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
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军阀首领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原名冯基善,又名冯御香,字焕章,人称“布衣将军”。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沧县),自幼在直隶保定(今河北保定)长大,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军的统帅和西北最高军政首脑。
人物生平
参加革命
光绪八年(1882年)11月6日,冯玉祥出生于直隶青县兴济镇北街(现为河北省沧县兴济镇),后寄籍河北保定(现为河北省保定市)。祖籍安徽巢湖(现为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自幼在直隶保定(现为河北省保定市)长大。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冯玉祥刚满15岁,正式入保定五营当兵。他在父亲冯有茂的指点和管教下,开始“向读书和修养方面努力”。不久,冯有茂因病被裁。冯玉祥为了挣钱养家,愈发刻苦操练、学习,开始阅读《操法》《阵法》等兵书。他看到淮军暮气沉沉,便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2月20日离开淮军,改投袁世凯的武卫右军第三营左队右哨六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冯玉祥升为四棚正目。12月中旬,又被提升为第二营右哨哨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武卫右军改为第六镇,冯玉祥任司务长,随后又升为本连排长,深得协统陆建章和标统王化东的器重。不久,冯玉祥成为陆建章的内侄女婿,得到了陆的提拔和帮助。宣统二年(1910年),冯玉祥被任命为陆军第20镇(师)第80标第三营管带(营长)。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冯玉祥参与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法办,递解河北保定。第79标官兵起义后,于民国元年(1912年)1月3日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冯玉祥为总参谋长,王金铭为大都督,正式宣布独立。不久,起义军因张建功叛变,损失严重,王金铭、施从云遭通永镇总兵王怀庆伏兵杀害。冯玉祥得陆建章搭救,幸免于死。袁世凯编练备补军时,陆建章任左路备补军统领,任命冯玉祥为前营营长。民国二年(1913年)8月,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冯玉祥升任第一团团长。民国三年(1914年)7月,冯玉祥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率部在河南陕西一带参加镇压白朗起义军。9月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
民国四年(1915年)奉令率部入川与护国军作战,暗中与蔡锷联络,于次年3月议和停战。民国六年(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7月率旧部参加讨伐张勋辫子军有功,复任第16混成旅旅长。11月,孙中山举起护法大旗,段祺瑞派冯玉祥所部第16混成旅开往福建,与孙中山麾下的护法军作战。冯玉祥深明大义,公开通电全国,主张罢兵息争,南北议和
民国七年(1918年)3月下旬,冯玉祥率部离开武穴,进驻湘西,平定了湘西曾尚武流寇。6月底,冯玉祥率部进驻湖南常德,被撤销免职处分,11月任湘西镇守使。冯曾于1913年在北京时开始信仰基督教,因此在常德期间,在军中设教堂,请牧师向全体官兵宣讲教义,并为100多名官兵施行洗礼。
率师入陕
民国九年(1920年)6月,直皖战争爆发,驻守沅陵以西的皖系田应诏部及湘军赵恒惕部直逼属于直系的冯部,冯玉祥被迫北撤,移驻河南信阳。直皖战争中直系打败了皖系,皖系的陕西督军陈树藩被撤职,直系的第二十师师长阎相文任陕督。
民国十年(1921年),冯玉祥率部入陕,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从属直系军阀,率其部队入陕西,进攻汉中,陈树藩见难以应战,逃往上海。此时,靖国军内部发生矛盾。冯玉祥借机收编靖国军,于右任杨虎城一再反对亦未能奏效。在陕西督军阎相文自杀之后,接任陕西督军,并以此地为地盘扩充,受到苏联大力支持壮大,其军队因此被称为“西北军”。民国十年(1921年)10月10日晋加陆军上将衔。进驻陕西是冯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冯玉祥平生第一次取得了一块大地盘。他统一军政,收编了胡景翼等杂牌军,加紧整顿和训练军队;同时为地方选贤任能,筑路办厂,在省政上颇多建树。
民国十一年(1922年)夏,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段祺瑞和孙中山联盟对抗直系曹锟、吴佩孚)中,冯玉祥率部出陕援直,击败河南督军赵倜部,民国十一年(1922年)5月调任河南督军。因受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排挤,10月被派为陆军检阅使,率所部驻防北京南苑,抓紧练兵。12月31日授予陆军上将。
