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隶属于甘肃省
庆阳市,位于
甘肃省东部、
庆阳市西北部,东临
华池县,东南临
庆城县,南临
镇原县,西南临宁夏回族自治区
彭阳县,西临宁夏回族自治区
原州区、
海原县,西北临宁夏回族自治区
同心县,北临宁夏回族自治区
盐池县,东北临陕西省
定边县,总面积9236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环县下辖10个镇、10个乡。2022年,环县总人口36.42万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30.17万人。
建制沿革
西周及春秋、战国,属
义渠戎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秦灭义渠,置
北地郡,地属之。
秦统一前后,置方渠除道(秦封泥有“方渠除丞”),属北地郡,域内始有县级政区设置。
西汉,置方渠县(或方渠除道),属
朔方刺史部北地郡。新莽初始元年(8),仍方渠县,属威戎郡。东汉初,方渠县裁,域内无置县。永初五年(111),北地郡内徙,县境为羌族部落占据。永建四年(129),北地郡归旧土,县域大部属参䜌县(治在今
庆城县西北部)。永和六年(141),北地郡内徙
左冯翊,县境为
巩唐羌占据。
三国、西晋,县域大部为羌等部落占据。东晋十六国,历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之安定郡和夏国。北魏和西魏初,县域大部属
豳州西北地郡。西魏大统元年(535),置
归德县,治在归德(今耿湾乡)。
北周及隋初,仍置归德县,属
宁州西北地郡。隋大业元年(605),废归德县,置
弘德县,历属庆州、弘化郡。
唐初,属
马岭县。景龙元年(707),析马岭县置方渠县,治在方渠(今环城),历属庆州、安化郡、顺化郡。广德二年(764),陷于吐蕃,收复后,县降为方渠镇,属灵州。
五代初,仍为方渠镇。晋天福四年(939),升方渠镇为威州。周广顺二年(952),避
郭威讳改威州为环州。显德四年(957) ,降为通远军,领通远县,军、县同治。
北宋初,仍置通远军。淳化五年(994)改通远军为环州,领通远县,隶关西道。咸平中,陕西路沿边始设环庆路,环州属之。天圣元年(1023),通远县改称方渠县,景祐元年(1034),复称通远县。南宋时期,境域主要由金政权管辖,置环州,领通远县,州、县治在通远。绍定四年(金正大八年,1231),县境被蒙古军占据。咸淳六年(蒙古至元七年,1270),县并入州。
元置环州,为散郡,属陕西行省巩昌等处总帅府,治在通远。
明洪武二年(1369),降环州为环县,属陕西行省庆阳府。
清袭明制,置环县。康熙八年(1669),改隶甘肃布政使司庆阳府。
民国仍置环县。民国25年(1936)6月,中国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西征解放县域大部,建立革命政权,初设环县、曲子、固北、定环(黑城)4县,属陕甘宁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设立环县、曲子县,历属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陇东分区。
1950年6月,曲子县撤销,大部并入环县。环县历属甘肃省庆阳分区、平凉地区、庆阳地区、庆阳市。
行政区划
2014年,撤销洪德乡,设立洪德镇。
2015年,撤销合道乡、樊家川乡、虎洞乡、毛井乡,设立合道镇、樊家川镇、虎洞镇、毛井镇。
截至2023年6月,环县下辖10个镇、10个乡:
环城镇、
曲子镇、
甜水镇、
木钵镇、
洪德镇、
合道镇、
虎洞镇、
毛井镇、
樊家川镇、
车道镇、
天池乡、
演武乡、
八珠乡、
耿湾乡、
秦团庄乡、
山城乡、
南湫乡、
罗山川乡、
小南沟乡、
芦家湾乡。下辖11个城镇社区、251个村、1487个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环县,位于
甘肃省东部、
庆阳市西北部,东临
华池县,东南临
庆城县,南临
镇原县,西南临宁夏回族自治区
彭阳县,西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
原州区和中卫市
海原县,西北临宁夏回族自治区
同心县,北临宁夏回族自治区
盐池县,东北临陕西省
定边县。介于北纬36°01'06″~37°09'10″,东经106°21′40″一107°44'40″间,南北最大距离127千米,东西最大距离124千米,总面积9236平方千米。
地质
环县,地层发育同鄂尔多斯盆地一样,经历由海相一海陆过渡相一陆相的漫长沉积过程,形成多套沉积层。
地形地貌
环县,地貌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类型,全境处于由南部残塬沟壑向北部梁峁沟壑及沙漠边缘过渡地带。新生代第四纪境内形成黄土高原,全新世以后,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在侵蚀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较为完整的高原地貌逐渐解体,形成残塬、梁峁、掌滩、沟谷、崾崄、盆地、阶地、沟坝、陡崖、离堆、陷穴等形态多样的地貌。以流水地貌为主,重力地貌和风成地貌次之。梁峁起伏,丘陵错落,残源间布,沟壑纵横,为基本地貌特征。长200米以上大小沟道17364条,沟道密度1.41千米/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1400~1700米之间,最高点毛井镇施家滩村马家大山海拔2089米,最低处曲子镇五里桥环江河道海拔1136米,相对高差953米。按地理位置、形态及成因,大致可划分为西部丘陵沟壑区、北部梁峁沟壑区、南部残原沟壑区和中部河谷阶地区4个地形地貌区。
气候
环县,居内陆,属中纬度范围,临近阴山-贺兰山季风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线穿过县境北部。受地理位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综合作用,形成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县域南北纬度差1°08',从东南至西北大陆性渐强。
水文
环县,属黄河流域,境内河流分属马莲河、蒲河、苦水河、清水河四个水系。除马莲河上游环江东川川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外,其余均发源于县境。
