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接骨
爵床科十万错属植物
白接骨(Asystasia neesiana (Wall.) Nees),又称玉龙盘、无骨苎麻、玉梗半枝莲(《百草镜》),玉按骨、血见愁、玉钱草、麒麟草、玉连环(《纲目拾遗》),接骨丹、接骨草、猢狲节根、金不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橡皮草(江西《中草药学》),为爵床科、十万错属草本植物。白色,富黏液,叶片纸质,花单生或对生;花冠淡紫红色。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山谷林下阴湿的石缝内和草丛中,溪边亦有。
植物形态
草本,具白色,富粘液,竹节形根状茎;茎高达1米;略呈4棱形。叶卵形至椭圆状矩圆形,长5-20厘米,顶端尖至渐尖,边缘微波状至具浅齿,基部下延成柄,叶片纸质,侧脉6-7条,两面凸起,疏被微毛。总状花序或基部有分枝,顶生,长6-12厘米;花单生或对生;苞片2,微小,长1-2毫米;花萼裂片5,长约6毫米,主花轴和花萼被有柄腺毛;花冠淡紫红色,漏斗状,外疏生腺毛,花冠筒细长,长3.5-4厘米,裂片5,略不等,长约1.5厘米;雄蕊2强,长花丝3.5毫米,短花丝2毫米,着生于花冠喉部,2药室等高。蒴果长18-22毫米,上部具4粒种子,下部实心细长似柄。
地理分布
广布于江苏、浙江(天台山、天目山、杭州)、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武功山、遂川)、福建(邵武)、台湾(南投)、广东(阳山、始兴、龙门、乳源、高要、翁源、惠阳、七娘山(邢福武等10805,IBSC)、排牙山(邢福武等12051,1BSC)、梧桐山(邢福武等12142,IBSC))、广西(金秀、百色、龙胜、凌云、桂林、兴安、大苗山)、湖南(芷江、大庸、永顺、宜章)、湖北(房县、宣恩、贺县)、云南(西畴、麻栗坡、金平、屏边、西双版纳、文山、砚山、龙陵、双江、景东、峨山)、贵州(毕节、兴仁、梵净山)、重庆(南川金佛山、城口、巫溪)、四川(峨眉)等地。印度的东喜马拉雅山区、越南至缅甸也有分布。
药用价值
采收贮藏: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性:性味:甘淡,平。归脾经。
③《湖南药物志》:”微苦,平。“
④《浙江药用植物志》“甘,凉。”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续筋接骨;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主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瘀肿;扭伤骨折;风湿肢肿;腹水;疮疡溃烂;疖;肿;咽喉肿痛。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主治肺结核,咽喉肿痛,糖尿病,腹水;外用治外伤出血,扭伤,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根1~2两);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注意事项:孕妇及月经期慎服。
选方
①治外伤出血:白接骨根茎或全草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创伤出血:白接骨全草或根晒干,研末,加少许冰片,撒敷伤口。(江西《中草药学》)
③断指再植:鲜白接骨全草加食盐捣烂外敷,再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扭伤:白接骨根茎、黄栀子麦粉各等量,加食盐捣烂,包敷伤处。或白接骨根加蒴藋根等量,捣烂外敷,每天换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上消化道出血:白接骨根茎或全草研末冲服。(江西《中草药学》)
⑥治疖肿,下肢溃疡:白接骨全草加适量白糖,捣烂外敷。
⑦治肺结核:鲜白接骨根茎二两,水煎服。(10~12方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腹水:鲜白接骨根一两,水煎服。
⑨治糖尿病:白接骨全草一两,元宝草、马蹄金、爵床各五钱,水煎服,连服十余剂。
⑩治咽喉肿痛:白接骨根茎、野玄参各一两,用木器捣烂,绞汁漱咽喉服,连服二至三次。(⑥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本种讨论
中国的白接骨属曾有白接骨Asystasiella chinensis(S. Moore)E. Hossain(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和尼氏拟马偕花Asystasiella neesiana(Wall.)Lindau(台湾植物志)之分,通常华东、华南、中南的被定为前者;西南、中南、华南的多被定为后者,虽然两者在叶的大小,叶缘为全缘或为明显波状齿稍有区别,但从分布和形态特征总体来看,二者难以截然分开。
参考资料
白接骨.植物智.
白接骨.中国植物图像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4 13:33
目录
概述
生长环境
植物形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