民国十二年(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控制北洋政府后,冯玉祥在孙中山推动下,决心寻机推倒曹、吴军阀统治。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河南省政府主席;5月兼任西北边防督办。民国十二年(1923年)11月14日授将军府上将军头衔。
北京政变
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孙中山、张作霖、卢永祥组成反直三角同盟。孙中山方面的国民党人士徐谦、钮永键、王法勤、丁惟汾李石曾等,时常与冯玉祥联系,劝冯玉祥联合奉、皖,推翻直系军阀。冯玉祥积极训练部队以加强军事力量,并争取同盟者,与北方将领孙岳胡景翼等秘密联盟,决心倒戈。9月18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任命冯玉祥为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在古北口与奉方代表达成协议:约定事成后,请孙中山北来,奉军不得入关。冯军与奉军在热河停战。
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冯玉祥趁直、奉两军在石门寨山海关等地激战,接受张学良50万银元的贿赂,10月19日,冯玉祥召集部下举行秘密会议,宣布倒戈计划,改部队名称为国民军。20日清晨,冯军部将鹿钟麟指挥部队控制了北京全城。曹锟被监视在中南海延庆搂内,旋即清废帝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此次事件被称为北京政变。并电请孙文北上。导致山海关一路的吴佩孚失败,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但迫于形势,又同反直系的军阀张作霖段祺瑞妥协,组成以段为临时执政的北洋政府。
民国十三年(1924年)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始进行国民革命。冯玉祥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积极参与和支持国民革命。
西北军中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冯玉祥受到段祺瑞、张作霖的排挤。段祺瑞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并要他将部队整编为6个师,人数在15万左右,取消国民军番号,称为“中华民国西北边防军”,简称“西北军”。3月,冯玉祥赴张家口就职。到西北之前,冯玉祥经徐谦介绍认识了李大钊,并与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会晤,苏联军事顾问开始进入西北军。经刘伯坚倡导,在苏联顾问影响下,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春末夏初,冯玉祥做出了向苏联派遣一批年轻的军官留学的决定。在严格的挑选和考试,在军官教导团300多名学员中,录取5人。冯玉祥又从各个部队亲自主持考试挑选出48名学员,其中24名派往苏联 ,另外24名派往日本。
民国十四年(1925年)5月,五卅惨案发生,冯玉祥联合西北军各将领致电段祺瑞,要执政府“严重对外,不必顾虑”,表示“为国赴难,愿效前驱”。他几次召开张家口各校学生、各界民众反帝示威大会,亲自带头高唱《国耻歌》。6月13日,冯玉祥令所部一律臂缠黑纱,为上海烈士致哀,并号召西北军官佐捐款援助五卅罢工工人,冯玉祥个人捐大洋1万元。他主张以武力反击帝国主义的屠杀政策。年底,北方形成了直系、奉系、直鲁联军联合进攻西北军的形势。
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冯玉祥在奉、直军联合进攻下被迫通电下野。4月9日,冯玉祥驱逐段祺瑞下台。冯玉祥赴苏联考察,5月19日抵达莫斯科,8月17日秘密回国,迅即被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
响应北伐
民国十五年(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不久,国民军南口败退。危难之时,李大钊先后三次电请冯玉祥回国,希望他收拾残局,整理旧部,配合南方的国民军北伐。冯玉祥慨然接受李大钊的建议,提出“进军西北,解围西安,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战略方针。
民国十五年(1926年)9月初,冯玉祥到达绥远五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下辖县)。国民军的流散部队听说冯玉祥回国,纷纷携枪归队。冯玉祥在同于右任邓宝珊等人商量过之后,决定成立国民军联军。同年9月17日,国民军在五原举行了誓师授旗典礼,冯玉祥宣布成立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并就任联军总司令。参加典礼大会的有官兵万余人。誓师会上还举行了易旗仪式,将五色旗更换为青天白日旗。冯玉祥当场宣布:为表明国民军忠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决心出师北伐,国民军全体将士加入中国国民党;并郑重地向全国发出誓师宣言。会后,冯玉祥、于右任扛着红旗,率领全体官兵在五原街上游行。誓师大会后成立了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鹿钟麟任总参谋长,刘伯坚任政治部副部长,聘请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为政治军事顾问。随即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出师甘、陕,11月解西安之围。