土壤
环县,地表主要为黄土覆盖,土壤总面积1372.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9.09%。土壤分为钙层土、初育土、半水成土3个土纲,黑垆土、黄绵土、新积土、潮土、红黏土5个土类,含7个亚类,15个土属,40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环县,水资源总量少,质量差,为极度缺水地区。水资源总量2.284亿立方米,人均拥有量647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全省人均拥有量的30%、55%。地表水总量2.179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5.40%:地下水资源量0.105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4.60%。地表水中,自产水量1.84亿立方米,入境水量0.35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9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503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512万立方米、潜水527万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155立方米/年。
土地资源
环县,土地总面积9213平方千米,折合1382万亩。耕地358.5万亩,其中水浇地2.8万亩、旱地355.7万亩:园地1.8万亩,主要为果园地:林地41.6万亩,其中有林地27.9万亩、灌木林地9.5万亩:草地906.4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838.4万亩、人工牧草地38.3万亩、其他草地29.7万亩:城镇村工矿用地23.54万亩:交通运输用地9.7万亩。
生物资源
环县,种子植物133科541属988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3属21种、被子植物126科528属967种。脊椎动物5纲27目61科236种,其中鱼类1目2科15属19种、两栖类1目2科2属4种、爬行类3目7科10属14种、鸟类15目34科87属149种、哺乳类7目16科30属49种。甘草、柴胡、秦艽、远志、防风等野生中药材资源较丰富。
光能资源
年太阳总辐射量6091兆焦耳/平方米,是庆阳市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地区,属甘肃省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年日照时数2551小时,北部2600小时以上。日照≥6小时天数,全境超过250天,北部达270天。太阳日照稳定度1.5~2,属太阳能资源稳定等级。气温≥10℃年太阳生理辐射总量1589兆焦耳/平方米,气温≥0℃年太阳生理辐射总量2219兆焦耳/平方米。
风能资源
资源较丰富,北部地区尤其丰富。在季节分配上以春季最多,夏季次之,冬季再次,秋季最少。西北部年有效风能总时数4000小时以上,风能密度150瓦/平方米,风能年储量250千瓦时/平方米:县城年有效风能总时数3080小时,风能密度95.20瓦/平方米,风能年储量174.60千瓦时/平方米。
矿产资源
环县境内矿产资源富集,煤炭预测储量684亿吨,煤层气3480亿立方米,石灰岩2000多万吨,白云岩1200多万吨,其中千米以浅整状煤田51亿吨,规划建设“三大矿区”、“五大煤矿”,其中刘园子年产90万吨煤矿已正式投产,甜水堡煤矿年产240万吨煤矿联合试生产。石油地质储量超过5亿吨,年产量超过200万吨,是长庆油田主产区。风能资源丰富,规划建设“六大风场”,其中华电南湫20万千瓦、华电毛井一期40万千瓦、华润甜水堡一期5万千瓦风电场已建成投产。
人口
2022年,环县总户数10.24万户,总人口36.42万人(公安户籍人口),其中:城镇7.39万人,农村29.03万人。常住人口30.17万人,人口自增率-0.01‰,城镇化率37.98%。以汉族为主,有回族、蒙古族、藏族、
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
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土家族、
景颇族等13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合
2023年,环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7.38亿元,同比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2:60.5:27.3,与上年同期比,第一产业下降 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2.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10.4%、56.4%、33.2%,拉动率分别为0.7%、3.9%和2.3%,全年GDP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增长,且贡献率较大,占GDP比重为60.5%。
2023年,环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70.5元,同比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8.44元,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3.1:1,较上年降低0.04,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2023年,环县完成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107.48亿元,增速19.3%,较上年同期增长16.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项目4个,完成3.33亿元;5000及5000万元以上项目33个,完成投资100.2亿元,500-5000万元项目58个,完成投资3.95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2023年,环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1亿元,增速-20.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93%;非税收入完成1.5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9.33%。
