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裙苗
苗族上百支系中的一支
短裙苗,有时文字叙述上也叫短裙苗族,但应该叫锦鸡苗族。苗族同胞是中华三祖(炎帝黄帝蚩尤)之一蚩尤的后代,这已是专家学者的共识,短裙苗只是苗族上百支系中的一支。短裙苗的名称来自族群妇女的穿着。(苗族服装的主要色调不尽一致,所谓“白苗”、“黑苗”、“花苗”、“汉苗”等就是依据所着服色或服式而来的自称或他称,也有根据妇女的裙样,称为“长裙苗”和“短裙苗”的)。
民族档案
短裙苗主要生活在雷公山片区雷山的新桥、独南、乌的、掌批、桥港、桃江、掌雷、略果等,丹寨的排调、麻鸟、孔庆、掌湾、乌哩、乌佐等,榕江的空申、两汪、加簸等;必须说明的是,西江千户苗寨是没有短裙苗的,而2010年之后很多资料上显示却是说有短裙苗,这其实只是为了打造旅游品牌,故意捏造了事实而已。短裙苗春夏秋冬四季都身着短裙,神秘而诱惑。在苗族的上百个支系中,短裙苗同胞居住得比较高,因此,被大山的围困和周围强势文化的包围,他们成了弱势群体,不但文化得不到尊重,短裙还被作为嘲笑的对象或视之为落后、愚昧不化的象征。他们的房子从先民最初的茅棚草屋到现在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吊脚木楼。短裙苗同胞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无数次水与火、风与雨的考验,虽然山寨在崇山之中显得有些偏僻、封闭,但封闭的只是地域,而不是人的心灵。他们超前的穿着打扮已经与当今人类优异品格接轨,是世界性的时尚。
民族情况
生活在黔东南地区的短裙苗,七八十年代以前,女性穿着五寸长的百折短裙,仅仅是为了遮羞,内不穿裤子,春光偶尔外露,美丽潇洒,勾人魂魄,但到了九十年代后,就稍微改变了一些,除了着短裙外,内还穿三角裤。关于这支苗族女性穿短裙的原因,历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在“短裙苗寨”有这么一种习俗:农忙季节,女孩们为鼓励男人们多干活、干快活、干好活,她们往往站在男人们干活的前方,男人们一旦弯腰干活,女孩子那若隐若现的春光就出现在男人们的视线中,使男人们的力量大增,干活的效力也更高。这里有种“性暗示”或是“性激励”的含义。这种说法纯粹是当代学者没有良知的表现,仅仅是为了旅游业的需要,鼓吹和捏造的。总之,这个支系的民族神秘而诱惑,淳朴而美丽。
民族服饰
其服装的主要色调亦不尽一致,所谓“白苗”、“黑苗”、“花苗”、“汉苗”等就是依据所着服色或服式而来的自称或他称,也有根据妇女的裙样,称为“长裙苗”和“短裙苗”的。 其实,同一种称呼之严,不同地域的妇女服饰也各各不同。短裙苗的姑娘、妇女 , 无论春夏秋冬都穿着短裙 , 由于服饰的明显特征 , 在苗族的分支中人们称他们为 “ 短裙苗”, 这个所知道的“ 短 ” 字实际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 一般身穿大襟上衣 , 下穿百折 , 扎绑腿。领口、袖口、下摆和绑腿都是姑娘们自己绣制的彩锦 , 项上戴着粗大的银环冰雪顶所在的山区 , 属于短裙苗的居住地。
他们的服饰除有地域特征和色彩之分外,还分便装和盛装,据说,“短裙苗”的短裙在历史上与方便劳动有关。“短裙苗”居住的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每年春节前后气候也十分宜人。
苗族是素有“服饰文化博物馆”之称的民族,其中以苗家超短裙最为独特,号称自己的裙子是“世界第一短”。
据记载,榕江县两汪村的“超短裙”苗族,因其女性衣裙仅有16厘米长而得名,裙的样式绉褶似芭蕉叶面,无花纹,穿着时以“裙角往上翘”为美,节日期间,一般穿10层,多者达20层,被称为“世界超大型短裙的故乡”。当姑娘们在田埂上一路走来时,仿佛舞剧《天鹅湖》中翩翩起舞的演员,因此,此处超短裙又被人们称为“东方芭蕾舞裙”。
这支苗族勤劳手巧,她们所做的裙子,除绣花丝线和衬底用的绸缎外,均为自种的棉花,自纺成纱、自织成布,白染自缝而成。所穿的衣服袖口大而短,领口满襟,多数镶有色彩艳丽的栏干和绣有精美的图案,穿着古朴、大方、潇洒。青年妇女还配上一副绣有精巧鲜活的鱼、虫、花、草等图案的围腰布,抄上腰间,风姿绰约,犹如天鹅秀态、芙蓉出水、天仙玉女,与世争奇斗艳,加上银核,银花鬓夹,银耳环,银项圈,银手镯等银饰,更显得如风拂百花,翩翩起舞,光彩夺目。
民族节日
吃新节
