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位于甘肃省最南端,行政区划上隶属
陇南市
武都区、
文县的9个乡镇。总面积为1837.99平方公里,区划为核心区901.58平方公里、缓冲区261.32平方公里、实验区675.0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87.3%。2000年11月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
历史沿革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身是1963年在让水河、丹堡河施业区内划定的3.96万公顷自然保护区,1978年5月31日,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包括原白水江林业局的
白马河、让水江、碧口、丹堡河、红土河5个施业区。1979年8月,根据林业部批示精神,保护区暂定名为“林业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行以部为主的部省双重领导体制。
1982年元月,实行部、省、地三级管理,并明确了各级的管理职责。1990年6月林业部通知更名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92年2月,甘肃省将原陇南地区管理的六项工作收归省林业厅管理,恢复到1982年以前的管理体制。同年将文县林业局管理的岷堡沟保护站移交管理局管理。
地理环境
位置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境最南部,北纬32°35'~32°55',东经104°7'~105°22'。主体部分位于
岷山山系的
摩天岭北坡,另一部分位于
白龙江北岸西秦岭山地的小团鱼河上游红铜河流域。。行政区划上隶属
陇南市
武都区、
文县的9个乡镇。
保护区东南至西北分别与
四川省
青川、
平武、
九寨沟县相邻,北部至东北与甘肃
武都、
康县接壤,南部与四川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成一片。
地貌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
岷山山系,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起伏剧烈,属深切割的山地,地势陡峭,主要山峰有摩天岭、净各留山、高峰山、双猫山等,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595米,一般高度为2500~3100米之间,山顶平缓,岩石裸露,山间河谷深陷,地度大多都在45℃左右。
气候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年均温15℃,极端低温-7.4℃,极端高温37.5℃,无霜期高山为140天,低山为338天;年降水量平均800毫米,7、8、9月为主要降雨季节。
水文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系有
白水江和
白龙江,支流有白马峪河、丹堡河、小团鱼河、让水河等,为嘉陵江上游,属
长江水系。
区域范围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23671公顷,区划为核心区97329公顷、缓冲区26032公顷、实验区10031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为82.7%。东起董家山,西至石垭子梁,东西长104公里,南达甘、川省界,南北宽6~8公里。
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大熊猫、
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生物资源
植物
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向下而上划分为以下五带。
1.海拔1000米以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主要为次生灌丛及人工林,仅存部分原始林,主要树种栎类、油桐、化香、漆树、棕榈等。
2.海拔1000~17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大多为次生林,主要树种栎类、山杨、桦、槭等。
3.海拔1700~29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除栎类、山杨、桦、槭、椴外,2300米以下混有华山松、油杉、三尖杉、铁坚杉等,2300米以上为云杉冷杉为主的混交林,林下竹灌丛生长繁盛。
4.海拔2900~3500米为针叶林带,主要为
冷杉、云杉、柏、
铁杉等组成的针叶纯林,下木多竹灌丛。
5.海拔35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本带大部分岩石裸露,散生有高山绣线菊、竹类等灌丛,间断有成片苔草草地。
保护区有国家保护植物14种1个变种,其中一级有珙桐;二级有银杏、光叶
珙桐、
连香树、香果树、杜仲、山白树、水青树;三级有秦岭冷杉、麦吊杉、穗花杉、金钱槭、领春木、厚朴、红豆树
区内经济植物种类丰富,竹类有11种,大熊猫喜食竹类4种,即华橘竹、大箭竹、紫箭竹、冷箭竹。药用植物有100多种。
珙桐是中国特有珍稀树种,现仅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局部地区。在白水江保护区碧口地区有一条长达45公里,宽约1~5公里的珙桐林带,这在我国是难得的景观。珙桐为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因头状花序和两杖大型白色苞片状如白鸽,又名“中国鸽子树”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主要伴生树种有栎、樟、槭、连香树、桦木以及铁杉、麦吊杉、
红豆杉等。
动物
本区主要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仰鼻猴)、羚牛(扭角羚)等。
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265种,其中兽类48种,鸟类180种,两栖类14种,爬行类23种。在不同植物带分布的动物种类不同。
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活的动物有鼠类、
黄鼬、翠鸟、
戴胜、锦鸡、
锦蛇、游蛇、蛙类、
大鲵2.落叶阔叶林内生活着大林姬鼠、
毛冠鹿、竹鸡、
雉鸡、杜鹃、蝮蛇、大蟾蜍等。
3.针阔叶混交林内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林麝、中华竹鼠、竹鸡、勺鸡、红腹角雉、蓝马鸡、蝮蛇等。
4.针叶林内生活动物有扭角羚、岩松鼠、青鼬、鹪鹩、星鸦、绿尾虹雉等。
5.高山灌丛草甸内生活着
石貂、岩羊、
石鸡、绿尾虹雉等。
保护区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8种,其中一级有大熊猫、
金丝猴、扭角羚、云豹、绿尾虹雉、雉鹑;二级有猕猴、
短尾猴、林麝、毛冠鹿、
水獭、红腹锦鸡、
蓝马鸡、雀鹰、大鲵、中华秋沙鸭等。分布本区的大熊猫有140多只,大熊猫的主要天敌有豺狗和竹鼠,前者有时成群袭击单独活动的大熊猫,后者以竹为食并居于竹丛洞穴内,危害大熊猫的食物基地,再有就是竹类开花,1975、1984年竹子两次开花,特别是后一次铁楼乡、上丹乡华橘竹开花面积从5%到90%不等,使27只大熊猫受害,由于食物缺乏,体力下降,多数致病而死。
科学研究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也是面积最大的一个保护区。20多年来在自然资源保护与大熊猫抢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大熊猫数量稳中有升,其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完成了综合科学考察,出版《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同时编辑出版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论文汇编》第一、第二辑等科技专著和画册《大熊猫故乡-白水江》《岷山东端绿色宝库》等宣传文本;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业可待续发展项目甘肃省保护地区管理等项目开始实施,先后完成了国家、省、地级调查研究项目40余项、62个单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2001年被国家环保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评为保护区管理先进单位,于1993年7月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2000年11月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
生态价值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对大熊猫、
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价值。白水江地区动物的丰富组成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一处难得的生物基因库。
所获荣誉
2022年12月,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2022绿色亚太环保成就奖“杰出自然保护区奖”。
相关新闻
2023年8月27日,白水江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鹿,并确认为白水江保护区的新记录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