第一产业
2023年,环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17亿元,同比增长5.4%。
2023年,环县农业完成增加值9.82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为51.2%。具体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5万亩,粮食产量38万吨(夏粮8.19万吨:小麦7.86万吨,夏豆0.29万吨,燕麦0.04万吨。秋粮29.81万吨:玉米22.2万吨,荞麦1.44万吨,糜子0.41万吨,高粱0.8万吨,谷子0.19万吨,油料1.05万吨,豆类0.2万吨,折粮薯类3.52万吨)。蔬菜产量4.42万吨,增长8.9%;瓜类产量4.81万吨,产量与上年度持平;水果产量2.47万吨,增长10.76%。
2023年,环县畜牧业完成增加值8.79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为45.8%。具体为:羊出栏121万只,增长15.8%;猪出栏6.93万头,增长10.6%;牛出栏2.89万头,增长5.3%;家禽出栏20.7万只,增长21.1%;禽蛋产量0.25万吨,增长9.8%;牛奶产量1.05万吨,增长9.6%。全年粮产量减产2.2万吨,但畜牧业生产稳定,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支撑第一产业稳步增长。
第二产业
2023年,环县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5.15亿元,较上年度净增4.45亿元,增速8.1%,其中:地方19户规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0.24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92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0.6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2.81亿元。
2023年,环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其中,油田方面完成原油产量239.77万吨,同比增长4.5%,实现增加值81.45亿元;风光发电企业3户(华电、华润、绿能)完成增加值2.295亿元;煤炭企业2户(华能天竣、万胜矿业)完成增加值5.91亿元;三方面能源企业共完成增加值89.6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7.7%,是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的主力军。
第三产业
2023年,环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3.06亿元,较上年度净增2.59亿元,增速5.7%。其中:批发零售全年完成增加值7.19亿元;住宿餐饮业全年完成增加值3.72亿元;交通运输业全年完成增加值0.69亿元;金融业全年完成增加值3.29亿元;房地产业全年完成增加值3.32亿元;营利性服务业全年完成增加值4.73亿元;非营利性服务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9.81亿元。
2023年,环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09亿元,增长3.4%。按规模看,限额以上完成2.9亿元,限额以下完成16.19亿元。按行业看,批发业完成8.46亿元,零售业完成7.02亿元,住宿业完成0.11亿元,餐饮业完成3.5亿元。
交通运输
银西高铁、甜永高速、211国道、341国道纵贯环县全境。
2022年,环县已建成公路5552公里,其中硬化路4286公里,砂砾路1266公里。按行政级别分:高速121公里,国道227公里,省道447公里,县道558公里,乡道572公里,村道及村组硬化路2361公里,村组砂砾路1266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121公里,一级99公里,二级128公里,三级60.4公里,四级3877.6公里,等外1266公里。客运量24.45万人,旅客周转量1757.96万人公里,货运量244万吨,货物周转量39115万吨公里。
公共交通
2022年,环县有各类车辆176辆。其中,城市公交47辆,租赁汽车57辆,出租汽车60辆,旅游客车12辆。有职工及从业人员230人。其中,干部3人、稳定招聘122人(机关工作人员40人,公交车驾驶员82人)、临时从业人员105人(后勤辅助人员8人,小汽车驾驶员15人,出租主班驾驶员60人、副班驾驶员22人)。
政治
截至2023年12月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环县共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园)28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9所,小学及教学点216所(其中小学96所,教学点120所),独立初中16所,九年制10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1所,职专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民办幼儿园13所。公办教师4870人,按办学类型分:幼儿园532人,小学及教学点1889人,初级中学731人,九年制学校552人,完全中学670人,高级中学273人,职专214人,特殊教育学校9人。另外民办幼儿园教师225人。