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藩部要略》是一部有关清朝
外藩诸部主要是蒙古部落的编年史著作,清朝祁韵士著。全书共十八卷,包括内蒙古要略、外蒙古喀尔喀部要略、厄鲁特要略、回部要略、西藏要略等五部分。
张穆增改,除印成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筠渌山房刻本外,后还有
光绪十年(1884年)、三十二年(1909年)刻本。
《皇朝藩部要略》主要叙述的内容是清朝征服与统一内蒙古49旗、外蒙古喀尔喀部、厄鲁特、回部、西藏等边疆地区,将这些边疆领土纳入到清朝版图,以及清朝对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实施有效主权管辖的历史进程。纂修的目的主要是强调“我国家开基定鼎,统一寰区,蒙古四十九旗,及外扎萨克喀尔喀诸部,咸备藩卫,世笃忠贞,中外一家,远迈前古”,即清王朝实现其“大一统”的丰功伟绩及其对“
外藩”统治的合法性。并且盛世修国史,继往并开来。
《皇朝藩部要略》系作者参与官修《蒙古王公表传》的同时,利用所见之内府典籍官档,编著成稿。死后其子祁寯藻复请宝山毛岳生为之整理编次,江阴宋景昌补表,最后由平定
张穆校补审定,并加入若干案语,刊刻行世。全书包括内蒙古要略二卷、外蒙古喀尔喀部要略六卷、厄鲁特要略六卷、
回部要略二卷、
西藏部要略二卷,分别编年记载了内外蒙古和新疆、青海地区蒙古各部,以及
哈密、
吐鲁番、
南疆诸回部(回族)与西藏各部源流、分布状况、地理环境、归清始末及封爵、建置等事。末附内蒙古、外喀尔喀、
河套以西各部、不列外藩各部四表,按年月列人
后金(清)兴起以迄乾隆末年蒙、回、藏各部首领职号爵名、世系、受封或袭爵日期。
此书重点是记述清廷统一西北边疆地区过程及其颁法律、稽户口、编
牛录、立屯田、设官治理等各项行政设施。对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笼络安抚西北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出兵平定
噶尔丹、
策妄阿拉布坦、
噶尔丹策零、
罗卜藏丹津、
阿睦尔撒纳、
霍集占等之叛,叙述尤详。对于一度迁居额济勒河(今俄罗斯
伏尔加河)下游的
土尔扈特部返归新疆的情况亦有相当决。可供研究清代前期北方民族关系史参考。惟对各少数民族内部情况及其社会生活与习俗等较少记载,且材料不出官档,一味颂扬清廷功绩,内容不免显得较狭。
作为清代私家最早撰写的一部在较大范围内全面记载当时西北部边疆民族史的著作,此书在原始材料的梳理上尤有开拓意义。据作者自订年谱,当其纂修《蒙古王公表传》时,颇苦于文献散乱,“虽有抄送旗册,杂乱纠纷,即人名亦难卒读,无可作据。乃悉发大库所贮清字(
满文)红本督阅搜查,凡有关于外藩事迹者,概为检出,以次复阅详校,择其紧要节目,随阅随译,荟萃存作底册,以备取材,每于灰尘坌积中忽有所得,如获异闻。积累既久,端绪可寻,于是各按部落条分缕析”。“又以西北卜带山川疆域必先明其地界方向,恭阅《皇舆全图》,译出山水地名以为提纲,其王公等源流支派,则核以理藩院存世谱,订正勿讹,如是者八年而书始成”(见祁寯藻“后跋”)。故书中所记事迹年代,大多有较可靠依据,并受到当时学界普遍的重视。史地学家
张穆的《蒙古游牧记》便是在此书的直接启发下写成。
祁韵士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其父曾任过训导、教谕等职。祁韵士二十八岁中进士,授
翰林院编修,曾历任国史馆编修官、右春坊右中允、户部主事等职。他创立了《蒙古王公表传》,撰成《西陲要略》、《皇朝藩部要略》等,其著作被译为俄文、日文等行于海外,影响颇大,为我国西北地志学奠基人。
张穆(1805-1849)山西平定(今山西平定)州阳泉山庄人,出身于封建
士大夫家庭,祖父和父亲均为清朝进士。
张穆谱名瀛暹,字诵风、蓬仙,一字石州,又署石舟、硕洲、硕州,别署季泄、季翘、惺吾,自署□斋居士,晚年称靖阳亭长。自幼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喜读儒先学案诸书,能诵六艺、百家之言。道光十一年(1831)成为优贡生,次年考取正白旗官学汉教习;后以知县候选。
张穆博学多闻,熟悉诸经小学和历史地理,一生侧重研究蒙古和西北舆地之学。学术活动大体可分三项内容。一是从事一般学术研讨与交流,讲经读书,或填词作赋,或与师友、弟子登高赏雪,饮酒作诗,或聚众谈六经、明九数。第二项活动内容是
张穆晚年的主要学术活动,即从事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包括蒙古地区史地的研究。其主要成果是编纂《蒙古游牧记》,完成十二卷,末四卷未来得及排比,早逝于道光二十九年。死后,由
何秋涛“
补辑”、“
补注”完成此书。其次是复审、改定祁韵士的《皇朝藩部要略》、《西域释地》、《西陲要略》以及宋景昌的《藩部世系表》。第三项活动是为其师友和学者整理、编辑、刊刻、续刻文章、文集和金石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