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知有砂金矿床点3200多处,砂金
矿化点和重砂异常区数以万计,它们分布于27个省(市、自治区),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总观我国砂金矿产资源具有点多、面广、成群成带、集中分布和资源储量大等特点,是世界上主要砂金资源国家之一。
砂金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砂金补给源、
水动力条件、地貌特点。现侧重从这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砂金分布的特征。
“含金地质体”是砂金形成的物质基础,并直接影响其分布。所谓“含金地质体”主要有岩金矿化体,伴生金矿床(点)及含金丰度值很高的地层与
岩体。
(1)多数砂金矿的分布与
岩金矿产地密切相关 但也有少数限于其他地质条件,虽有岩金矿分布不一定都能形成砂金矿床。如
小秦岭是岩金
成矿区,限于地貌等条件未能形成砂金矿床。相反,在
大兴安岭北部及
阿尔泰等地区是砂金密布区,仅发现一些原生金矿点或
矿化点。
如湖南的
湘江、
资水、
沅江、
汨罗江,江西
修水、昌江、
信江、
新安江水系的砂金主要分布于
江南古陆的
板溪群、
冷家溪群地层出露的地区;川西北地区的砂金矿其补给源主要来自前
震旦系碧口群、
志留系茂县群及中上三叠统地层,及其中的原生金矿点;两广交界一带的砂金主要分布于加里东
褶皱基底震旦系与
前寒武系地层中;大、
小兴安岭一带的砂金主要分布于
海西期岩浆岩大面积出露区。
(3)大多数砂金矿床的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 例如,
金盆砂金矿的物质来源主要是
白垩系下统含金砾岩层,其次为二道洼群中的分散含金
石英脉、
侏罗系含金
砾岩等多源补给。又如
珲春河两岸大面积分布的中酸性岩浆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及含金破碎蚀变带周围的伴生金矿及
第三纪含金砾岩是砂金的补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