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磷脂(cardiolipin)是由甘油的C1和C3与两分子
磷脂酸结合而成。心磷脂是
线粒体内膜和细菌膜的重要成分,而且是具有
抗原性的磷脂分子。
除以上6种以外,在甘油磷脂分子中甘油第1位的脂
酰基被
长链醇取代形成醚,如
缩醛磷脂(
plasmalogen)及
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它们都属于甘油磷脂。
合成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原料来源、活化和甘油磷脂生成。甘油磷脂的合成在
细胞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通过
高尔基体加工,最后可被组织
生物膜利用或成为
脂蛋白分泌出细胞。机体各种组织(除成熟红细胞外)即可以进行磷脂合成。
合成甘油磷脂的原料为
磷脂酸与
取代基团。磷脂酸可由糖和脂转变生成的甘油和脂肪酸生成(详见
甘油三酯合成代谢),但其甘油C2位上的脂肪酸多为
必需脂肪酸,需食物供给。取代基团中
胆碱和
乙醇胺可由
丝氨酸在体内转变生成或食物供给。
体内磷脂酰丝氨酸合成是通过Ca2+激活的
酰基交换反应生成,由磷脂酰乙醇胺与丝氨酸反应生成磷脂酰丝氨酸和乙醇胺。
缩醛磷脂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合成过程与上述磷脂合成过程类似,不同之处在于
磷脂酸合成之前,由糖代谢
中间产物磷酸二羟丙酮转变生成脂酰磷酸二羟丙酮以后,由一分子长链
脂肪醇取代其第一位脂
酰基,其后
再经还原(由
NADPH供H)、转酰基等步骤合成磷脂酸的衍生物。此产物替代磷脂酸为起始物,沿甘油三酯途径合成
胆碱或
乙醇胺缩醛磷脂。血小板活化因子与缩醛磷脂的不同在于长链脂肪醇是饱和长链醇,第2位的脂酰基为最简单的乙酰基。
在生物体内存在一些可以水解甘油磷脂的
磷脂酶类,其中主要的有磷脂酶A1、A2、B、C和D,它们特异地作用于磷脂分子内部的各个酯键,形成不同的产物。这一过程也是甘油磷酯的改造加工过程。
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溶酶体内,此外蛇毒及某些微生物中亦有,可有催化甘油磷脂的第1位酯键断裂,产物为脂肪酸和溶血磷脂2。
普遍存在于动物各
组织细胞膜及
线粒体膜,能使甘油磷脂分子中第2位酯键水解,产物为溶血磷脂1及其产物脂肪酸和
甘油磷酸胆碱或甘油
磷酸乙醇胺等。
存在于细胞膜及某些细胞中,特异水解甘油磷脂分子中第3位
磷酸酯键,其结果是释放
磷酸胆碱或
磷酸乙醇胺,并余下作用物分子中的其他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