五原誓师,冯玉祥在中国的大西北举起了武装讨逆的火炬,对于刚从广东开始的北伐战争,是一个有力的支持与配合。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26日,冯玉祥返抵西安。冯玉祥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在陕甘等地颁布治理条例,改革地方行政机构,扶助工农运动。不久,宁汉对立形成,冯玉祥极为忧虑。武汉国民政府于4月18日决定举行第二期北伐,冯玉祥决定向东进军与武汉北伐军会师中原。他发布讨奉檄文,对鄂、豫、察、绥等地三路出师,自兼中路军总司令。4月,冯玉祥所部被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总司令,旋率部东出潼关,鏖战中原,与北伐军唐生智部会师郑州。民国十六年(1927年)11月再次击败直鲁联军、取得第二次兰封战役胜利。
民国十七年(1928年),冯玉祥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10月去南京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次年辞职北上,被南京政府明令通缉。
中原大战
主词条:中原大战
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25日,冯抵太原之后,被阎锡山软禁起来。8月1日,编遣会议在南京重开,阎因对中央编遣会议不满,遂联冯反蒋。冯决定发动反蒋战争。10月10日,冯部将领宋哲元刘郁芬孙良诚等27人通电反蒋,拥戴阎锡山、冯玉祥为总、副司令。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一面对冯用兵,一面拉拢阎锡山。26日,阎锡山突然声明主张以政治手段解决时局,劝冯令西北军各部停战,并将“国民军”的军事秘密向蒋报告。28日,蒋亲赴汉口督师,并任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12月1日,冯军反蒋战争失败。冯对阎的背约痛心疾首,密召鹿钟麟到建安村(冯被软禁之处),命鹿到潼关主持军事并佯装与蒋方往来,造成欲与蒋联合之假象。另外,蒋打败桂系和冯玉祥后,即腾出力量对付阎,先接收了天津海关和长芦盐运使署等税收机关,拒绝支付阎的平津卫戍司令部所辖军政费用。这时,阎一则深怕蒋、冯联合,二则受蒋钳制日重,因此坚定了反蒋的决心。1930年3月14日,阎亲自送冯返回潼关。冯抵潼关的当天,即号召二、三、四集团军将领57人,发表请蒋下野的函电。1930年4月1日,阎锡山在太原就任中华民国军总司令,冯玉祥在潼关、李宗仁桂林就任副总司令,蒋、冯、阎、桂大战随即爆发。
大战开始后,冯军在陇海路、平汉路连连取胜,8月初,冯组织了大规模的八月攻势,以徐州为目标,兵分7路猛进,蒋军岌岌可危。此时,蒋军从晋军手中夺回济南,晋军退回山西。冯军发动的八月攻势因晋军未予有力配合而未能奏效。阎锡山为了保存实力,密令陇海线晋军全部退回到黄河以北,使冯军陷入孤军作战局面。9月28日,张学良发出吁请罢兵的巧电,派兵进入平津及河北省。这时冯的部下庞炳勋、刘春荣、石友三等被蒋收买。10月初,蒋军直攻开封、郑州。11月4日,阎、冯在太原通电下野。西北军全部瓦解。冯从此失去了与蒋对抗的实力。但这也成为他转向民主派的起点。战败后,隐居汾阳城郊峪道河的冯玉祥埋头读书,阅读了社会、政治、历史及文艺等方面的书籍。此时,冯与中国共产党加强联络。
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冯策动石友三反张学良,被东北军打败。同年下半年冯策动甘肃旧部反蒋,被蒋军打败。中原大战后,冯军土崩瓦解,冯玉祥失去对军队的控制。虽然还有不少旧部掌握军队,但都各自为政。丧失军队和地盘的冯玉祥迫切想东山再起,为此,他四处联络反蒋力量。而尽快与中共恢复关系是其东山再起的重要一环。
奔走抗日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5月,冯玉祥与旧部方振武吉鸿昌等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一举收复多伦等四县,但最终归于失败。此后他隐居泰山读书,并邀请了一些共产党人和左派民主人士讲学,共同分析世界形势,评论国内政局,同时,加强与各地抗日爱国力量的联系。他在住室墙壁上题有一副对联:“救民安有息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用以自勉。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李济深等联合第19路军将领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冯玉祥派代表前往参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他同宋庆龄何香凝等13人,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主张。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12月以蒋答应实行抗日为条件,在南京出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当选中常委。
