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河镇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辖镇(湖滨新区代管)
皂河镇,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辖镇,由湖滨新区代管,位于宿豫区西北部、湖滨新区西部,距城区20千米,辖域面积310.14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皂河镇大部分区域处在黄墩湖滞洪区范围内,地形整体为西高东低,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2021年末,皂河镇常住人口5.54万。
历史沿革
皂河镇建置悠久,史称“脱车头镇”,后于清康熙19年(1680年)始建皂河镇,之后一直称“镇”,直至1956年,改为皂河乡。(此“镇”不是建制镇,只是一个地名。)
明末,实行社制,现皂河镇域属黄墩社、直河社。
清康熙间,改社为里(又称图),皂河镇由顺德乡领导。
民国初,现皂河镇域分属皂河乡、窑湾乡,后属第七区(后改为第一区)。
民国27年(1938年),日军侵占宿迁县城后,中共在日军盘踞的宿迁县城周边农村及邻县部分地区,先后建起5个县级政权,皂河镇由睢宿县苗圩区领导。
民国34年(1945年),撤销睢宿县,苗圩区、朱海区等区划归睢宁县
1950年7月,淮阴地区行署将睢宁县苗圩区划入宿迁县,设皂河区(包括现王官集镇全域以及皂河镇镇区、王营村、八井村等地,龙岗、七堡由当时的运河区所辖)。
1954年,皂河区所辖皂河镇改为宿迁县直属镇。
1955年,皂河镇又划归皂河区管辖。
1956年,撤销皂河区,其所辖区域并入运河区。
1957年,由皂河乡、王营乡、龙岗乡、刘甸乡等乡组成皂河乡,仍属运河区。
1958年,撤区并乡,称皂河乡;同年更名皂河人民公社,简称皂河公社。
1983年,恢复乡村制,称皂河乡。
1985年,撤乡建镇,称皂河镇。
1987年,设立县级宿迁市,皂河镇属之,由淮阴市领导。
1996年,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原县级宿迁市析为宿城区、宿豫县,皂河镇由宿豫县领导。
2000年,撤销滨河镇骆马湖乡将其辖域并入皂河镇。
2004年,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迁市宿豫区,皂河属之。
2011年10月,皂河镇整建置托管至湖滨新城代管。
2013年6月,湖滨新城改称湖滨新区,皂河属之。
2021年3月,撤销黄墩镇,将其辖域并入皂河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7年,皂河镇版图组建,是由当时的“皂河镇”以及王营乡、刘甸乡等乡组成的,面积约22平方千米。
1982年,辖街西、街东、谢庄、王营、八井、宋场、龙岗、七堡8个大队以及皂河农科站,后增设张庄、街北2个大队(1983年后称村或居),其中谢庄、王营、宋场、龙岗曾易为名向阳、兴无、农付、农纲。
2000年,因乡镇合并,面积由22平方千米扩大为266平方千米,从滨河镇划入12个行政村居,分别是新农、张埝、刘甸、金庄、袁甸、袁宅、闫集、闫南、要武、孙柳、王圩、刘庄;骆马湖乡划入7个村居,分别是洋河滩、月堤、三里、闸坝、西张圩、三湾、戴场。此时,皂河镇下辖29个行政村居。
2001年,村级行政区域调整,29个行政村居减少为19个行政村居,具体是宋场并入龙岗、张庄并入街东、街北并入街西、袁宅并入要武、孙柳并入闫南、刘甸和闸坝以及三里合并设立船闸、西张圩并入三湾、赵埝并入新农、张埝并入刘庄、月堤并入洋河滩。
2004年,洋河滩从皂河镇析出,划入井头乡(后属晓店镇)。
2009年,戴场从皂河镇析出,划入晓店镇
