈士像。”
1932年,冯玉祥隐居泰山,征得多方支持,在泰山普照寺辟地三亩,主持修建了“泰山滦州起义烈士祠”,将王金铭,施从云等阵亡将士灵位供于正面殿堂,全国许多知名爱国人士题词致挽。李宗仁题词:“百世名犹存,众所瞻依,祠巍泰岱;三代道未泯,闻兹义烈,气肃冰霜!”吉鸿昌题词:“国魂”。鹿钟麟题写“王公子箴施公燮卿两烈士赞”,称王施二烈士“其丰功伟绩,堪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媲美而齐名”。
1936年,冯玉祥将军出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后,向国民党五次常会提出“褒扬辛亥滦州起义殉难诸先烈案”,建议南京国民政府于北京西山温泉和山东泰山分别修建“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和“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纪念碑”;追任金铭、从云等为陆军上将;从优议恤并举行国葬。南京国民政府接受提议,至两建筑物建成。
1937年5月26日,南京国民政府分别于北京西山和山东泰山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典礼,追任王金铭为陆军上将。
1990年10月,为宣扬烈士业绩,勉励家乡人民,武城县人民政府为金铭烈士修建了永久性陵墓,供后人凭吊和纪念。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1:35
目录
概述
生平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