抗战时期
七七事变爆发后,冯致电第29军将士:“抗敌守土之责,断不容丝毫退让。”7月10日,冯发表《对卢沟桥事变谈话》,指出全国军民应团结一致,为民族生存,为国家复兴而坚决奋斗。8月15日,冯在苏州就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国民政府划津浦线为第六战区,改任冯玉祥为该战区司令长官。不久,蒋介石又将冯玉祥调到平汉线。10月20日,冯玉祥去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到南京后,即被免职。不久受蒋介石排挤离职,仍奔走于鄂、豫、湘、黔、川等省,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中旬,沪宁线战情恶化,蒋介石命冯玉祥到平汉线南段视察国防工事。未几,冯抵达武汉。在武汉的一年中,冯编写了《民众救国问答》《抗日的伟大民众》《抗日游击战士问答》等小册子,在民众中广为散发。冯还创办了印刷社,印刷了大量抗日宣传品和列宁、毛泽东的著作。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冯玉祥以“丘八诗人”身份参加,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召开的国民党五大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中执常委。该年春夏之际,蒋介石委派冯玉祥到豫西、豫南、鄂东等地视察国防工事。9月,被任命为督导长官,负责检阅和督练新兵。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5月,督导工作结束。
冯玉祥回到重庆后,投身于各项进步文化工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4周年,重庆文化界300余人举行纪念大会,冯玉祥任大会主席。他发表演说,号召学习鲁迅的“真”“硬”“韧”的精神,争取抗战的胜利。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19日,冯玉祥在重庆主持成立了“全国基督徒节约献金总会”,以后各地逐步成立分会。冯在四川省大力推行献金运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按照当时的黄金价格计算,捐献金额达黄金23000余两。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国民党六届一中全会中当选中执常委。
居美岁月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冯玉祥发表了《建国问答二〇四问》,集中阐述了他的民主建国思想。他认为“抗战胜利以后,剩下唯一的一件大事就是建国”。他提出要实行以下各事:“发展科学,民主政治,经济建设,国防军事,解放妇女及儿童,健全国际关系,建立工业基础,改良农业及造林畜牧,扶助商业,普及教育,改造社会,改良人种,发展交通,提倡渔业。”在政治上他认为人民应有自由,即“发表的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免于恐惧”。经济上他认为“应该实行计划经济”。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初,冯玉祥提出出国考察的要求,至4月7日,国民政府才同意他“赴美考察水利”。9月,以“特派考察水利专使”名义赴美,同时被强令退役。在美国期间,冯日夜关注着国内形势。此时,全面内战已经爆发,蒋介石政府大肆镇压国统区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冯玉祥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26日在旧金山《世界日报》上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即日停战议和,由张表方、李济深、宋庆龄等主持和议大计”“成立真正的联合政府”。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10日,冯玉祥应邀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职员俱乐部举行的中国学生欢迎庆祝会上发表《国庆演词》,呼吁实现和平民主,抨击政府的暴行。冯玉祥为表明自己的主张和态度,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5日发表《我为什么与蒋介石决裂》一文,坦率地表明了与蒋介石的分歧,指出“蒋介石政权是中国所有腐败政府的顶峰,外国的金钱是无法使它免于垮台的”。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26日,蒋介石勒令冯玉祥于12月底回国。冯玉祥于12月30日发表声明,予以严厉抵制。蒋介石吊销了冯玉祥的护照。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冯玉祥被选为常委和政治委员会主席。冯玉祥即积极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大量翻印民革成立的各种文件,分赠美国国会、国务院、各大学、各图书馆及华侨社团,努力扩大民革的政治影响。
