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战剂
生物武器的基础
生物战剂是指能在人员或动植物机体内繁殖并引起大规模疾病的微生物。生物战剂可分为致死剂、失能剂、接触剂(在接触过程中传染)和非接触剂,应用生物武器来达到其军事目的的作战称为生物战。
简介
致病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质,一旦进入机体,即能大量繁殖,其代谢产物能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导致发病或死亡。毒素是细菌或真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有毒蛋白质,没有生命,很小量即能引起人、畜中毒或死亡。生物活性物质是正常机体自身产生的调节生理和心理功能的物质,如过量或比例失调,即能使人的生理、心理或行为失常。生物战剂必须具备的条件:在生产、贮存、运输、施放过程中能较稳定地保持致病能力;能大规模生产致病力强,极少量战剂即能致病或致死;使用者有保护己方军队和居民的有效手段(如预防疫苗)。
分类
生物战剂按微生物种类可分为:
①细菌类战剂。主要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土拉杆菌布氏杆菌等。
②病毒类战剂。主要有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马尔堡病毒等。
立克次体类战剂。主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等。
衣原体类战剂。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⑤真菌类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
⑥毒素类战剂。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按对人、畜的危害程度可分为失能性战剂和致死性战剂。
失能性战剂,即病死率较低的战剂,如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葡萄球菌肠毒素等;致死性战剂,即病死率较高的战剂,如天花病毒、鼠疫杆菌等。
按是否具有传染性可分为:传染性生物战剂和无传染性生物战剂两种。如鼠疫杆菌、霍乱弧菌能不断从病人体内排出,使周围健康人感染,造成疾病流行,属于有传染性;而炭疽杆菌、生物毒素类战剂在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则属于无传染性。另外还有一种有条件的传染性战剂,如黄热病毒、登革病毒在有媒介(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存在时方能在人间传播。按潜伏期的长短可分为长潜伏期与短潜伏期两类。如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要经过7~16天的潜伏期方能发病,属于长潜伏期生物战剂;葡萄球菌肠毒素气溶胶呼吸道进入人体后1~6小时即发病,属于短潜伏期生物战剂。短潜伏期战剂有可能用作战术武器
传染
生物战剂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为一些拥有生物武器的国家提供了选择使用的条件。如破坏对方大后方的生产和运输,可使用传染性强的、致死性高的生物战剂;攻击准备占领后立即使用的港口、机场等目标,可使用短潜伏期、非传染性生物战剂。①通过污染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是最容易实现的侵入方式。一般通过飞机、导弹等喷洒生物战剂气溶胶,可造成大面积污染。②通过食物和水经消化道侵入人体。活的微生物在食物和水中可较长时间存活,造成长时间污染。③通过感染了致病微生物吸血昆虫叮咬,经皮肤侵入人体。如黄热病毒埃及伊蚊叮咬而传播。这些病毒在蚊体内可存活3~4个月。④通过皮肤、黏膜伤口侵入人体。①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有可能对现有的致病微生物进行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使之具有耐药性,对环境具有更强的抵抗力,或制成对现有疫苗无免疫保护的微生物。②大量培养病毒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安全防护措施的改进,将有可能促进新的病毒类生物战剂的出现。③通过对生物毒素的结构分析,将有可能人工合成类似结构的毒物,因此,有可能出现生物毒素类生物战剂。④生物活性物质系动物体内维持正常生理和心理所必需的微量低分子物质,稍有变化就能引起一系列生理或心理改变,导致行为和心理异常,从而暂时丧失正常活动能力。这类物质将有可能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成为一种新类型的生物战剂。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9 08:18
目录
概述
简介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