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朝鲜列传》《索隐》注
真番为“东夷小国,后以为郡”,则真番郡即设在真番族的居住区。真番郡的位置学者们认识不一致,但考虑到
乐浪郡以南是
箕氏朝鲜的后裔建立的韩国、临屯郡以南是从
马韩分立出来的辰国,则真番郡只能在
三韩以北,大致在今韩国北部,
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罢真番郡,并入乐浪郡。
《史记·朝鲜列传》《索隐》注
真番、
临屯为“东夷小国,后以为郡”,则真番、临屯二郡辖区分别是原真番国、
临屯国的领地。《史记·朝鲜列传》称
卫满“稍
役属真番、朝鲜蛮夷”,真番在此处显然是用作族称的。究竟是真番族得名于真
番国,还是真番国得名于真番族已不可考知,但真番郡是因为设在真番族聚居的真番国故地而得名,则是没有问题的,真番郡的主体民族即是真番族。真番郡的位置学者们认识不一致,但考虑到
乐浪郡以南是
箕氏朝鲜后裔建立的韩国、临屯郡以南是从
马韩分立出来的辰国,则真番郡只能在
玄菟郡以北。《史记·朝鲜列传》载:“自始全燕时,尝
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则真番国中早就有中原人进入,说明真番郡居民中也有汉人。
《后汉书·东夷传》称:“
昭帝始元五年,罢
临屯、
真番,以并乐浪、玄菟。玄菟复徙居句骊。自单单大岭已东,
沃沮、
秽貊悉属乐浪。后以境土广远,复分领东七县,置乐浪东部
都尉”,证明乐浪东部都尉辖区有沃沮、秽貊两族。武帝灭
卫氏朝鲜时是“以沃沮地为玄菟郡”,则
秽人原来隶属于临屯郡。《后汉书·东夷传》在“昔武王封
箕子于朝鲜”之前提到:“秽及沃沮、句骊,本皆朝鲜之地也”,证明秽人、
沃沮人与句丽胡原是
箕氏朝鲜的属地,后一度独立,卫氏朝鲜对此地区的征服实际上是对箕氏朝鲜故地的恢复。而真番国的情况与此不同。在战国时期燕国最强盛时,真番国已经存在,并且与朝鲜相提并论,显然不是箕氏朝鲜的属国,所以,
真番当是
卫氏朝鲜新征服的领地。汉武帝所设四郡,实质上就是以
古朝鲜本土为一郡,
将卫氏朝鲜后征服的真番设为一郡,将先后臣属于箕氏朝鲜与卫氏朝鲜的属地分为玄菟与
临屯二郡,
玄菟郡统辖句丽蛮夷与
沃沮,
秽人则主要隶属于临屯郡。
临屯郡后并入
乐浪郡,当与乐浪郡相邻。乐浪郡大体上为今
大同江流域西至海的地区,北为辽东郡,则
临屯只能在乐浪之东,也就是单单大岭以东乐浪东部
都尉的辖地。《三国志·魏书·东夷传》称:“自领以东七县,都尉主之,皆以秽为民”,可见,临屯郡的主体民族为
秽人。《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在秽传中指出“今朝鲜之东皆其地也”,
沃沮属乐浪东部都尉,可“自领以东七县,都尉主之,皆以秽为民”,说明沃沮是秽人的一个分支。从这个意义上讲,单单大岭以东都是秽人的分布区。则
昭帝始元五年所进行的郡县调整,就是把所有秽人的分布区都划入乐浪郡,在此以北的
真番人、句丽蛮夷则属于
玄菟郡。因为玄菟旧治沃沮城,在
沃沮人,也就是
秽人的分布区,所以才“徙郡句丽西北”,总之,不论是汉武帝灭
卫氏朝鲜以后设四郡,还是
汉昭帝对四郡进行的并省,都是立足于当地民族分布格局基础之上的地方设置。《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在记载汉武帝设四郡之后接着说:“自是之后,胡汉稍别”,可见,四郡乃至后来的二郡建置,一方面体现着当地的民族分布格局,另一方面也对这种民族分布格局起着定型的作用。随着
夫余人的南下立国、
高句丽族的形成,此地区民族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行政建置存在的基础发生了改变,建置格局自然也就不得不随之变化,这也是魏以后此地区的建置不同于汉四郡的根本性原因。
汉武帝
刘彻为防御匈奴,加强了北方
边郡的守卫。元朔元年(前128),一度在辽东塞外置
苍海郡,但三年后即罢撤。元封二年(前109),武帝令涉何出使朝鲜,召谕其王
卫右渠(
卫满之孙)。涉何在归途中杀死护送他的使者,诡称斩朝鲜将以邀功。这种错误行为引起了汉与朝鲜的武装冲突。武帝遣
杨仆将水军五万自齐跨越勃海,左将军
荀彘将陆军自辽东南下渡
鸭绿江,夹击王险城。次年夏,
荀彘始击败朝鲜军,陷其都城。
汉在其地设置四个郡:
乐浪郡(或谓因古时东方有“良夷”之称而得名),以王险城为中心,统治鸭绿江(古称
马訾水)以南、清川江南北■最富裕的地方;也就是
箕氏朝鲜几世纪以来所统治的地方;临屯郡,统治以■貉为主体的部族,在乐浪郡以东;
玄菟郡,统治东临
日本海的
南沃沮部族;真番郡,统治乐浪以南的
真番部族。
四郡的土地包括半岛的绝大部分,只有东南角名曰
辰韩的一小块地方尚独立。
昭帝始元五年(前82)罢真番郡。元凤六年(前75)又罢临屯郡,同时把
玄菟郡从
图们江南的旧地移至鸭绿江北、辽东郡东,其治所在
浑河上游、辽宁新宾附近,仅领三县,从此
乐浪郡便成为朝鲜半岛上的主要汉郡。西汉时领县二十五,东汉时减至十八。
汉末,
公孙康据有辽东,割乐浪郡之一部分置
带方郡,领县再次减少。自乐浪始置郡,至为
高句丽所并,前后凡四百余年(前108~公元313)。在这样长的时间内,汉文化大量输入朝鲜,不仅见于文字记录,而且从朝鲜境内许多
汉墓出土的封泥、印章、兵器、漆器、织物以及瓦当等,也能充分证明。同时,朝鲜古文化也输入到了辽东、辽西及幽州各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