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收藏家,跨国公司中国执行董事,世界八大洋酒公司在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顾问和惟一授权的洋酒鉴定师。导演
高希希正在投拍的《三国》兵器顾问,西洋古董手表首饰鉴赏家,拥有袖扣最多的玩家之一,是多家收藏及时尚杂志的专栏作者,坚定的动物保护者,慈善晚会上的常客。
人物经历
皇甫江对刀和剑并不陌生——他的父亲曾经是沈阳刀具刃具厂的热处理和锻造专家,年幼时他看过父亲和工人把各种高温的刀具放进不同液体中进行淬火处理的过程,让他对钢铁的制作有了最初的认识。但是他父母虽然研究和制作刀具刃具,却从来没有收藏的爱好。上学的时候,皇甫江也和许多男孩一样是个热切的武侠小说迷,电影里的
李小龙、姿三四郎,
金庸、
古龙笔下的人物激发了他很多美妙的想象。那时候他就开始喜欢阅读有关刀剑的历史、掌故之类的书,还去军博看过实物,按照他的话说这时候对刀剑的了解还“比较玄,没有对实物的感受”,一方面当时没多少地方能看到刀剑——这属于管制品,另一方面也没有钱。直到几年后,他在法国一个朋友的城堡中作客,主人向他展示了他的
阿拉伯弯刀及其他刀剑的收藏,按历史序列排下来的那种阵势让皇甫江备感震撼,他体会到这是一种收藏,也是一种文化。
他第一次购买藏品是在1998年7月4日,当时他和父亲一起到西雅图一个古董店里商谈买那把德国
索林根刀,699美元,他已经谈定了价格,但是父亲那代人习惯从成本、质量看问题,觉得这种刀并不值这个价,也不实用,所以两个人当场发生了争执,父亲一怒之下掉头而去,皇甫江花光了所有的现金,只好一个人抱着刀沿着公路往家里走,从中午开始沿着西雅图到贝尔威路上走了好几个小时,回家后已经是黄昏,家人急得都要报警了。虽然父母并不赞成他的收藏,但是做古玩生意的姐姐、姐夫却对弟弟买来的刀剑产生兴趣,第二天是姐夫用信用卡借钱给他买了一批刀剑。幸运的是,皇甫江很快发现这也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他把那批东西又卖出去赚了钱,很快就把姐夫的钱还了。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和家人走上了刀剑收藏的路。他承认,自己开始的时候最喜欢那种外观漂亮、做工精致的新做的工艺刀剑,然后喜欢西洋刀剑以及日本刀剑,但是一年以后,他就喜欢上中国刀剑,这里面既有对自己母文化的亲切感,也是因为他在收藏上的精明和“争强好胜”,“因为外国刀剑收藏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很多博物馆、私人的收藏都很成系统,我怎么也赶不上别人,而中国刀剑简直便宜得不可思议,我就开始转向这个方面了”。
当时,国外的古董店里流行的西洋和日本的刀剑,中国古董刀剑很便宜,而在国内,这更是一个偏门,绝少有人收藏这些看上去锈迹斑斑的玩意,也几乎没有什么研究著作,皇甫江说这反倒是好事,没有人误导,也没有书画瓷器行那样多的旁门左道、坑蒙拐骗——当然,现在刀剑行的假货也多起来了。七八年前他到山西,一个农民往往会抱出一大捆锈迹斑斑的出土刀剑,而他根本不用手去挑,随便用脚扒拉出一堆说自己要了,平均下来一根才几十块钱,而现在,据再去那里买东西的人说,农民们给出的报价几乎和
苏富比拍卖行上的出价一样,动辄几万几十万。
皇甫江把自己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收藏上。在最狂热的时候,他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文物店、古物(旧货)市场,每月经手的刀剑成百上千,也曾经用环球飞行方式展开收藏行动——用了大约一个星期,他从广州出发,沿美国—德国—马来西亚—香港—广州转了一周收购回9把古刀剑,其中包括一把他心仪已久的波斯水纹