2021年3月,因乡镇合并,从黄墩镇划入8个行政村居,分别是曹瓦、李甸、尚营、柳湖、马桥、曹甸、魏场、英庄。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皂河镇下辖6个社区和20个行政村,其中戴场村被晓店街道管理,镇人民政府驻街东社区境内,办公地址为行宫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皂河镇位于湖滨新区西部,宿豫区西北部,宿迁市西北部,距宿迁市区约20千米,镇区位置约在东经118°06′、北纬34°02′。地处湖滨新区宿城区睢宁县邳州市新沂市五县(区)交界处,镇西与睢宁县魏集镇古邳镇接壤,镇南与宿城区蔡集镇王官集镇毗邻,镇东与支口街道晓店街道搭界,镇北与邳州市新河镇、新沂市窑湾镇毗连,辖域总面积310.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皂河镇整体地貌由西向东徐缓,地面高程19至25米不等,大部分区域(水域面积除外)处在黄墩湖滞洪区范围内。
气候
皂河镇属温带季风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旱少雨,冬寒晴燥,年平均降雨量在900毫米左右,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约50%的降雨量集中在6—8月份,降雪主要集中在1月、2月、12月。
水文
综述
皂河镇历来是水文重地,占据骆马湖大部分水域,其南有古黄河、东有中运河、中有小闫河。同时皂河镇也是国家水利建设重要地段,在境内先后修建了皂河节制闸、邳洪闸、复线船闸、皂河船闸。
主要湖泊、河流
骆马湖:跨宿迁和新沂二市,湖盆为郯庐断裂带局部凹陷洼地,黄河夺淮后,成为沂河和中运河季节性滞洪区。1952年导沂整沭工程修建了皂河闸、洋河滩闸,1958年又建嶂山闸和环湖大堤,成为滞洪水库。湖水面积为296平方公里(相应水位21.81米),蓄水量达2.7亿立方米。最大宽度20千米,湖底高程18~21米,最大水深5.5米,大小岛屿60多个。是江苏境内第四大淡水湖。
中运河:是一条人控河流,河水流向不定,自然流向为自北向南,南水北调时则流向相反。京杭大运河在宿迁市境内16千米,平均水位30.15米,最高水位32.99米,最低水位28.2米,平均流量12.48m3/s,最大流量422m3/s。中运河宿迁段兼有航运、防洪、排涝、农灌、城市工业供水等多项功能,又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通道。 
古黄河:原名“废黄河”,其由南宋建炎2年(1128年)洪水泛滥冲刷而成,清光绪11年(1885年)黄河改道后,古黄河不再通航。因其主要接纳市区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和沿岸工厂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自然稀释能力差,水源主要靠天然降雨,被称为“废黄河”。 从1998年起宿迁市政府就采取了疏浚、护坡、建污水处理站等措施,并将“废黄河”改名为“古黄河”或称“黄河故道”。其最高水位13.7米,最低水位6.07米。
小闫河:因沿岸有闫庄而得名。小闫河是睢宁县与宿迁市的界河,该河开挖于1950年,西接徐洪河,东入邳洪河,全长27.7千米,其中属宿迁段8.5千米,睢宁段15.2千米,河口宽30米,水深3米,河底高程17米,灌溉面积1.1万亩,排涝面积36平方千米。1978年,兴建新工扬水站,小闫河被切断,古邳镇境内小闫河改称崔瓦房大沟,现小闫河全长约10千米。
人口
民族
原皂河镇境内是汉族的聚集地,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从四川、云南等地女子流入皂河,在境内生产生活,少数民族逐渐增多。
数量
根据全国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皂河镇总人口为41916人,其中男性21575人,女性20314人;总户数11710户,家庭户人口41800人,其中男性21462人,女性20338人,按年龄来看0~14岁为6580人,15~64岁为30262人,65岁及以上为5074人。