吃新节是庆丰收的节日,相传古时候地上没有谷种,只有天上雷公掌管,苗族的始祖告劳派一只狗到天上取回九粒谷种,经过告劳辛勤的耕耘,终于使大地长出了金灿灿的稻谷。所以吃新节就成为苗族同胞一年中主要的一个节日。吃新节不仅是庆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和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地邀约,不是去赶集就是去看斗牛比赛。其实主要目的还是借这些活动来进行交往。吃新节一大早,寨子里的姑娘们都陆续地走出家门,赶到附近的芦笙场上去跳芦笙舞。苗家人有一句谚语“芦笙一响,脚就发痒”。芦笙场是每个苗族村寨必须具备的公共场所,因为苗家小伙子个个都爱吹芦笙,姑娘们个个都爱跳芦笙舞。苗族认为芦笙是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芦笙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声音,千百年来,芦笙以它动人的乐音成为苗族同胞精神上的一种凝聚。芦笙场上,如果哪个小伙子的芦笙吹得好,常常就会赢得姑娘们的欢心,姑娘们挑选小伙子自然也要看看他们的芦笙吹得好坏了,苗家人对芦笙的热爱超过了一切,几乎每一个苗族家庭都有一到两把芦笙。
斗牛
吃新节上除了吹芦笙跳舞外,斗牛也是吃新节上的主要活动。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与牛结下了特殊的情感,苗族喜好斗牛,尤其是推崇剽悍强壮的牛。这种牛是不用劳动的,常常是被一个家族把它供养起来。斗牛比赛这一天,牛主双方的亲戚都会来助威呐喊,四周的观众气氛非常热烈。
茅人节
这支短裙苗,每年3至6月份不结婚嫁女,但随春暖花开季节的到来,蝉、鸟嘈林,这里的男女青年就互相邀约夜间串寨,借屋脚或谷仓边幽会,更为世人瞩目的是他们每年一度的“茅人节”。
“茅人节”是他们纪念祖先反抗包办婚姻、追求幸福生活的最古老、最奇特的民族习俗之一。
相传,远古时候,这支短裙苗的祖先遭受异族驱逐,被迫逃到空伸、空烈一带山坡上居住。为共同抵抗掠夺,他们结为兄弟,规定短裙苗之间不能通婚,像兄弟一样团结和睦。因此这里的男青年娶媳妇和姑娘出阁都要找雷山、台江等很远的地方的人家,远嫁他方的姑娘很难回家,短的三五年,长则八九年才能回家与父母兄妹团聚一次。每当春季,山峦翠绿、映山红花盛开的时候,亲人们思念远嫁他乡的女儿、姐妹时时泪眼涟涟。于是有人便到山坡顶上去插一排茅人,中间最高的象征大姐,两边的象征妹妹,当思念亲人而又不能见面时,就爬上山顶去,看见茅人,同如看见自己的亲人。从那以后,每年的农历二至四月他们都要到山坡秀美的山顶上去插茅人,唱情歌,“茅人节”就由此而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短裙苗族男女青年相互通婚后,“茅人节”就演变为男女青年谈情说爱,自由选择如意对象的一种重要社交活动。
在贵州省雷山县西江苗寨,“短裙苗”姑娘向客人敬“拦门酒”
玩“茅人坡”是短裙苗的一种有趣的活动,更是青年人的一种主要的恋爱方式。这种活动,一般在农历二至四月栽秧前进行。莺飞草长的时节,男青年选择佳日上山用茅草和小树杆扎成茅草人(草人要单不要双),插在寨子附近的山坡顶上.姑娘们(已婚妇女亦可参加)高兴地打扮起来,提个小篮子上山采蕨菜.小伙子们(已婚男子亦可参加)身背柴刀或斧头上山砍柴,他(她)们在“茅人坡”相会后,便对歌取乐。唱歌,一般有“初相会”(即见面歌)、“赞美歌”、“盘查歌”、“思念歌”、“求爱歌”、“盟誓歌”、“送别歌”等。
相会后,男的便高兴地先唱:
今日运气好,
白云无雨既有风。
云会雨,雪会风,
河岸会江东。
蒜苔会萝卜,
韭菜会青葱。
孔雀会凤凰,
鲤鱼会金龙。
有缘千里来相会,
无缘对面不相逢。
女方接着回唱:
初初来:
银蹄白马会金街,
画眉初会金鸡伴,
山伯初会祝英台。
溪会河、马会鞍,
盘路会青山。
蜂子会芍药,
蝴蝶会牡丹。
早知丽山有好伴,
包饭问路早来玩。
唱完初相会歌后,又唱夸奖歌和盘查歌,男的先唱:
会唱多,
唱得鹦鹉怕唱歌,
唱得干鱼睁开眼,
唱得阳雀口难开,
唱得郎哥红了脸,
干愿拜你为歌师。
接着又唱盘查歌:
妹歌多,
郎要问妹颠倒歌,
什么颠倒去砍树,
什么颠倒去挖坡。
女方听后,毫不逊色便立即回唱:
郎要盘问颠倒歌,
妹就答郎颠倒歌。
锄头颠倒去砍树,
斧头颠倒去挖坡。
他们就这样,你唱我答,你盘我对,幽默而又风趣。当唱到情投意合后,男女青年便谈情说爱,山坡上的茅草里,树丛间,一对对互相对唱情歌。男的唱:
寨边田最贵, 寨脚田值钱,
有钱能买到, 只要多加银。
阿妹生最乖, 手巧心又灵,
妹值千两金, 妹值万两银。
妹呵, 哥我穷又苦,
无石打岩鹰, 成天在想妹,
想妹成双对, 如妹嫌弃哥,
只有陪老住, 光棍过一生。
