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骨鱼次亚纲均是淡水鱼。它最早出现于中三叠世,白垩纪时逐渐取代了全骨鱼,并且日益发展,整个
硬骨鱼类的90%属于真骨鱼。
最早出现于
中三叠世,
白垩纪时逐渐取代了全骨鱼,并且日益发展,整个
硬骨鱼类的90%属于真骨鱼。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头骨骨化,脊椎骨完全骨化。舌接型。鳞片几全为骨鳞——圆鳞和栉鳞。少数种类无鳞。有鳞者,呈叠瓦状排列。正型尾。胸鳍基鳍骨平行排列,无辐鳍,有皮质鳍条。
真骨鱼种类繁多,它们主要繁盛于新生代,中生代的化石甚少,因此它们的分支进化关系了解得很少。
真骨鱼类最早可能起源于
三叠纪,但是真正的化石记录只见于侏罗纪的晚期,从材料来看,
侏罗纪晚期种类已相当多了。
德国巴伐利亚上侏罗统海相层中发现的Leptolepis Agassiz(
薄鳞鱼)是真骨鱼类的著名早期代表,脊柱已经骨化了,骨质圆鳞,闪光层极薄。我国浙江东部上侏罗统的真骨鱼类化石丰富,种类也多,归入薄鳞鱼目的有Pingolepis Chang et Chou(秉氏鱼);归入鲱形 Mesoclupea Ping et Yen(
中鲚鱼)和Paraclupea Du(
副鲚鱼),它们均是淡水鱼。Mesoclupea的特征是体呈纺锤形,眼大,口有细齿,鳃盖骨长方形,胸鳍大而低位,腹鳍很小,背鳍短而后位,臀鳍基大。Paraclupea体呈短纺锤形,最大体高在背鳍起点处。圆鳞,有背、腹、尾棱鳞。胸鳍高,腹鳍小,背鳍基长,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基短,尾鳍深叉。
我国华北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鱼类化石也相当丰富,归入
骨舌鱼目的Lycoptera Miiller(
狼鳍鱼)是著名的代表,其特征是:体呈长梭形;头大,顶骨大;眼大,眶上骨一块;齿骨一块,向后加高;牙齿排列成行,大小近一致;前鳃盖骨的下枝较上枝宽大,下鳃盖骨颇小,鳃条骨纤细;椎体呈筒状,中部略收缩;胸鳍大,内侧有一粗大而不分节的鳍条。
Leuciscus Cuvier(
雅罗鱼)和Barbus Cuvier(
鱼八鱼)是我国华北上第三系中的两种重要化石,它们都是骨鳔鱼目的代表,其特征是脊柱前端几个椎骨所发生的四对小骨,联系鳔的前端与内耳,有维持鱼体的平衡作用。
新生代的
真骨鱼类化石世界各地均有发现,我国南方下
第三系中发现的归入
鲈形目的Tungtingichthys Liu,Liu et Tang(
洞庭鳜)是常见的重要化石,其特征是:体小至中等,长梭形;头较大,口端位;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背鳍条的棘鳍和分节鳍条连续;尾鳍浅叉形;
古新世至
始新世,
江苏、
湖南、
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