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官记是著名
长篇小说《
夜谭十记》其中的一篇,作者马识途。讲的是“县衙门改名叫县政府”、“知事大老爷叫县长”时的故事。
姜文的《
让子弹飞》
改编自《盗官记》。
《盗官记》的故事原型在文化环境剧烈变迁后的并无甚瞩目之处,在消费文化大行其道的如今,一个平民英雄、
绿林好汉的传奇故事已经激不起现代人的万丈豪情了。假设搁在老百姓水深火热的几十年前,故事持有的情感内涵与世道反思,笃定能
轻车熟路地驾驭底层人民的群体性共鸣,不乏成为讽世杰作之可能。
故事框架并不复杂,讲述了一个懵懂少年的家人被当时的
大地主豪绅迫害致死,少年成人后自立山头,招兵买马,劫富济贫,钻了当时世道弊端的空子后由盗成官,最终
手刃仇人的故事。而故事结尾的悲剧回归——“张牧之”被戕害——是在意料之中的。这样的悲剧结尾无疑更契合作品的讽刺意味,可以更夸张点说是为了达到
悲天悯人,警世疾呼的目的。故事只是个
皮囊,皮囊中的血肉才是作品的精神内核。
作者
马识途说:“《盗官记》中的土匪
张牧之虽然没有人物原型,但他是我所知道的很多人的合体。那时候官匪一家,杀人放火后招安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有些土匪出身贫民,是被生活压迫得没有办法才上山为寇,也有很多人后来去干革命,为老百姓出头。当时的确有很多地方在买官卖官,
成都人民公园在以前就是一个很有名的卖官的地方。小说里县长落水的事情也是真实的,当年川东一位县长在刚上任的时候就掉到水里去了,我觉得很有意思,就用在了故事开头。”马老说。
《
夜谭十记》以战争年代四川偏僻县城的十个穷公务员为主体,以闲暇
摆龙门阵为载体,透过故事看清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当时政权下的黑暗与不公,展露官场上丑态百出的官僚与地主的贪婪与愚蠢,体现普通民众是如何在压榨与欺骗下艰难而麻木的生存,人与物、事与势融为一体,活脱脱一幅川人众生相,衍射出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艰难时日。可谓是书奇事则可愕可惊,志畸行则如泣如诉,论民故则若嘲若讽。姜文电影《
让子弹飞》就是改编自《
夜谭十记》里的《盗官记》。
马识途,原名马千禾,1915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
忠县(现属重庆市)
石宝乡一书香门第。早年即投身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曾参加“一二崰”学生运动和战争,并领导了昆明“一二0”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四川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厅长及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科委副主任,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自1935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
清江壮歌》、《
夜谭十记》、《
雷神传奇》等;短篇小说《
找红军》、《接关系》、《最有办法的人》等;长篇纪实文学《
沧桑十年》等。
马识途“在巴蜀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和作用”,被认为“是继
郭沫若、
巴金、何其芳之后最具影响力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