女的便接应,唱到:
仙女最漂亮, 仙人最聪明。
那个敢算定, 永活万年青。
代代有能人, 妹是穷家女,
妹是活路人, 只要两相好,
活路双双做, 情投意更深。
哥呵, 只要你不嫌,
妹愿陪着你, 白头过一生。
情歌越唱越热烈,这寸整个“茅人坡”沉浸在歌的海洋里,歌声时而豪迈奔放,回荡山谷林丛,时而悠悠然然,飘扬空中云里,时而情意绵绵,如潺潺流水。他们就这样尽情地欢歌取乐,越唱情意越深,如痴如醉。已婚成年人,通过对唱,加深友谊,化解昔日积怨旧恨,增进了团结。未婚青年,通过对唱物色各自的意中人。唱呀!玩呀,一直到晚霞洒向山岗,才依依不舍地互唱送别歌:
分别了,
我俩分别莫分心,
要学江河长流水,
莫学花儿一时香。
去了去了又转来,
山伯难舍祝英台。
鲤鱼难舍滩头水,
蜜蜂难舍桂花开。
次日,按约定好的时间和地点,又准时到坡上相聚,继续谈情说爱,谈到情融意合时,便唱开了结伴歌:
画眉借山来歇凉,鲤鱼借水来归塘。
哥不借妹钱和米,借妹把凭连心肠。
苦瓜连青藤, 鹞子连山鹰,
蜂子连蝴蝶, 哥妹要连心。
结伴要连情, 感情好,
你我要连六十春,生生死死不分心。
结伴歌唱到高潮时,意中人苹果般的脸蛋上含羞飞霞,彼此互递珍贵信物,双双离众而去,在箐底林中轻言细语,欢度幸福时光。这种活动既原始又热烈,既神秘又奔放、自由,充满了浪漫的情调。
民族习俗
新节前的习俗
苗家人有一句谚语“芦笙一响,脚就发痒”,芦笙场是每个苗族村寨必须具备的公共场所,因为苗家小伙子个个都爱吹芦笙,姑娘们个个都爱跳芦笙舞。苗族认为芦笙是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芦笙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声音,千百年来,芦笙以它动人的乐音成为苗族同胞精神上的一种凝聚。
芦笙场上,如果哪个小伙子的芦笙吹得好,常常就会赢得姑娘们的欢心,姑娘们挑选小伙子自然也要看看他们的芦笙吹得好坏了,苗家人对芦笙的热爱超过了一切,几乎每一个苗族家庭都有一到两把芦笙。但并不是每个时候都可以吹芦笙和跳芦笙舞的。
关于这个还是有一个故事的,就是说,以前呀在一个寨子里头,然后有一天,有一个年青的小伙子,到芦笙场上一个人在吹芦笙,然后很多干农活的人们听到芦笙响,心里面就痒的不得了,就放下农活不管了就跑出去,和小伙子一起跳起了芦笙舞,结果呢就把农活耽误了,怎么办呢?寨子里的人就聚在一起商量,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吃新节以前是不能吹芦笙的,过了吃新节以后才能吹芦笙。
游方
游方贵州雷山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传统习俗,游方的地点一般选在离寨子较远的田间河岸,青年男女婚前可以在这里通宵达旦地进行情歌对唱。情投意合了,双方便会悄悄商定结婚的日子。
秘密绣
苗家的姑娘,是非常心灵手巧的,在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和母亲学做刺绣了,到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完全独立地绣制自己的嫁妆了,到出嫁那一天,她就会把自己亲手刺绣的服装穿在身上,首先主要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服装有多么美,另外就是要显示自己是多么地心灵手巧。
在吃新节的游方中,姑娘们一旦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她就会悄悄地赶制自己的嫁衣。短裙苗姑娘结婚前的绣品都统称为“秘密绣”,也许是姑娘们出于一种羞涩,通常要等到出嫁那天才把自己的杰作向人们展示。
偷亲
这里的苗族婚俗方式就主要以偷亲为主,那什么叫偷亲呀,就是还没有偷亲之前,小伙子就会跟她心爱的姑娘说,哪天哪天晚上我会来你们家偷你,我会有个暗号,那天晚上呢,这姑娘就会把她自己的衣服包裹好,准备起来,这时候呢她听到声音了 听到外面有这小伙子的暗号就会推开窗子,确定是这小伙子在楼下以后,她会把自己的包裹从楼上人上扔了下去,然后那悄悄的遛了下来,那么其实家里的父母是知道的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出来阻拦呢就相当于默认了。
偷亲过去是苗族青年男女婚前的一道程序,也是女儿向父母发出的一种即将举行婚礼的信号。这种隐藏在大山深处的苗家人的浪漫与多情会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吗?
