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星云,或称为肥
皂泡星云(Soap bubble nebula),或编号 PN G75.5+1.7,是一个位于
天鹅座的
行星状星云。
简介
该星云在天球上位置相当接近
NGC 6888(眉月星云)。该星云由一位业余
天文学家戴夫·朱拉塞维彻(Dave Jurasevich)使用口径16公分
折射望远镜在2007年6月19日和2008年7月6日拍摄到。之后该星云被基思·昆特罗彻(Keith B. Quattrocchi)和梅尔·赫尔姆(Mel Helm)各自独立纪录下来,并且向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报告于2008年7月17日拍摄到编号为 PN G75.5+1.7 的该星云。
星云图像处理
侏罗瑟维克使用Maxlm DL相机操作软件获取了发现
皂泡星云的图片。而修正和处理FITS文档是在CCDStack软件中进行的,一个功能强大的非线性数字化软件DDP stretch帮助了他将非常暗弱的皂泡星云从周围的气体云中分辨出来。Adobe Photoshop的水平调节和曲线调节功能则帮助他完成了最后的修图工作。
发现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威尔逊山天文台(Mount Wilson Observatory)的戴夫·侏罗瑟维克(Dave Jurasevich)2008年7月6日记录该区的天文图片时,偶然发现了这个“天鹅座泡泡”。
业余天文爱好者梅尔·赫尔姆和基思·奎迪罗克也发现这个泡泡。由于该星云浑圆,形似气泡,故被形象的称为“
皂泡星云”,或“肥皂泡星云”。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亚当·弗兰克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实例。球形
行星状星云非常罕见。”关于这个问题,一种解释认为,这张图片是从典型的圆柱状星云的临界截面处拍摄的。它相当对称。实际上,它比著名的仙后座气泡星云
NGC 7635更为匀称。
发现的时刻
侏罗瑟维克(Dave Jurasevich)是当今不多的、正在从普通的观测资料里搜寻
深空天体的业余天文爱好者。他的发现时刻是2008年7月6日的白天。前一夜,他整晚都在具有悠久历史的
威尔逊山天文台进行拍摄,他是那里的管理员。侏罗瑟维克的特长是在Hα波长上的深空摄影。当时,他用Astro-Physics的160毫米
折射望远镜拍摄了8幅曝光30分钟的照片,目标是
IC 1318附近的一块区域。在拍摄过程中,侏罗瑟维克注意到,那里有一个微小、浑圆、形似气泡的天体,直径约为4角分,其形态比仙后座
气泡星云更加匀称。
因为就在经常被选作摄影目标的峨眉星云(NGC 6888)附近,这片
天鹅座的区域非常有名。但是经过仔细的回忆,侏罗瑟维克没有发现任何关于这个天体的资料。由于皂泡星云与峨眉星云有一段距离,又是一片没有明显特征的天区,所以它有可能是被人们忽视了。
侏罗瑟维克想到,他的窄带摄影照片只摄取了一条发光谱线(Hα)的光,很可能记录了一些在以前的照片上并不显示的细节,于是他仔细检查,试图找出一些细节。这一暗弱的光斑似乎是个真实的天体。他转而上网搜索了三种不同的氢区域的星表,但是他什么也没有发现。他又仔细检查了网络上的这一天区的图像,也没有任何发现。即便是在SIMBAD上,也没有任何相关记录,这是最大的已知天体的资料库,拥有所有类型的星表和巡天资料。
于是,侏罗瑟维克意识到这是一个前人未曾发现的天体,于是他向
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天文电报中心(CBAT)发送了电子邮件。CBAT设在哈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自19世纪80年代就专门负责发布新的天文发现。
正式确认
网上的天文爱好者论坛很快就因为这个发现而沸腾起来,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侏罗瑟维克的照片获得披露。很碰巧,在侏罗瑟维克拍摄照片11天后,两个加利福尼亚的业余爱好者也用同一波段拍摄了这个星云的。尽管只是一个初步的报告,但侏罗瑟维克发往CBAT的电子邮件对于确认谁是第一个发现者起到了关键作用。
提交了发现报告后,侏罗瑟维克又给出了一份长42页的详尽描述,内容包括了专业天文学家评价其发现归属权所需要的一切资料。
从报告交递到CBAT的那一刻起,侏罗瑟维克就进入了一个对业余天文爱好者全新的领域。侏罗瑟维克的报告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但是对于整个评审过程花费如此之长侏罗瑟维克却没有心理准备。
经过漫长而曲折的努力与等待,CBAT终于在2009年7月16日公布了这个天体正式命名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