黑海罹难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他发表了《对被开除党籍的声明》,正式宣布“同国民党内民主派的同志们一起,为推翻蒋介石的独裁制度,在中国实现和平与民主而奋斗”。为了防范国民党特务暗害,冯玉祥还预立遗嘱,表示“要敢说,要敢作,要为人民受难,要为人民死”。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31日,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苏联驻美大使潘友新的帮助下,自美国乘“胜利”轮回国,在途经黑海向敖德萨港(今属乌克兰)行进时,9月1日中午,船上失火,冯玉祥不幸遇难,终年66岁。
装殓冯玉祥尸体的灵柩后空运到莫斯科,按照其遗孀的意愿,尸体已被火化。死者的几名家眷、苏军和社会代表参加了葬礼,死者享受到了阵亡军人的待遇。冯玉祥的骨灰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回到祖国。
主要成就
政治
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29日,直奉战争正式爆发。4月19日,冯玉祥率领第十一师全部由陕出发,向洛阳集中。当直军在长辛店一带战事吃紧时,冯立即派二十一旅李鸣钟部增援。冯亲自督战,大败河南督军赵倜。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冯因战功被任命为河南督军。他颁布《治豫大纲》,惩办贪官,提倡节俭,改良社会风尚、重视教育、发展交通事业。这些政绩为中原百姓所称道。同时他又扩充部队,增强了自己的势力。
军事
冯玉祥参与滦州起义,主要目的是反对清王朝。20世纪初,清政府对外出卖主权,对内搜刮人民,劳动人民不甘压榨,多次举兵反抗。在宣统二年(1910年)春,当时冯玉祥在清朝北洋军任第八十三标三营管带,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与王金铭(第二十镇七十九标一营管带)等人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在士兵中秘密宣传反清革命,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冯玉祥与王金铭等积极密谋响应,决定加紧积蓄革命力量,准备在滦州武装起义,并与天津革命组织“共和会”会长白毓昆等人密切合作,共商举义事宜。
宣统三年(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爆发,民国元年(1912年)1月2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并向全国发出通电,发表对内对外宣言及各种文告,阐明军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可是起义军准备进攻天津,在雷庄附近与清军展开激战。因敌众我寡,渐居劣势,战至次日黎明,起义军失败。滦州起义失败后,冯玉祥被革职递解保定。
滦州起义虽然失败,但大大动摇了清军军心,大长了革命军民的士气,对于推翻清廷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冯玉祥虽然没有亲临前线参与武装起义,但他以起义领导者的身份,参与了酝酿、筹划的前期过程,毫无疑问是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者。
民国十一年(1922年)10月31日,北洋政府任命冯玉祥为陆军检阅使,并授予扬武上将军称号。陆军检阅使是个虚衔,但冯却利用这一时机大力练兵,在两年时间内,练就了3万名精兵,为冯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冯玉祥在治军中注重向官兵灌输爱国主义教育,曾把帝国主义强迫中国割让领土的史实编为《国耻歌》,他还提倡官兵同甘共苦。
人物评价
总评
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在作战指挥上强调知己知彼,速战速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借助夜暗和恶劣气候,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人称“布衣将军”。
名人评价
个人作品
著作
诗作
《我》
平民生平民活
不讲美不求阔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
奋斗不已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轶事典故
改名之事