根据全国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皂河镇和原黄墩镇总人口为46325人,总人口中0~14岁有9077人,占19.59%;15~59岁有24803人,占53.54%;60岁及以上有12445人,占26.86%。具有区域户籍的43206人,占93.27%;非区域户籍的3119人,占6.73%。
2021年3月,皂河镇境内户籍人口为8.67万人。2021年末,皂河镇常住人口为5.54万。
经济
综述
清道光、清咸丰年间的皂河镇,人口稠密,商业发达,主街道分为南北长街,北街向西为西街,南街向东为东街。从南方来的大批食盐,囤积于北街,北街有盐栈三四十家。山东枣庄、台儿庄一带的煤则从上流运到皂河。西街是粮食街,繁荣时期皂河街上有粮行数十家。这里又是皂河最富有的一条街,大贾富商多居于此。中街是商业区,有商店字号30余家,经营百货、布匹、茶叶、日杂等生活用品。南街多是面食行业和干货、茶食店、茶馆、饭店等。皂河镇上还有两大槽坊,南槽坊陈茂记坊主陈永茂是宿睢地区有名的大地主,拥有土地几十顷,开有酱园、槽坊、粮行、盐行等。北槽坊为季姓所有,行主是拥有几个店面、几十顷土地的大财主。皂河镇上还有一条后街,农民居住,蔬菜、瓜果之类多于此交易。
2018年,皂河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0.7%。
2020年,皂河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8%。
第一产业
皂河镇曾以境内的骆马湖为主要经济来源,骆马湖水产资源丰富,仅鱼类就有56种之多;另外还有青虾、河蟹及数十种水生植物。1994年,皂河镇有近500条渔船专门从事捕捞业,年捕捞量在50万千克左右。以鲫、鲤、银鱼产量最高,年捕青虾也在15万千克以上,现在的皂河镇主要以稻麦轮作、水产养殖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截至2018年末,皂河镇水产养殖规模已达2.1万亩,其中土地流转养殖1.6万亩,在新农、要武、闫集、金庄、袁甸等村居建设国家级水产示范园,拥有千亩以上水产园5家,全镇百亩以上水产大户及专业场社20余户;建设500亩优质稻米基地,采取半年绿肥半年稻虾种植模式,年产值300万元以上。
第二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皂河镇推广新技术,境内工业从无到有,截至1994年,镇属工业13家,形成了酿造、制造、服装、建材为主的格局。主要产品有船舶、胶合板、食酒系列、砖瓦等。皂河镇大部分地处黄墩湖滞洪区,导致皂河镇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截至2017年,境内工业主要有砼厂、桩业、纺织业等,2017年皂河镇对纺织业加大技改投入,新增投资1000万元,扩建厂房500平方米,桩业产值突破2000万元,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
第三产业
皂河镇的商业、旅游业等非第一、二产业类的主要有集市交易额、镇区旅游景点门票收入、每年的庙会等,在2018年皂河庙会吸引了近40万人前来,设摊点超过2000个,各类交易额约4500万元。
交通运输
综述
皂河镇交通便利,250省道、宿黄线、环湖大道等主次干道穿境而过,航运河流中运河在镇区东部蜿蜒流淌;皂河镇距宿迁市区约20千米,距邳州市区约35千米。皂河镇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50千米,距高铁宿迁站25千米,距淮徐高速(G2513)宿迁西互通口17千米,水、陆、空交通比较便利。
公路
250省道:双向4车道,主要途经境内尚营村、魏场村、英庄村、闫集村、闫南村、新农社区、王圩村、谢庄村以及王营村,在辖域中西部由西北—东南方向穿境而过,是连接宿迁市区、邳州市一条重要的通道。
宿黄线:双向2车道,主要途经境内街东社区、街西社区、刘庄村、新农社区、要武村、曹瓦社区、尚营村、魏场村,是皂河镇区西部以及西北部的主干道。