大马士革长刃和一把中国古剑。他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信息网络,世界主要古董市场上的中国刀剑交易他都能在二十四小时内知道。如今他们家族收藏的中国钢铁古董兵器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均可媲美世界上任何
国立博物馆和私人藏馆。另外,他还拥有除
北京故宫博物院外最多的清代皇室刀剑。
随着藏品越来越多,他的心态也从“猎奇”走向更为深入的研讨和探索,1999年在国内率先创办了以
中国古代兵器为主要讨论对象的——“
拔刀斋刀剑天下论坛”——之所以取此名,是因他曾迷恋日本动画片《
浪客剑心》的主人公“拔刀斋”,吸引了一大批刀剑爱好者一起讨论中国刀剑,甚至还启发了当代铸剑师的锻造之路。这里让他找到了更多的知音,给他以后纂写全球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刀剑的《中国刀剑》一书不少助益。
从收藏到写书,他戏称是“逼上梁山”,在收藏的时候他就注意到日本、欧美对
日本刀、
西洋刀剑的研究相当完备,而对中国刀剑尤其是汉以后的钢铁刀剑,不仅国外几乎没有人注意,国内的研究也寥寥无几,在国内的几家国家级博物馆中,除极少的汉以前和清之后的钢铁刀剑外,几乎无法找到其他朝代具有代表性的藏品。所以他决心自己写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刀剑精华的书来进行普及,让收藏家、研究者有一个最基础的指南。书里他以自己和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藏品为实例,详细论述钢铁刀剑的形制、种类、沿革发展、材料、制造、装饰工艺等,是对他十年来的收藏的一个总结。
在世界各地旅行,他总是要进当地的博物馆看看兵器展览,在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巴黎法国
军事博物馆、英国利兹皇家军械局、日本大阪四天王寺内和
奈良正仓院等处都有中国珍贵兵器的陈列,让他感慨的是这些藏品都已经得到很好的研究,相形之下,国内的博物馆无论在数量、种类方面,还是在资料、说明方面,甚至在陈设、保养方面都非常不尽如人意,比如在沈阳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仍藏有部分清朝皇室刀剑,但其中的大部分并未对公众开放,展出的只是一小部分,介绍资料也过于简单。
爱名刀,也爱残剑
虽然有皇帝佩刀如此骄人的藏品,但皇甫江最爱的藏品却是富有士人气度的一把隋剑“白云”。
他2004年在
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店里看到这把品相近乎完美的隋铁剑,花费两万元买下后就成为至爱。此剑平肩直身,窄刃厚脊,血槽内则有错银云文,白云得名于此。喜好古典诗歌的他常常因此想到“白驹过隙”的典故,勾起万千寂寞。
他也酷爱明代糙面花纹剑,喜欢用手去感受剑身上流水、卷云形状的花纹。可惜,流传下来的古剑多数剑体锈迹斑斑,有一些古董商人乃至藏家为了好看,常常会进行
机械抛光或者化学处理,剑身发亮了往往也把花纹弄得面目全非。皇甫江最反对机械抛光,“元代以前的刀剑,往往因历时太久,锈蚀过厚而应避免打磨,只能稍加表面处理,防止锈蚀继续渗入,而明清古刃如果锈蚀不太深,有条件的剑身才可以进行除锈、研磨处理”,有时候他也会自己动手研磨,用自己的手指、眼睛、耳朵体会那逐渐渗透的美感,让一把锈迹斑斑、貌似平淡无奇的“庸品”再现光彩。
只是他的收藏太多了,许多他还从来没有仔细看过,绝大多数剑迄今也没有打磨,因为他认为现在的研磨工艺还不够完美,他宁愿再等。
收藏刀剑,他不仅重视品相的完整,更在乎刀剑的材质、工艺和历史价值乃至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即使破烂得连剑柄都没有的一块锈铁,也可以感悟到一些什么。其实,汉朝以后剑就逐渐脱离战场,从杀戮的武器和身份的象征逐渐升华为仁爱、义战、理性、睿智和诚信的象征。
