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是估量某个特定的经济主体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会计。对环境的估量和测定环境影响,是一种社会经济的全面估计,很难结合个别特定的经济主体。因此,即使是计量环境影响,也难以把它作为环境会计的对象。然而,成为环境会计对象的环境问题,必须直接地、间接地结合个别经济主体的活动来探讨。环境会计是把有关某一个别经济主体的环境问题同对这个单位的财务上经营成果的估计加以区别或分开衡量和报告的会计。环境会计尤其要查明企业如何对待这项新的社会责任,这是七十年代出现的一个新的会计课题。虽然六十年代诞生的信息会计已经提出了要把环境会计包括进去的设想,但环境会计的正式建立还有待于其社会会计责任得到社会上承认。
简介
环境会计是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的一门专业会计。环境会计核算各
会计要素,都采用一定的方法折算为货币进行计量。但环境会计货币计量单位的货币含义不完全是建立在
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按照劳动价值理论,只有交换的商品,其价值才能以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对于非交换、非人类劳动的物品,是不计量的,会计不需对其进行核算。然而这些非交换、非人类劳动的物品有相当部分是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因此环境会计必须建立能够计量非交换、非劳动物品的价值理论。
按照《现代会计百科辞典》收录的词条,环境会计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和报导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它旨在指导经济资源作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该辞典还收录了
绿色会计词条,认为绿色会计是“在为了交易和促进公共福利,为了创造未来用途的财富以及保护资源时,根据资源者和资源所有者一致同意的惯例来核算、计量这些资源耗费情况的管理活动”。
国外将利用货币工具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的范畴统称为环境会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环境会计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内容,是运用物理和货币单位对国家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行的计量,因此,也常被称为“自然资源会计”。微观的环境会计主要反映环境问题对组织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组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一般分为环境差别会计和生态会计两大类。
目标定位
基本目标
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基于对环境
宏观管理的要求,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目标
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的耗费、环境保护的支出、改善资源环境所带来的收益等进行确认和计量,为政府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和规划等有关资料。当然为相关客体提供环境
会计信息的最终目标是控制与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作为环境保护投资的主体应当是企业和各地政府部门。企业投资的目的是将其污染资源的利用控制在环保规定指标之内,各地政府部门投资的目的是使已经污染的环境治理到可接受水平。
确认计量
在中国现行会计制度中,尚未建立与环保费用配套的
会计核算体系,仅在企业“管理费用”会计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前者仅指企业按规定缴纳的排污费用,后者指企业对厂区进行绿化发生的费用。所以应注意在原企业
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增设与会计有关的会计科目,如环境资产、
环境成本、
环境负债以及反映企业对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损害及赔偿的会计科目,反映企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安全生产所提取的社会效益。在具体的确认和计量过程中可以参照财务会计的相关方法原则。环境信息报告是环境会计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现有
财务报表主要提供的是
经济效益指标,而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均未披露。鉴于对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已越来越超出了传统概念,人们要求得到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企业披露环境成本和负债信息对于清晰反映或进一步解释报表项目十分重要。因此,企业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环境报告予以反映企业履行
社会责任的情况及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传统会计相比,绿色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要素变化
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会计,因此在会计要素的划分上和传统会计保持一致,即应划分成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但在具体内容上应有所不同。例如在
资产要素中,绿色会计应设置“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损耗准备”和“环境资产净值”;在负债要素中应设置“环境负债”,包括应付环境资源损耗费、应付环境资源保护费和应付环境污染治理费;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设置“环境资本”;在收入要素中设置“环境收入”,核算企业因采取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而由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处理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交来的环境损害赔偿或罚款收入;在费用要素中设置“环境费用”,在利润要素中增加“环境利润”等等,用以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
经济业务,这也是承认环境具有价值的必然结果。
会计原则
⑴会计假设的变化。传统会计的会计假设包括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和
货币计量。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同传统会计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适当调整其会计假设分属必然,但不必另起炉灶,因此绿色会计的基本前提可以确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多元计量。多元计量假设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中,以货币计量为主,但考虑到
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很多时候不能以货币计量,因此应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计量等作为辅助方式,在某些时候,还可以用图表和文字
附注加以说明。
⑵会计原则的变化。鉴于绿色
会计核算内容及其假定的变化,其
会计核算原则也应在继承和发展传统
会计原则的同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
政策性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的核算中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正确处理
企业利润和环境资源保护、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社会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要求企业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站在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社会对企业的评价必须舍弃当前单纯以企业的
经营利润为标准的观念,代之以企业所创造的绿色利润。同时,企业提供的
会计信息,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绿色
会计核算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应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资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同时鼓励企业尽可能多的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环境资源信息。
计量披露
绿色会计的计量是指将涉及环境资源的经济事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但环境资源的价值在计量中存在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环境资源的价值计量可以采用
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模糊数学法等,直接市场法又具体包括恢复费用法或
重置成本法、
防护费用法、市场价值或
生产率法、
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等。
绿色会计披露的
会计信息是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绿色信息,以满足决策者分析、决策的需要。它从总体上可分成两部分:一是在企业的
会计报表及其
附注中具体披露企业本期发生应记入本期损益的环境支出和与环境相关的