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60304人(不含高三复读生507人)。按受教育阶段分:学前教育11620人(含附设幼儿班731人),小学阶段26874人,初中阶段12537人,高中阶段9224人(含普通高中生6841人及职专各类专业2383人,不含高三复读生507人),特殊教育49人。按办学类型划分:学前教育11620人(公办幼儿园8190人,民办幼儿园2699人,附设幼儿班731人),小学及教学点22367人,独立初中6722人,九年制学校6999人,完全中学7947人,高级中学2217人(不含复读生299人),职专各类专业2383人,特殊教育学校49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3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3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97%。
科学技术
2021年,环县R&D(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910万元;县级财政科技支出2777万元,占全县财政支出0.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件;技术合同市场交易额1.05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9%,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2项。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文化馆:环县文化馆。国家二级图书馆:环县图书馆。
截至2022年,环县共有文化馆1个,年内举办文艺活动场6(次)。专业剧团1个,演出300场(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8.4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量4770件。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个,广播电视全面覆盖。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7%,有线电视网络总长5000公里。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环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2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个(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私立医院5个(杨世雅医院、环人康综合医院、康泰妇科医院、德济医院、申大眼科医院),县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卫生计生局综合监督执法所,县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11个(乡镇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个,村卫生室251个,个体诊所39个)。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编制病床数1310张,实有病床数1061张,每千人口实际拥有病床3.49张。
共有工作人员2244人,其中:财政供养工作人员1020人(公务员(参照)33人,事业管理人员22人,工勤人员20人,专业技术人员945人)、临时聘用人员689人、乡村医生274人、民营医疗机构261人。有执业(助理)医师632人,注册护师(士)910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师(士)分别为7.11人、2.07人、2.98人。
社会保障
2022年,环县输转劳动力6.8万人,创收20亿元,其中,贫困劳动力输转4.1万人,创收11.53亿元。城镇累计新就业3291人,新增就业3029人。
截至2022年,环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3200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在职人员6754人,离退休人员2511人,当年累计发放养老金8760万元,征缴当年养老基金708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在职人员7417人,退休人员2637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8836万元,当年累计征缴养老基金12969.41万元;跨年度一次性缴费5017.38万元,其中:企业480.38万元,机关事业4537万元。
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共参保323687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17601人,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参保306086人,参保率98.06%。保障农村低保对象9307户31439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0191万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765户1382人,发放城市低保金966万元。
历史文化
环县道情皮影戏
环县道情皮影戏,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环县道情皮影,是“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已有千年历史。以环县为中心,延伸至周边的华池、庆城及宁夏盐池、陕西定边等县在内区域的播布现状。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优美独特的道情音乐唱腔和精湛的皮影制作及表演上。20世纪50年代,环县道情皮影三次进京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高度赞誉,并最终发展为甘肃惟一地方剧种——
