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东南部的古地名,此地诞生了琅邪三大家族(
琅琊诸葛氏、
琅琊王氏、
琅琊颜氏)。中国春秋时期的
齐国有琅邪邑,在今山东省
青岛市琅邪台西北。有越王
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在此置琅邪县,并
以之为琅邪郡治所。郡境为
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治东武(今
山东诸城)。东汉琅邪国改治
开阳(今山东省
临沂市北)。
北魏治
即丘县(今山东临沂东南)。隋唐有
沂州琅邪郡。从魏晋琅邪国起,琅邪台及秦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国)。
①《
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
3.指秦
琅琊刻石。
金松岑《文学观》:“碑之《泰山》《之罘》《琅琊》《会稽》;
词赋之《连珠》《
七发》是也。”
①[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尚书:璆琳琅玕。
郑注曰:琅玕,珠也。
王充论衡曰:璆琳琅玕,土地所生,真玉珠也。鱼蚌之珠,与
禹贡琅玕皆真珠也。本草经:
青琅玕。陶贞白谓,即
蜀都赋之
青珠。而某氏注尚书,郭注尔雅、
山海经皆曰:琅玕,石
似珠。玉裁按,出于蚌者为珠,则出于地中者为似珠,似珠亦非人为之。故郑、王谓之真珠也。
前志曰:
琅邪郡,秦置,属徐州。后志曰:
琅邪国,属
徐州刺史部。许从前汉之制,故曰郡。前志:郡领东武等五十一县,今山东
兖州府东境,
沂州府及
青州府南境,
莒州,
莱州府南境,
胶州一带皆是其地。今兖州府
诸城县县东南百四十里有故琅邪城。古齐琅邪邑也。其地有
琅邪山。
管子、
齐桓公将东游,南至琅邪。
孟子、
齐景公欲遵(沿着)海而南,放于琅邪。
苏秦说
齐宣王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
史记:
秦始皇屡并海至琅邪。
子虚赋曰:齐东陼巨海,南有琅邪,皆谓今诸城县。山海经云:
琅邪台在
渤海郡闲。非也。赵岐曰:琅邪,齐东南境上邑。越书:
勾践即灭吴,欲霸中国,徙都琅邪,立观台于山上,周七里,以望东海。
始皇立琅邪郡,为
三十六郡之一。而汉因之。寻周时琅邪之名未知何解。许君以其字从邑。傅合郡名为释耳。九经字样曰:郎邪,郡名。郎,良也。邪,道也。以地居邹鲁,人有善道,故为郡名。今经典玉旁作良者讹。未知其说所出。古书无作郎者,且琅邪齐地,非邹鲁地。
今人文字,邪为疑辞,“也”为决辞,古书则多不分别。如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当作邪是也。又邪、也二字古多两句并用者。如
龚遂传: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韩愈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皆也与邪同。
从邑牙声。以遮切。古音在五部。按
汉碑琅邪字或加玉旁。俗字也。近人隶书从耳作耶。由牙耳相似。臧三牙或作臧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