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叶喜林芋
天南星科喜林芋属植物
琴叶喜林芋(学名:Philodendron panduriforme (Kunth) Kunth)是天南星科喜林芋属植物,多年生常绿草质藤本植物。茎干粗壮径约1-1.2厘米,具叶节,每个叶节环生2-4条气根下垂,节间长3-7厘米,茎的表皮下部呈浅灰绿色,上部嫩茎为青绿色。单叶互生,基部狭心型。叶柄圆,绿色,径约0.8厘米,长10-13厘米。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质藤本植物。茎干粗壮径约1-1.2厘米,具叶节,每个叶节环生2-4条气根下垂,节间长3-7厘米,茎的表皮下部呈浅灰绿色,上部嫩茎为青绿色。单叶互生,基部狭心型,两侧宽广,向内凹陷成浅缺刻,中部急速收缩变细成截口状,上部长椭圆形,先端急尖而下延,长13-21厘米,宽7.5-11厘米,叶面灰绿至绿色,叶背色较淡而有光泽,侧脉细线状而凹陷,叶背则明显凸起。叶柄圆,绿色,径约0.8厘米,长10-13厘米。
产地生境
原产于巴西。中国广州庭园和家庭有少量栽培。性喜半阴,而在阳光较强的环境亦不影响生长,不过在半阴环境中生长的茎叶较纤弱,叶色也较淡,不及后者环境中所长的壮健。
繁殖方法
扦插
该种植物用扦插法繁殖,可在每年初夏进行。先将琴叶喜林芋的枝条剪成10厘米左右长的段,然后保持极性插入细砂土中,置于无日光直射的明亮之处,经常喷水保湿。在26-28℃的温度环境下,经过4-6周,插穗即可长出新根,并萌发新芽。琴叶喜林芋的繁殖较为容易,但注意所采用的插穗最好取自植株中上部者,另外所繁殖的小苗生长比较缓慢,不用着急,随着植株的不断长大,其生长速度也会加快。
组培
培养条件:①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MS+6-BA0.5毫克/升(单位下同)+NAA1毫克/升;②继代培养基:MS+6-BA1毫克/升+NAA0.2毫克/升;③诱导生根培养基:MS+IBA0.3毫克/升+NAA0.2毫克/升以上培养基均附加3%食用白糖,琼脂0.75%,pH为5.8,培养温度为(25±2)°C,光照12小时/天,光照度1500勒克斯。
无菌材料的获得:从植株上切下带顶芽的嫩茎段,用加有少量洗衣粉的自来水振荡冲洗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在无菌条件下,用75%的酒精消毒15秒,0.1%升汞溶液浸泡8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将顶芽和带节的嫩茎段切成0.5-1厘米长,并接种到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上。
丛生芽的诱导:外植体接种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①上7天后,顶芽的叶片展开,嫩茎段的茎节开始萌动;30天后,顶芽的茎伸长了0.5厘米左右,嫩茎段长出2-3个约0.3厘米长的侧芽,将顶芽剥去外层的叶片,切下茎尖和侧芽一起接种到新的培养基①上继续培养。20天后,茎尖和侧芽基部产生了致密的淡黄色愈伤组织,而且上面长有3 -4个芽。继续培养15天后,形成了较密集的丛生芽。
继代培养:将带有愈伤组织的丛生芽切成约0.5厘米×0.5厘米的小块,接种到培养基①和②上作继代培养。7天后,丛生芽块开始产生愈伤组织或新芽;30天后,两种培养基上均产生较多的丛生芽。在培养基①上,易产生愈伤组织,丛生芽的增殖系数达3.7左右;而在培养基②上只产生少量或几乎不产生愈伤组织,丛生芽的增殖系数达5.82左右,而且芽健壮,有少部分芽长成完整植株,可以直接出瓶移栽。
诱导生根与移栽:将高2厘米以上,具有3-4片叶的芽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③上诱导生根,20天后,生根率达90%以上,而且植株健壮。当植株高4厘米以上、具有3条长0.5厘米左右的根时,便可出瓶移栽。移栽前将敞口瓶中的苗置于室温下炼苗2-3天后取出并冲洗干净,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分钟,再种植到已灭菌,比例为2:1的疏松珍珠岩和木屑混合基质中,在阴凉通风处保湿保温培养,2个月后,成活率接近100%。瓶苗的叶片呈披针形,出瓶移栽后,约在长出第8片叶时,才开始长出琴状叶片。
栽培技术
对土质要求不严,多以河涌泥种植,出现土质板结,排水通气不良情况时应及时更换新土。适应性强,生势旺盛,栽培管理工作比较简便。对水肥管理,浇水不宜太多,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每1-2月酌施花生麸一类土杂肥或施适量复合化肥便可维持其生长发育之需。小苗期植株尚小,宜用小盆,半年后,始可更换20厘米口径的花盆种植,既便于管理,盆与花的比例也较协调。它属缘植物,必须借助其他东西供气根吸附始能向上生长。所以当其不能自恃而慢慢倒向一边生长时必须选择如下措施:①盆中央插上一根40-50厘米高的木棒,供其吸附或用人工盘绕之需;②用小竹缚扎支持;③在植株顶部截取三个叶节左右重植。从以把高度降低至15-20厘米;④用高身盆种作悬崖式或种于挂壁盆悬挂于壁上,让其悬垂生长,也很有特色。
主要价值
该种植物多做盆栽室内观赏,其叶片也可用做插花材料。
参考资料
琴叶喜林芋.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8 21:2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繁殖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