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指决定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及其发展的根本方向的经济规律。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一书中提出并表述如下: “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理论形成
在K.马克思、F.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中,揭示了社会主义
生产发展具有同资本主义
生产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目的,明确指出社会主义
生产的目的是人及其需要,是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使他们获得自由的全面发展。这一
生产目的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经济运动时使用过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运动规律”、“基本发展规律”、“基本的经济规律”等术语,但其含意多种多样,没有形成科学的范畴。
1952年 2月,斯大林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了明确的表述。斯大林认为,一个社会形态只能有一个规律是它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一规律的意义在于它决定这一
生产方式发展的一切最重要的方面,决定它的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斯大林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概括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
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69页)。根据斯大林的表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
生产的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生产目的
物质文化需要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它包括生存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这一
生产目的表明,在社会主义
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和消费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发展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人们的需要,生产成果直接归生产者支配和享用。而在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本身只是一种人身的
生产条件,而不是目的本身,他们的
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
资本家取得利润这一任务的限度内,才是资本主义所需要的,除此以外,人及其需要就从视野中消失了。
具有客观性
是由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由于
生产资料成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财产,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联合起来利用公有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生产成果自然归劳动者所有,用于满足他们的需要,除此以外,不可能再有别的目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可能出现偏离社会主义
生产目的的行为,但由于它不符合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迟早要得到纠正。社会主义
生产目的作为一种客观力量,必将强制地贯彻于
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全过程。
实现手段
社会主义
生产目的同达到目的的手段是统一的。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只能通过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
生产,增加社会
产品来实现。发展
生产的一般途径是增加劳动量和提高
劳动生产率。单纯依靠增加劳动量来发展社会主义
生产,要受劳动者人数、劳动日长度和
劳动强度的限制。
在
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单纯依靠增加劳动者人数,一般说来不能迅速地大幅度地提高社会平均
消费水平,而延长劳动时间同提高
劳动强度,又不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不能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主要手段。提高
劳动生产率则具有扩大生产的无穷潜力,也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随着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可以用较少的劳动时间生产出日益增加和丰富多彩的
产品,既可以愈益充分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又可以逐步缩短人们的劳动时间,增加劳动者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助于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提高
劳动生产率是达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手段。
提高
劳动生产率决定于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科学的发展摆脱了
资本的桎梏,并且能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有计划地组织起来,加快其转化为直接的
生产力的过程,因而为在社会生产中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使社会
劳动生产率得到高速度的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生产的目的同达到目的的手段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这里不存在
资本主义制度下那种生产无限扩大和消费基础相对缩小的对抗性矛盾。社会主义
生产目的决定了生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社会主义
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促进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
生产的发展,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又创造出新的需要,推动着消费的发展,使需要的满足同样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当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
生产和劳动者的需要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这种矛盾不具有对抗的性质,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社会主义
生产同需要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发展,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作用
决定规律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为决定社会主义
生产本质的规律,决定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的
生产、
分配、
交换、消费各个方面除了服从它们自身固有的经济规律外,都要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适合这一规律的要求。社会主义
生产、
分配、
交换、消费各个方面都是社会主义生产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社会主义的一切
经济活动,都要服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间的有机统一。
无论是社会
生产各部门比例的安排,生产的方向和布局,
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国民收入和个人消费品的
分配,
消费水平和消费构成的确定,都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全体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样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的。社会主义生产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日益完善和发展,会给将来社会主义逐步向共产主义的发展准备物质和社会条件。
具有阶段性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始终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但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由于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
生产关系的成熟程度的不同,它的作用范围和程度也有所不同。随着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将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充分发生作用的广阔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