陇剧。
2006年5月20日,环县道情皮影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Ⅳ—91。
名胜古迹
兴隆山古建筑群
兴隆山古建筑群,位于耿湾乡四合塬村兴隆山。元、明始建,清顺治、康熙和道光年间两次修复和扩建,现存古建筑15座。东南峰外围有牛马王庙、城隍庙,中峰东南坡由下而上有前门楼(岳灵官楼)、碑坊、中门楼(王灵官楼)、三进门楼(温灵官楼)、关帝庙、药王洞等,中峰顶部以无量祖师大殿、献殿、山门为中轴线,旁有佛殿、菩萨殿、钟楼、鼓楼。建筑造型除献殿为卷棚顶外,其余多为单体歇山顶或硬山顶,结构多为砖木结构或砖结构,单体建筑檐下有工艺精湛的砖雕。民国24年(1935)10月,彭德怀、叶剑英等率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第三纵队在此宿营。1959年设立国营四合原林场,累计林业用地超2万亩,后定为省级森林公园。1982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兴隆山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县塔
环县塔,位于环城镇红星村北关组环江东岸二级阶地,建于北宋庆历年间,亦称“环县宋塔”“环县砖塔”。八角形五层中空楼阁式塔,顶有塔刹,通高22米。塔身以青砖砌成,第一层较高,无台基,直接出地面,每面宽3.13米,向上按比例逐层缩小。顶有镀金铜质塔刹,下部为圆台体,顶部呈药葫芦状,用9条铁索拉拽,上有南宋景定五年(蒙古中统五年,1264)八月重建相轮的铭文。1963年,省人委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环县塔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县故城
环县故城,唐景龙元年(707)置方渠县,治在今县城。贞元十三年(797),杨朝晟领兵筑城,城址疑在北关一级阶地。宋筑环州城,东倚灵武山,西临环江,北至城东沟口,南接明清县城,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80万平方米。经文物部门勘测,明、清环县城东墙长818米,西墙长1318米,南墙长480米,面积约46万平方米。城墙基宽约12米,顶宽约3米,残高约8米,夯层厚0.16一0.18米。南城门洞宽5米、高7米。1993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环县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
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位于洪德镇河连湾村,距县城25千米。旧址原为一处坐西向东四合院,为国民党洪德区区长汪玉亭的私人宅院,东临街有铺面7间,上有木楼,中间有大门,西有上房3间,南、北各有厦房7间。民国25年(1936)7月,中共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由吴起镇刘家渠迁至环县,机关在该院办公,李富春、马锡五、蔡畅、萧劲光、赖传珠等在此工作、生活,同年11月迁元城,12月迁曲子镇。1950年后为小学校址,新建门楼1座。1963年9月,省人委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环县荞麦
环县荞麦种植历史悠久,因特定的地域和土壤条件,荞麦籽粒饱满、棱角突出、出面率高、面粉细腻、色泽均匀,制作的食品外形光亮,入口润滑,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P、B1、B2等,具有特殊的养生、美容、保健功效。
2010年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环县荞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庆阳白瓜子
庆阳白瓜子,甘肃省庆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庆阳白瓜子为葫芦科作物种子,籽粒大、种皮薄、外观洁白、籽仁饱满。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有机酸。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庆阳白瓜子”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环县皮影
皮影俗称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其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2014年02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环县皮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著名人物
环县著名人物有:
孙万福、解长春、
张俊、
董福祥、
魏镇、魏锟、魏时、
王渊等。
荣誉称号
2015年,环县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9年12月6日,环县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年6月,环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1年4月,环县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1年8月,环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11月,环县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2021年12月,环县入选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2022年3月,环县入选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