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派
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创立的京剧武生艺术流派
盖派是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创立的京剧武生艺术流派。作为一代京剧武生泰斗,盖叫天的盖派艺术属于南派短打武生,曾经获得“第一勇猛武生”的称誉。南方短打武生大都宗法盖派。盖叫天的“武松戏”尤为精彩,人称“活武松”。​
艺术特色
盖叫天曾习武术,将武术的功底作为武打技艺的基础,又博采前人之所长,融会于自己的表演之中,故盖派的武打独具一格。中年以后,风格有所变化,讲究武戏文唱,于稳练从容之中兼有脆率利落。表演方法根据剧情及人物性格而各自不同,善以丰富变化的武打和造型表现不同的人物。同一人物在不同剧目中的塑造方式也不相同,如武松在《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蜈蚣岭》各剧目中的神态、武技都有所区别,比较清晰的勾勒出了武松思想变化的脉络,树立了可信的英雄形象,有“活武松”之誉。
盖叫天在剧目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早年曾创演一批独有戏,如《乾坤圈》、《劈山救母》、《伏虎罗汉》、《乌江渡》、《普陀山》、《四大金刚战悟空》等,并对剧目的兵刃、武打技巧、服装甚至舞台美术都有所创新,如《乾坤圈》中的哪吒的耍圈,《四大金刚战悟空》中的弹琵琶、耍青龙、耍宝伞,《劈山救母》中沉香耍斧先变斧杆再变红绸,《普陀山》中黄龙真人转瞬间由人变龙等表演。在《乌江渡》中还改革了项羽的服装与扮相,都很火炽、新颖。盖叫天在北方学艺,南方成名,南方武生戏大都宗法盖派。
盖派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精、气、神的完美统一。作为京剧武生,往往重技艺、重程式,有着“演程式而不演人物”的缺点。盖叫天特别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精神境界的展现,指出:“精、气、神是三者合一不可分的,一切动作都不能离开精气神。”他还提出“威而不猛、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方才合乎武生品局。”
他的武戏是武戏文唱,每个人物的一戳一站,都不离人物的性格与剧情。他擅演全部《武松》、《一箭仇》、《恶虎村》等剧目,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熠熠的古代英雄形象。他表演的武松,性格鲜明,形象丰满,在场面起“五击头”锣鼓中一手拽着哨棒出场亮相,威武中透出一种英俊气概。由于演的是醉后的武松,因此他的脚步有点儿踉跄,但却又步步踩在锣鼓点上,以突出“酒醉心明白”的情状。
如此以来,精气神就统一了,舞台动作与人物性格也统一了。在全部《武松》中,盖叫天还有层次地展现了这位英雄在坎坷的人生道遭遇中性格逐步发展乃至成熟的过程。此外,盖叫天在演吕布时,通过水袖、台步、眼神等生动地揭示出人物的勇、美、骠中带贱的个性。
盖派艺术十分讲究造型美与动态美,无论扮相、动作、步法、身段、舞蹈、开打,都刻意追求美。盖叫天在设计人物造型时,恪守“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的准则,又运用“要正,正中求草”,“要圆,圆中求方”等艺术辩证法使舞台形象具有雕塑美、动态美及节奏感。无论是《狮子楼》中武松前弓后箭步、背手执刀的亮相,还是《恶虎村》中黄天霸鹰展翅的身段,都显得光彩照人,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在《武松打虎》中,他一手用力伏虎,一手挥拳欲下,似有千钧之力,不仅神采飞扬,而且观众无论从四面八方看去,都是一种威武英俊的造型。《十字坡》中武松与孙二娘摸黑格斗,盖叫天用左右擦拳、左右栽拳,先探身、后上步,一个身段紧接另一个身段,每个身段都表示了当时人物的心情,同时又处处给人以美感。
盖叫天还善于运用甩发、髯口、鸾带、罗帽等优美动势,呈现一种像草书一般的动势美。欧阳予倩曾称赞盖叫天:“他的形体动作精炼到难以形容:生动、灵活、飘逸、刚健而准确的动作构成舞蹈的美,表现出勇敢坚定的形象。就舞姿而论,他无论演什么戏都有其独到之处。刚劲有如百炼钢,也可以柔软得象条绸带子;快起来如飞燕掠波,舒缓之处像春风拂柳;动起来像珠走玉盘,戛然静止像奇峰迎面。”
代表剧目
盖叫天一生排演了《年羹尧》、《乌江恨》、《西游记》、《七擒孟获》、《劈山救母》、《就是你》、《武松》等许多新编戏,这其中,有连台本戏,有根据外国小说改编的戏,也有老戏新编或整理加工的戏。每演新戏,盖叫天必有新招,必有足以吸引观众的新鲜玩意儿。他在《乌江恨》中演的“霸王别姬”,与北方杨小楼、梅兰芳合演的完全不同;在《西游记》中更是开创了南派盖派猴戏的先声。
盖叫天擅演整部《武松》,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鸳鸯楼》等。
盖派代表剧目除《武松》外,还有《三岔口》、《白水滩》、《一箭仇》、《洗浮山》、《鄚州庙》、《闹天宫》等。
流派传承
盖叫天之子张翼鹏、张剑鸣(小盖叫天)、张二鹏均工武生。张翼鹏也是武生中的奇才,创造了很多高难武功技巧,可惜英年早逝。
盖叫天的艺术难度太高,后人难以超越。盖派艺术,在京剧舞台上也已经近乎绝技。当年盖叫天的很多绝活已经难觅踪影,而后人寥落也使得盖派艺术逐渐成为了冷门流派。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8 23:10
目录
概述
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