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史方舆纪要》有:“
云南古蛮瘴之乡,去中原最远。”《隋志》载:“岭南二十余郡,地势低湿,暑热,湿气交蒸,疫疠为害,向被称为瘴疠之区。”《潮汕府志》也说:“唐山川之间多瘴疠,被视作贬谪的区域。”直至
唐代,岭南仍然是看作化外之地,称为瘴疠之乡,
粤人也被列为“蛮夷”。 被皇帝选为处罚大臣的贬谪之地。唐代
韩愈刺潮,北宋
苏轼被贬惠州;
南宋名臣陆秀夫被贬潮州居澄海辟望村(今有陆秀夫纪念亭)。韩愈在被贬潮州途中预感会死在“瘴疠之乡”,曾作诗悲叹一首《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当年他才52岁,诗文辞意哀切至极。
岭南大地古时被称为“瘴疠之地”,其实就是传染病危害甚烈。比如在
潮汕的
疟疾高发区民间曾流传过:“十个九黄瘦,十个男人九个大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导致
脾脏肿大而腹部突出膨大起来)和“九月稻尾黄,十户九家卧眠床”(称“秋瘴”,即疟疾病高发季节)的顺口溜(据按蚊密度测定:9、10月农家居室按蚊密度最高),可见古代瘴疠危害甚烈。
时至今日,南方的疟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开展全民普查和采用特效药物防治,又施用新式杀来按蚊的喷杀药物消灭疟蚊,“瘴疠之地”早已成历史名词。但是,“杀手”仍然隐藏在阴暗角落,局部地区疟疾零星散发病例仍时有发生,故切莫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