环湖大道:双向2车道,主要途经境内船闸社区、袁甸村、曹甸村、三湾村以及马桥村,在辖域骆马湖西岸,环湖大道路不宽,但车辆较少,辖域内全线无红绿灯。
龙运大道:双向4车道,配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沥青砼路面,全线设古黄河桥梁一座,南接250省道、北接行宫路,全长约1.6千米,为皂河龙运城的“迎宾大道”。
黄墩大道:双向2车道,为原刘闫路(黄洪线)改造而来,因主要连接原黄墩镇区而得名,道路南起250省道、北至繁荣路/黄马线,全长约3千米,沥青砼路面,配有非机动车道,在K2+00处向北路段配有花砖人行道、太阳能路灯。
运河堤路:双向2车道,部分路段双向单车道,主要途经境内七堡村、龙岗村,是皂河镇区东部次干道。
皂八线:大部分路段双向单车道,少部分路段双向2车道,连接皂河镇区—八井村,途经谢庄村、王营村。
皂黄路:大部分路段双向2车道,少部分路段双向单车道,连接皂河镇八井村—原黄墩镇马桥村,其中在皂河镇闫集村境内250省道交叉口处,向北路段已经提升为黄墩大道
航运
中运河:途经皂河镇区东部,属二级航道,可通航1000吨以上船只。
皂河船闸:皂河船闸始建于1951年,老船闸于1988年废除。皂河船闸为三线船闸,其中一号船闸建成于1973年,闸室有效尺度为230m×20m×4m;二号船闸建成于1988年,闸室有效尺度为230m×23m×5m;三号闸2007年竣工通航,闸室有效尺度为260m×23m×5m。三闸均为短廊道对冲消能式输水结构,钢质人字闸门,平板直升钢质阀门,采用液压启闭机启闭,电气控制采用PIC可编程控制系统,规费征收采用计算机联网收费系统,内部实施电视监控系统,全年每天24小时昼夜运行。
公共交通
综述
截至2021年末,途经皂河镇的公交线路有3条,分别是宿迁公交91路、92路、93路,3条线路贯穿境内七堡、龙岗、街东、街西、刘庄、新农、要武、曹瓦7个行政村居,其余18个行政村居暂无公交线路经过。
线路
宿迁公交91路:起讫点市公交调度中心—皂河公交首末站,运行时间5:50—18:00,车辆大部分为金龙客车,内设空调,主要途经皂河镇区西部宿黄线段。
宿迁公交92路:起讫点市公交调度中心—黄墩终点站,运行时间5:50—18:00,车辆大部分为中通新能源汽车,内设空调,主要途经皂河镇区南部的龙王庙行宫、皂河小学,随后向北折与宿迁公交91路共线,之后在皂河公交首末站处继续向黄墩片区方向行驶。
宿迁公交93路:起讫点京杭路公交首末站—皂河公交首末站,运行时间6:00—18:00,车辆大部分为宇通H8系列车型,主要途经皂河镇七堡村、龙岗村的运河南岸道路,然后经街东社区龙王庙行宫处与宿迁公交92路共线,之后止于皂河公交首末站。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清光绪33年(1907年),在卢瀚荫的倡议下,皂河创办了公立崇本小学,办有女生班。民国4年(1915年),卢瀚荫被选为宿迁县教育会会长。卢瀚荫在任期间,曾多次举办简易师范、法政讲习班及小学教育讲习会等,编印《教育会刊》。民国10年(1921年),卢瀚荫在皂河创办了平民识字班,编写《平民千字文》课本。新中国成立后,皂河镇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布局完善,境内曾有皂河高中、皂河初中、各村村小,截至1994年,境内各类学校在校生达到4000余人,后因生源不支等各种原因,皂河高中、各村村小相继被撤销。截至2021年末,皂河镇有1个初级中学(湖滨新区皂河初级中学)、2个中心小学(湖滨新区皂河中心小学湖滨新区皂河第二中心小学)、1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宿迁市湖滨新区黄墩学校)等。
2020年,皂河镇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控制在98%上下,规划建设1个五星级幼儿园。
文体事业
2021年末,皂河镇境内有文化馆1所,体育场(在文化馆后面)1个。文化馆内有图书室、儿童活动室等。
医疗卫生
2021年末,皂河镇境内有医院3家(皂河医院、滨河医院、黄墩医院),村级卫生室25个。
历史文化
地名溯源
