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颂》是歌剧《
红珊瑚》第八场的女声合唱唱段,创作于歌剧《红珊瑚》剧本完成之后。剧中珊妹为了救王永刚而被麻匪刺伤昏倒后,由幕后唱出这一唱段。该曲采用典型的二部曲式写成,前后两部分采用对比风格,吸收运用了河南民间音乐和一些船渔号子。196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歌剧团创作了歌剧《红珊瑚》,并在北京进行首演,该剧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群众一起解放珊瑚岛的故事。但在那时,歌曲《珊瑚颂》还没有诞生。196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把歌剧拍摄成电影时,考虑到歌曲传唱度问题,电影把歌剧中女主角演唱的主旋律、唱腔和过门融汇成一首歌曲——《珊瑚颂》,安排在主人公珊妹身负重伤,忍着伤痛将红灯升起与解放军接头的情景演唱。
电影《红珊瑚》的音乐由胡士平、王锡仁共同创作。为了创作,两人分头去安徽和河南采风。他们按照剧组的要求,创作了一首短小、易于传唱的歌曲。王少岩导演放弃了歌剧原来结尾的大合唱,拍板定下这首曲子放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实际上是作为主题曲,开头叫《珊瑚颂》,结尾叫《红灯颂》,所以这首歌就有了两个名字。
《珊瑚颂》的唱词采用了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手法,借赞美红珊瑚来赞美渔家女珊妹。红珊瑚,生长在深海之中,形似树枝,骨质坚硬,颜色鲜丽,异常珍贵,唱词赞美它形态俏丽如“一树红花”,光彩炙热似“一团火焰”,品格刚毅,不怕风吹浪打,云遮雾盖。唱词句句写的是物,又句句写的是人,达到人物合一,人物一体的境界。唱词的文学性和可唱性都好,既简练,又丰富,既通俗,又高雅,不仅容易唤起曲作者的创作欲望,而且也为整个音乐打下了雅俗共赏的基调。其实雅俗共赏不仅是主题歌,也是整个格局所追求的目标。
《珊瑚颂》的曲式结构很简单,句式结构也较工整,音乐具有很强的民族风味,优美深情的情绪。前奏有四小节,采用琶音引出主旋律。在A段结构中,节奏主要以大切分、十六分音符为主要特征。一共有四句话,前两句话节奏完全相同,第三句话加入了装饰音,在节奏上也略有变化,从而使整个旋律不显得那么呆板。在B段结构中,整个音乐一直是说话的感觉,句逗比较明显。调式、调性的民族风味依旧很浓郁,结尾再次强调一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