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6 年九月开始筹建,1988 年正式成立,实验室隶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由分别依托于国内一流科研教学单位的三个分室组成:膜生物化学与膜分子生物学分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物理与膜生物技术分室 (
清华大学) 、膜离子通道与受体分子生物学分室(
北京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90 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八字方针为指导,以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出成果、出人才为中心,以创办国际水准的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研究基地为目标。并先后于 1996 年和 2001 年连续两次以“良好”的成绩通过国家评估。
( 1 )膜脂 / 蛋白相互作用及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线粒体和
细胞质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膜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信号转导机制,与疾病相关的膜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 2 ) 细胞跨膜信号转导与离子通道特性研究:
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信号转导过程中物质跨膜与某些重要疾病的相关性,离子通道与兴奋性细胞功能的调节;
( 4 )膜生物工程研究:人工膜(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研究; I 类抗癌新药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电场诱导基因转移的新方法;表面 / 界面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变化及膜生物材料研究;生物芯片与细胞膜及药物筛选。
实验室自建立以来,承担了包括973 计划课题, 863 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和重点基金等项目 200 余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准的科研成果,获得8项省部委奖,出版论著 9 册,发表论文 647 篇,其中 SCI 收录 228 篇。申请 22 项专利 , 并有发明专利 1 项。
实验室始终将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放在实验室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多种得力措施,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年轻学术骨干 , 在科研经费、实验室面积、住房、职称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倾斜。一批立足于世界科学前沿、在学术上具有突出造诣的年轻学术骨干,已经成为本实验室各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他们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陈佺、谭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昌增益、程和平、程京、陈建国、赵进东、钟毅 (B 类 ) ;长江计划特聘教授陈晔光、程京、赵进东、程和平、谭铮;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刘强。清华分室、北大分室、动物所分室均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和
博士后流动站。实验室共有高级研究人员 30 人,其中,
博士生导师 19 人,硕士生导师 4 人。已培养博士后 24 名,博士 260 人,硕士 259 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从事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研究的著名专家组成。其作用是把握实验室研究方向,审核研究成果,开阔学术思路。首届实验室主任刘树森教授,第二届实验室主任赵南明教授,第三届实验室主任吴才宏教授;第一、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廷冲院士,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匡廷云院士。本届实验室主任由陈 教授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仍由匡廷云院士担任。本学术委员会委员由 16 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并有 5 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顾问团。
实验室自建立以来,积极开拓同国外高水平实验室及著名科学家的联系和合作,这为我们的研究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并处于国际前沿起了重要作用。实验室同美国冷泉港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美国 NIH 老年研究所心血管研究室,瑞典 Karolinska 研究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十余所著名大学有密切的联系及合作,包括学者互访,学术讲座交流。瑞典 Karolinska 研究院每年提供2万美金的课题资助,已联合发表 SCI 研究论文 20 余篇。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出席国际性
学术会议126 人次 ,, 应邀出国访问、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 46 人次,接待国外学者访问、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 144 人次,接待国内学者访问、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 37 人次。此外,实验室还通过举办各种学术会议,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扩大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影响。实验室先后举办了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高级研讨班、中英膜蛋白联合讨论会等多次学术会议和高级讲研班。实验室将继续坚持以基础研究为主导的学科方向,将本实验室的特色与当代
生命科学前沿相结合。加大与学科研究方向相关的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发挥学科联合优势,在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生物膜科学与生物膜工程的理论体系和实验基地,阐明上述四个重点学科研究的关键问题,并为生物学、医学和农业中一些有关国家需求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