据《宿迁县志》记载,早在清康熙19年(1680年),疏浚河道时,此处皆为黑土,取名皂河。因靠近中运河,交通方便,卢盛芝在此兴建了集市,得名“皂河镇”。“皂河”还有一段歇后语:平地挖沟—皂河(造河)。
“皂河”是一条河流的名称,发源于山东郯城的墨河,南入运河,因水底土为黑色而得名。清康熙19年(1680年),总督靳辅开旧皂河,上接泇河。清康熙26年(1687年),靳辅大兴工役开凿中运河,绕宿迁治北直接皂河口,从此商贾航行不绝,皂河地域因此成为大运河南北漕运中的主要口岸,骆马湖及邳、睢、徐等地农副产品集散地。随后皂河地域逐渐成为宿迁西北部经济贸易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曾任河南道直隶州判的卢盛芝,归里后倡议在集市周围筑圩以防贼寇,遂有“皂河镇”之设,于是“皂河”便由河名而衍变为地名了。
赶集
皂河镇境内有4个集市,分别为皂河街(属街东、街西两社区所辖)、黄墩街(属曹瓦社区)、滨河街(属新农社区)、刘甸闸集(属船闸社区),其中皂河街逢集日为农历的三、五、八、十,摆摊设点主要集中在运河路上;黄墩街逢集日为农历的二、四、七、九,摆摊设点主要集中在曹瓦老街西;新农街逢集日为农历的一、四、六、九,摆摊设点主要集中在新农街中心路;刘甸闸集因人流较少,没有固定的逢集日。
非物质文化
皂河龙王庙会始于明代中后期,已有500多年。庙会为期三天,初八“焰火日”,初九“正祭日”,初十“朝山日”。因为正月初九为“正日子”故又称“初九会”。几百年来,庙会由原来单纯的民间祭祀活动,逐步发展演变为集民间祭祀、文化展示和商品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的群众自发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皂河龙王庙会有浓浓的地域文化特色,是每年春节期间宿迁老百姓必须品味的一道“民俗大餐”。
柳琴戏因与泗洲戏淮海戏同源于清代中叶的“拉魂腔”,后经不断改良,演变发展而来,故常称其“拉魂腔”,也有的地方称“拉呼腔”、“拉后腔”等。主要分布在苏、鲁、豫、皖毗邻的大部分地区,“拉魂腔”剧种的不同流派在自身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20世纪初正式定名为柳琴戏。其在宿迁的发展,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宿迁柳琴戏以湖滨新区皂河镇为中心,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口授心传”,得以广泛传播,成为流行于宿迁地区的代表性地方戏之一。柳琴戏主奏乐器为柳叶琴。念白吸取了京剧的发声办法,在充分表现地方方言的基础上,使语言表达更形象生动,表演行式朴实、粗犷、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
著名人物
卢瀚荫(1868-1932):宿迁皂河人,出身贫寒,16岁中秀才,皂河境内教育事业的引导人物。
风景名胜
综述
皂河古镇,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也有气势恢宏的水利工程。皂河镇北部有皂河水利枢纽风景区,景区内主要有皂河抽水站、皂河闸、皂河二站等大型水工建筑物及其附属工程。在皂河镇镇区有龙王庙行宫、陈家大院等景点,其中龙王庙行宫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点,是清康熙23年(1684年),清代帝王到此巡游、了解民瘼,发现此地水患、洪涝严重,无力治理,只能将希望寄于“龙王”,在此修建了“敕建安澜龙王庙”,是宿迁乃至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建筑群。
主要景点
地方特产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1 16: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