冯玉祥本名冯基善,字焕章。十一岁因家境贫寒失学,只得住在父亲的营盘里自修功课,其父希望替他补上兵额,领得一些“恩饷”以补助家庭用度。当时他父亲所在的清朝保练军是著名的“父子兵”,一般人是很难补得上的。他父亲的同营好友虽然知道他们的家庭境况,但由于彼此都是在贫困中挣扎的伙伴,除了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外,没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们。后来营中有了一个缺额,管带苗某就说:“这回该叫冯大爷的儿子补上去。”主管人员问:“叫什么名字?”苗管带一时想不起来,又怕耽误这一机会,就随手写了“冯御香”三字,后改为“冯玉祥”。
爱好读书
冯玉祥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冯玉祥担任旅长时,驻军湖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基督将军
民国六年(1917年),冯玉祥皈依基督教受洗,并利用宗教力量来控制军队,故有“基督将军”的称号。到北京后,得到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的营救和提拔,作了京卫军营长。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冯玉祥对基督教有了更多的接触,他几乎每个礼拜天都要去美以美会的亚斯立堂(即崇文门堂)参加礼拜,并和该堂主任牧师刘芳结为好友,与其畅谈信仰之道。民国六年(1917年)圣诞节,刘芳牧师在亚斯立堂主持隆重的洗礼,共有94人接受洗礼,冯玉祥将军也在其中。自此,冯玉祥正式加入基督教,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冯玉祥倡导“以教治军”,用基督教的教导来管理官兵。为了使官兵对基督教信仰有更多了解,冯玉祥经常邀请教会的牧师到军中传讲福音,教导官兵以基督教信仰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为愿意归主的官兵施洗。同时,冯玉祥也为军中聘请了随军牧师,以更好地传扬福音并牧养军中的信徒。在冯玉祥的这种努力下,部下不少官兵归信了基督。
民国八年(1919年)冯玉祥被调任湘西镇守使,驻守常德。期间,结识了美国传教士罗感恩大夫,罗氏时常给冯部下的官兵看病、讲道。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南京基督教会在莫愁路举行新堂破土仪式,冯玉祥应邀参加了布道活动,还给教堂的奠基石题了词——“因为那立好了根基的就是耶稣基督”。冯玉祥的墨宝至今依然存留,常常吸引游人驻足欣赏。
自编军歌
冯玉祥将军深知军歌的作用。在那个烽火年代他写了很多的军歌,体现将军带兵打仗的风范。
自(1912年)始,冯玉祥带领的部队中,流传着许多首冯玉祥作词的歌曲,最主要的有3首——《射击军纪歌》《战斗动作歌》《利用地物歌》。冯玉祥要求官兵在出操、训练来回的路上,首先唱这3首歌,如果唱毕尚未到操场或营房,再唱其他歌。
《射击军纪歌》(共5段词,附第一段):射击军纪重要,皆须确实施行。虽在敌火之下,务要坚韧沉着。力求发扬枪火效力,时常注意利用地形,时常注意利用地形。
《战斗动作歌》(共5段词,附第一段):战斗动作切要,目兵(士兵)均须牢记:一闻前进命令,奋勇不顾敌火。战友伤亡取其子弹,如无命令不得顾之。
《利用地物歌》(共2段词,附第一段):战斗时,重射击,杀敌为第一。选择地物遮蔽身体最忌是蚁聚。留神小排指挥地域,不可擅离。攻击之时切莫占据难超之地,碍邻兵发枪击,要注意。冯玉祥很重视军民关系。他为搞好军民关系,1922年编了一首《爱百姓歌》。
《爱百姓歌》(共2段词,附第一段):军人须知爱惜百姓,我之粮饷民所供。食民之膏衣民之脂,遇有祸患我们保。平内乱,御敌扰,不使百姓受苦恼。纪律严,名誉好,军民一体国之宝。
亲属成员
父亲
父亲:冯有茂,家贫,泥工为生。
妻子
原配:刘德贞。于1905年与冯玉祥结为伉俪,育有两男三女共5个孩子,长子冯洪国、次子冯洪志、长女冯弗能、次女冯弗伐、三女冯弗矜。1923年,刘德贞身染重疾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
继妻:李德全。贫苦家庭出身,后考入京师女子协和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女中任教。1924年,李德全女士与冯玉祥将军结婚。全国解放后,李德全女士曾任卫生部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
子女
长子:冯洪国,1930年在日本留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与张自忠、吉鸿昌一道抗日。
次子:冯洪志(1917— )与蒋经国是留苏同学,二人交谊很深,现为美国中籍科学家。是国际著名的核子物理学家,同时又是材料力学、机械工业等方面的专家。
长女:冯理达,著名病理学家,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副院长。
二女:冯颖达曾留学前苏联到列宁格勒医学院,1950年回国,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丈夫吴增菲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他们有两个孩子都留学到美国。
三女:冯晓达,1948年同父亲一起在黑海轮船上遇难。
三子:冯洪达
后世纪念
追悼
1949年9月,在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北平隆重举行追悼会。毛泽东送了挽联,周恩来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冯玉祥为实现民主的新中国所做的努力。