答案肯定是不会的。第二天,有人到娘家去报信。娘家就会派人来接姑娘,如果娘家人给面子,男方家会请他们吃饭,如果不给面子,姑娘就会很不情愿地跟随他们回家。其实一切都不必担心,苗族青年男女是能够充分享有婚姻的自由的。
婚俗文化
婚礼开始前,要等男方家接亲的人来了以后,新娘才能够出门。接亲的人一般是一男一女,男的手拿一把刀表示驱邪,女方为新娘准备一把伞,是保护新娘一路平安的意思。
在这里,只要有红白喜事,全村全寨的人都会来帮忙。即便今天是一场婚俗的表演,人们的热情依然高涨,整个寨子充满了欢乐。最高兴的还是要数寨子里的孩子们了。
这时候,新娘的家已经聚集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按照礼节,接亲的人要把新郎家送来的彩礼钱当众交给新娘的父母。
收礼金
现在男方家送礼金过来了,我们当着大家的面点一下一共有多少,他们一共拿来了1600元,我在这里就帮主人家点了。
我点过了,现在交给大伯再数一数,
大伯:女儿已经长大了,父母把她抚养大也不容易,礼金还是要收,现在我把礼金交给主人家,大家开始喝酒吧。
主人:亲家已经把礼金送过来了,我也收了,我大女儿出嫁的时候也是这么多的礼金,现在我的小女儿出嫁了我也收这么多。
大伯:现在基本上说定了,祝福阿香依一路顺顺利利的到达婆家,祝他们今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夫妻恩爱,来喝酒。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彩礼钱必须放在地上,由新娘家负责收礼的人来清点。新娘家陪嫁的东西,抬出门前也要重新检查一遍。娘家人生怕少抬一样东西,会被路上的人笑话。
寨子里所有的人都已经等在外面了,大多数都是来看新娘的母亲都陪嫁了一些什么东西。当然是东西越多越体面了。在送姑娘出寨子的那一刻,每一个人都会来送别,多少都会有些依依不舍和伤感。
在山里,每个寨子都相隔很远,通常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所以新娘一般都在进寨前才换上盛装。
新娘一般在刚刚走出家门不远的地方,由家里比较受尊敬的大伯,在新娘的左手上系一棵草,表示我们娘家人只能送到这里了,祝福女儿到夫家顺顺利利,一路平安。
盛装穿好了,新娘就成为另一个寨子聚焦的对象。穿上二、三十斤重的盛装,还要走一段崎岖的山路。看来只有苗族的新娘才能拥有这种美丽。
新娘进寨的时候,如果人们事先知道新娘长得很漂亮,邻村邻寨的人都会跑来看热闹。苗族是一个尤其爱美的民族。
进新郎家的门之前,送亲的队伍必须要喝两道拦门酒。新娘也要喝了拦门酒才能进门。第二道拦门酒通常要用葫芦做的大木瓢来喝。这就要考验新娘的酒量了。
新娘进门的时候,必须要先迈左脚,新郎家的人才能认可。通常还要由一位年岁已高的长者来祝福他们。
新娘进家之后,男方家十二个分支的亲戚都会端上一盆糯米饭和几条鱼,来举行祭祀活动。这时候,新娘要一盆一盆地,虔诚地祭祀这十二个分支的先祖,这样整个家族才能够认可新娘。
经过这么多的程序之后,新娘才能够与新郎见面。阿香依这才完成了一整套婚礼。
一个短裙苗姑娘从恋爱到结婚,都倍受整个山寨、整个民族的关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2 22:43
目录
概述
民族档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