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际鑫,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家协会主席,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河南省文史馆馆员,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曾任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厅级巡视员。出版有《王际鑫书毛泽东诗词》、《王际鑫书咏龙门诗三十六首》、《中小学书法艺术教材》等字帖及多部关于
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著述。
人物简介
翰墨情缘艺术人生
――感悟王际鑫先生的书法艺术
■人物简介
已是古稀之年的王际鑫先生站在洛阳美术馆二楼的展厅里,轻松而愉快地与前来观展的人聊着他的画作,他的人生。
站在他的背后,看他并不高大的身躯,聆听他极为温和的话语,再观展厅四周那一幅幅画作,我不由心生感慨:
那生动的意象,简洁的用笔,暗合神韵的点、线、面、色,若非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浓郁的文化积淀和博大的胸襟,绝不会显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和催人上进的勃勃生机,而他,也绝不会拥有如此令人景仰的翰墨情缘、艺术人生。
18日起,王际鑫书画作品展开始在洛阳美术馆进行。
作为一名有突出成就的学者型领导,他将书画艺术作为自身修养和生命历练,作为教育影响下一代的风范,数十年临池不辍,孜孜以求。画展一经展出,参观者便络绎不绝。众多的
来访者中,有人欣赏他为人处世的谦和,有人欣赏他追求艺术的孜孜不倦……抱着对王老师“艺术般的人生、人生中的艺术”的好奇,昨日,我们走近这位长者,聆听他对艺术的执着、对人生的顿悟和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心声。
谈艺术
孜孜不倦一生追求
出生于
豫西农村的王际鑫,自小便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起自己学画的经历,他说自己至今仍记得幼年起,春节随大人到各家拜年看对联、赏字画时的情形,老家堂屋里挂过的“八仙图”《
王羲之爱鹅》、《李太白醉酒》等,他记忆犹新。较大一点时,他便经常为大人磨墨,扯对联;上小学后,开始写毛笔字,大楷、小楷为必修日课,日记、作文都用毛笔,老师要求相当严格。再后来,为街坊邻居写对联、请柬,久而久之便有了兴趣。读中学时,学校每周一期的报纸,他担任编辑、缮写,也搞插图,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曾使他一度萌生过报考美术院校的遐想。之后虽未能如愿,但一直跟着一位在大学教国画的同乡走上了业余学习的道路,书画也就成了终生的爱好。然而,对于一个长期从事领导工作的人来说,要坚守一份爱好并能有所成就,并非易事。对此,王老师说,因为喜爱,这许多年来,他时时提醒自己,每天不论工作再忙、再累,都不能耽误学习。为了能让自己坚持下来,他要求自己每天都必须设置有书画日课,哪天因公务出差而落下,回家后也会立即补上。
不仅如此,从一接触书画,他便要求自己一定要以最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虽不是专业出身,但绝不能以业余自居。尤其是在退休后,他有了专门写字画画的时间,便一边静下心来系统学习有关专业理论技法,一边向名师请教。如今退休已有近10年,业内人士再次品评王际鑫老师的书画,正如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所说:今日的王际鑫,已完成了一个由党政干部向
书画家转变的过程。我深知,在他落纸烟云的背后,不知包含了多少艰辛!
处世通情读书明理
历尽艰辛,王际鑫先生在书画界的成就着实令人赞赏。此次画展,他更是拿出了自己精心创作的200余幅作品,向家乡人汇报自己的书画成果。走进画展主展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字画:画的主题是一个圆头光脑、乐呵呵的佛像,佛像两侧是两句诗:处世通情,读书明理。
看到这幅字画,王先生颇有感触。他说,人生是一门大学问,许多人虽然看起来读了很多书,但其实只是空有满腹理论,却不知如何为人处世,做起事来反不如一些没读过书的。而有些人,虽然没读过几本书,但却通晓人情世故,为人处世受人爱戴。写这两句话,他希望与所有人共勉。
其实,这么多年来,王老师自己也正是以此为戒,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为官不求显赫,但求务实,曾多次主动放弃升迁机会,以一个艺术家的真诚、执着和勤奋对待工作、对待人生;为官多年,颇有政声,甚至从领导岗位退下,也从未出现任何杂音……许多人说,王际鑫的严谨,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名
国家干部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也表现出了他高度艺术化的人生智慧和处事分寸。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之余,王先生还坚持着对书画的执着追求,并且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就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始终不渝地坚守着这份爱好,王先生坦言:我这样做,为的是珍惜自己的钟爱,不想失掉自己一直的爱好,说远一点,亦想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以至高的情怀、以至美的心境来守护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
谈教育:
坚守传统创新思维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艺术家,王先生对教育、对艺术有着许多独特的感悟。他说,艺术是个很大的范畴,如果仅仅是会写几个字,会画几幅画,便觉得自己是个书法家,这种想法是很肤浅的,因为具备这样的能力,只能算是一个写字匠。而真正的大家,不仅仅要会写字、会画画,还应当熟练掌握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学、哲学、历史等等,通过研究,然后再应用到自己的书画中,这样的作品才有内涵、有韵味。他说,书画作品是人的生命存在状态的写照和物化,作书作画与做人是一致的。要提高书画的艺术品位,必须完善人的品格,所谓“善养浩然之气”,这是做人的要求,也是作书作画的要求。古语说“字如其人”,好的书画作品不仅是个人技法成熟的表现,而且是个人道德完善的体现。的确,在日常工作中,他既着眼于教书育人,多次参与主编大学教材,同时又力求全面提高素质;不仅用书画陶冶自己的情操,也以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来习书画。退休后,他仍担任着我省教育界书画协会主席,并坚持为大学师生作报告、讲课,为报刊撰写文章。他特别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多次策划组织书画交流活动,加强对广大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给师生带来美的享受;他一直坚持为大学生举办讲座,用自己的艺术体会,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在学生中播撒艺术的种子,让无数学生受到
潜移默化的影响。
的确,当你流连在王先生的画作前,试图追寻他的笔踪墨迹时,会明显感到一种清爽和愉悦,仿佛从这字画中,便可领略到先生身后的文化积淀、敏锐的洞察力和胸中豪气,于是,一种别样的感动瞬间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