遗迹
1984年,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在普照寺举办“冯玉祥先生在泰山”展览,院内有补刻的冯玉祥、赵望云合作诗画碑48块、周恩来1941年11月10日撰书《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碑以及冯玉祥在泰山的活动资料等。
陵墓
冯玉祥遇难之后,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址,葬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麓。横跨西溪石峡两岸的大众桥是冯玉祥于1935年所建。
冯玉祥墓在大众桥东首,1952年破土动工,1953年10月15日安葬,举行骨灰安葬仪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黄炎培赠送挽联李济深、于毅夫、梅龚彬、张治中、余心清、王昆仑、邵力子、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和泰安地方各级领导、群众 800 余人参加了安葬仪式。
冯玉祥墓在泰山西溪口东侧,前临深涧,背依科学山,松柏苍郁,傍山临涧,肃穆庄严。 墓为泰山花岗石砌成,墓壁上正方横镌郭沫若手笔“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金色大字。骨灰盒在墓壁中央,外嵌冯玉祥先生侧面铜质鎏金浮雕头像以封穴。头像下嵌黑色磨光花岗石方碣,上刻隶书冯玉祥收于1940年5月30日的自题诗《我》。墓阶4层,共66级,四层代表他一生走过的四个阶段:第一层,代表从出生到弱冠从军;第二层14级,代表从青年到成年;第三层14级,代表他由一个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战士;第四层18级,记述他坚持抗日,反对分裂,为祖国的民主与和平奋斗不懈的战斗生涯。66级象征他一生渡过了66个春秋。 墓左侧有冯玉祥先生原配夫人刘德贞之墓。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
安徽冯玉祥故居,由书房、卧室、厨房、饭厅、侍卫室、客厅、花园等部分组成。厨房、饭厅3间于1937年被日本侵略军烧毁,今存19间。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巢湖市人民政府曾拨专款对故居房屋进行全面维修,恢复原貌,并设法征集散存于乡间的有关文物。1988年,在冯玉祥先生诞辰106周年之际,将客厅辟为“冯玉祥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并对外开放。室内陈列有毛泽东、朱德题赠的挽帐两幅,周恩来题写的祝寿词及冯玉祥生平事迹照片、手迹、遗物等,系统地介绍了冯玉祥将军的一生。院内立有冯玉祥花岗岩全身塑像,故居门首悬有赵朴初
重庆冯玉祥旧居重庆冯玉祥旧居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镇白鹤村。原为当地乡绅张海南的住宅,当时称为“张家大院”1939年初,冯玉祥将军购买该院,命名“抗倭庐”。抗战期间冯玉祥携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在此工作生活了七年。
冯玉祥旧居原为清晚期普通巴渝民居,总占地面积2937.5平方米。该建筑为土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铺面,穿斗式梁架。
2000年,冯玉祥旧居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直辖后的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被授予“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称号。2003年8月31日完成了旧居的主体修复工程,并于2003年12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亲笔为冯玉祥旧居题写馆名。
城门
1926年4月,河南军阀刘镇华在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的支持下,率镇嵩军9万余人进攻陕西,企图消灭退守西北的国民军,开始对西安进行长达8个月的围攻。为解西安之围,中共北方局书记李大钊请于右任赴苏,敦促在苏联考察的冯玉祥将军回国重整旧部,以解西安之围。冯玉祥接受了李大钊提出的“进军西北,解西安之围,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意见。同年9月16日,冯玉祥在内蒙古五原誓师后,便率国民联军进军陕西(冯任总司令)。
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后来,陕西省主席宋哲元为纪念冯将军的历史功绩,特开此门,取名为玉祥门。
影视形象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09:0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