在他看来,与印度及伊斯兰刀剑、
马来诸族刀剑、
日本武士刀和
西洋刀剑,并称为“世界五大名刃”的中国刀剑最有君子之风,比如“中国剑多为软剑,柔、韧、利。它不如波斯马刀凶险,利用马的奔跑速度取人首级于无形;也不如
日本刀的盛气凌人,双手握刀,每一击都竭尽全力,力求必杀。中国剑讲究单手执剑,飘逸无形,以柔克刚。高手对决,剑尖所指之处,多属要害而非致命部位。一剑挑破对方手腕,击落兵器,即退后收手,还剑入鞘,多不置人于死地”。
为国外的洋酒做知识产权保护律师,快意恩仇的血色浪漫则已经为法律条文所化解,但至少,他小时候的武侠梦实现了一半。
收藏故事
皇甫江曾和创下天价的“宝腾”腰刀失之交臂。这把乾隆御制
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最早出现于2005年德国
赫尔曼公司的
慕尼黑拍卖会上,估价才6000
欧元,还曾在收藏圈内外掀起真伪和价值的大讨论,皇甫江是少数认定物有所值者。他让自己的姐姐进行电话竞拍,给出的是10万欧元的心理价位,等拍卖完姐姐打来电话时他还翘着腿等好消息,不料现场不足两分钟竞价超过70次,价格从起拍价6000欧元攀升近二十倍,结果一位德国私人藏家以114000欧元拿下,让皇甫江心疼了好一阵。
之后他还曾飞赴德国到赫尔曼公司观摩、抚摸这把
宝腾腰刀。2006年4月10日,这把刀又出现在香港
苏富比拍卖公司举行的“宝腾隆盛——乾隆珍宝及德安堂白玉收藏专拍”中,最终以4604万港元成交,不仅刷新了中国御制工艺品世界拍卖纪录,同时也创造了当时世界古董刀剑拍卖的最高价格(今年6月
拿破仑曾经使用过的一把镶金佩剑在巴黎拍出480万
欧元,创造了新纪录),还带动了中国古代刀剑收藏热。
千里买下抗日大砍刀
2001年12月,喜欢上网浏览刀剑信息的皇甫江看到当时正在
河北保定博物馆进行“中国古代兵器展”的展讯,于是立即从广州赶到河北保定参观,赶到那里才发现兵器展已经结束,但在展览简介上看到对一把民国期间打造的中国长柄大砍刀的描述,“此刀为民国期间打造的中国长柄大砍刀,抗战时期在一次战斗中砍下了三名
日本侵略者的头颅,成为功臣刀。该刀尺寸长,重量大,刀口锋利,非武人不能使用,另外该刀的刀柄部装饰芦苇条精细编织,实为独特”,从那缺口累累的刀刃上,皇甫江似乎看到了抗日战士的奋战场景,他当即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它买下来,最终花费了当时高于市场价三到四倍的价格购买下来。
后来不少河北保定的刀剑收藏者都想从他手中买回这把刀,理由是这把刀是河北保定
抗日战争历史的见证。但是同样珍视那段历史的他,也始终没有考虑过将该刀出售。此外,他还收藏有著名的29军
大刀队所用的武器,刀上还刻着“杀尽倭奴”四个大字。
1000张照片合成一把剑
为了《中国刀剑》中的配图,皇甫江曾多次专程奔赴世界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拍卖会搜寻文字、图片资料,他提供的图片就超过万幅。可惜,由于他的摄影技术不佳,且数年前手里的相机也不很专业,所以重复返工是常有的事情。仅汉
櫑具剑部分,为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三年内前后五次去
伦敦大英博物馆拍摄,博物馆中的刀剑藏品多放置在
玻璃展柜中,从拍摄来说有距离太近、太黑、反光等困难,而闪光灯和
三脚架等多不允许使用,往往只能拍摄局部照片,所以对那些名贵古董刀剑他累计拍摄成百上千张照片,让编辑选用或者组合成一把比较完美的照片出来。如法国国家
军事博物馆中的乾隆皇帝御用宝剑,从2003年开始他曾经先后六次到巴黎参观,对着那把剑拍摄了不止千张照片。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