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
葛洪《抱朴子·尚博》:“若夫翰迹韵略之宏促,属辞比事之疏密,源流至到之
修短,
蕴藉汲引之深浅,其悬绝也,虽天外毫内,不足以喻其
辽邈,其相倾也,虽三光
熠耀,不足以方其
巨细。”
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三》:“古无真正楷书……至国朝,文徵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疎密匀称,位置适宜。”
宋·曾巩《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如臣之说为可采者,其推行之法,
陆贽所陈,惟陛下察其疎密,详加损益,取进止。”
《晋书·刑法志》:“咸康之世,庾冰好为纠察,近於繁细,后益矫违,复存
宽纵,疏密自由,律令无用矣。”
唐·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西厢》翻本既不可无,予又因此及彼,而有志於《
北琵琶》一剧……但能保与自手所填诸曲,如已经行世之前后八种,及已填未刻之内外八种,合而较之,必有浅深疎密之分矣。”
丰子恺《
竹影》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