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业华
教授
盛业华,男,1965年8月生,安徽省庐江县人。1986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测量专业,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工程测量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工程测量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7月起在中国矿业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工程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2001年7月-2003年8月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9月调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工作。
主要成就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理学会gis分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尤其是虚拟地理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盛业华教授针对空间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瓶颈—空间数据问题,提出了运用数学形态学理论和方法对地图扫描图像进行处理的思路。结合提高地图扫描图像要素提取识别处理速度、准确性的需要和地图自身的特点,对数学形态学的形态变换模型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地图要素提取与识别形态变换模型和算法。在采煤驱动下矿区土地生态系统演变的监测技术方面提出了综合利用遥感、gis和gps技术进行煤矿区土地生态系统演变的综合动态监测与分析评价,解决了多源、多分辨率航空和卫星遥感影像的融合、土地生态系统演变信息的提取问题;主持开发的矿区资源环境信息系统(mreis),已成功地应用于矿区土地生态系统演变的分析评价、模拟及重建的决策规划。盛业华教授在ica、《测绘学报》、《中国图像图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ei检索10篇,出版研究专著3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3部。研究成果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
近期动态
近年来,主要从事三维空间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工作。在数字近景摄影立体影像匹配方面,提出了基于灰度投影的匹配方法和基于Delaunay三角网与核线约束的匹配方法;针对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以及数字地面摄影测量得到的地物三维点构建三维表面模型方面提出了分块建立三维表面TIN模型和基于拓扑的整体拼接方案。结合地学领域的分析操作需求,提出了语义无关的三维矢量数据模型统一集成组织模式以及内存组织与外存结构相统一的复合索引方法。
科研简介
近年来,在三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主持开发了集CCD相机、线阵三维激光扫描仪、GPS和INS等先进仪器设备于一体的车载自动三维空间数据获取系统,实现对地理空间所需的地物三维数据、纹理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建模,提出了分块建立三维表面TIN模型和基于拓扑的整体拼接方案。在三维矢量数据模型的研究方面,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语义无关的三维矢量数据模型统一集成组织模式,为三维矢量模型的快速拓扑构建、数据对象组织以及相关功能操作的实现搭建了统一的框架平台。在地学分析模型与GIS集成研究方面,解决了具有部分边界约束的地理空间剖分离散为规则六面体的方法,并成功地运用于三维空间大气污染的扩散和分布模拟。
盛业华教授在SPIE、《测绘学报》、《中国图像图形学报》、《光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EI检索20多篇,出版研究专著4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6部。研究成果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劳动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国家测绘局优秀教材二等奖(1999年)、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ZL92-2-18548.4,1993年)。
目前盛业华教授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地学机理与过程模拟分析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研究(40671147),2007.1-2009.12,负责人;
(2)国家“863”计划课题,基于非流形理论的地下空间实体三维GIS关键技术研究(2007AAZ236),2007.7-2010.6,负责人;
(3)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支持地学机理与过程模拟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20060319004),2007.1-2009.12,负责人;
(4)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基于激光点云与影像数据融合的数字城市三维建模技术(07-A-010),2008.1-2009.12,负责人
(5)江苏省高校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移动三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07KJA42005),2007.7-2010.7,负责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02 19:41
目录
概述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