资本性支出;二是在企业的
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执行的环境政策、实施情况以及企业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长期目标等。
科学特性
绿色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在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原则、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等诸多方面必然与
现代会计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由于环境问题多样性与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绿色会计自身的特殊性:
第一,核算内容的特征。环境
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有如下特性: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环境经济业务具有的综合性和长期性。
第二,成本计量的特性。
第三,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传统会计研究主要运用
政治经济学和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环境会计则需要涉及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
第四,报告形式的特性。环境会计报告既应揭示财务信息,也应揭示非财务信息(企业的环境目标及执行情况,企业对于治理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等)。
必要性
绿色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
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才有价格,才能在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经营成本,这不仅使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
进入
21世纪后,环境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为保护自然与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赔偿责任越来越大。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反映和
控制职能的会计应该对环境方面的支出、收益进行反映和控制。
绿色会计通过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并赋以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程序
会计条例
⑴明确规章应遵循的原则、目的与要求。
⑵策划绿色会计
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的领导职责;会计部门及其
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核算组织形式等。
⑶确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置;各
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等。
⑷编制绿色会计帐务处理程序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会计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
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
帐薄的设置;
会计报表的设计;主要会计指标体系等。
⑸规范稽核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的方法。
⑹制定绿色会计
成本核算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成本核算计算;成本核算方法和程序;
成本分析等。
⑺实行绿色会计分析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的基本要求;分析的具体方法;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
核算体系
⑴确定绿色会计主体。
⑵确定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绿色会计以环境业务的类别为核算对象,如环境治理、
环境污染、水资源、
土地资源等。
⑶进行绿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绿色会计的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将涉及环境的
经济业务作为
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
会计报表的辨认和确定过程。绿色会计的计量是为了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这种计量可以是
历史成本、
现行成本、
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如果列人报表
附注或作为辅助报表资料列示,也可以采用非
货币计量方式。
⑷进行绿色会计的帐户设置。
资产类:应纳入递延资产、土地资源、社会环境福利工程支出等。负债类:应纳入应付环保税金、应付环保费用等。所有者权益类:应纳入资源资本(区别国家、企业、个人等)、资源资本增值等。费用类:应纳入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环境机会成本等。
⑸进行绿色会计报表的设置。绿色会计资料可以列人传统
会计报表中,也可以增设辅助报表,如环境
损益表、环境成本明细表等。
发展战略
要充分认识建立中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一是中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膨胀,造成了自然资源被极度开采而日趋耗竭,环境污染日渐严重,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会计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
生态平衡。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传统的
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三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四是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
社会责任,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
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五是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准确地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
业绩的需要。在
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
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
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
社会责任的信息,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创建中国的绿色会计,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政策性原则。即在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二是社会性原则。绿色会计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对企业的评价,应以能在企业内部使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相配比的社会利润为标准。其提供的
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
宏观管理和调控。三是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即中国绿色会计的构建不能全盘沿袭,应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四是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即
政府会计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必须对企业最低限度的披露作出明确的和强制性的规定。当然,如果企业主动地披露尽可能多的环境信息,政府及社会公众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中国政府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修改会计法。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无疑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二是完善
会计准则。就是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
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三是建立
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
会计人员掌握。四是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对于资源的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的措施。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绿色会计的计量。五是要有适应的会计理论导向。就是要求政府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绿色会计方面做些研究,以提高中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