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循环保证了胎儿的正常
生长发育。经“
十月怀胎”,胎儿体重达3~4公斤、身长50厘米。胎儿娩出之后,脐带就完成了输送营养的
历史使命被结扎、剪断,待断端干燥之后,就是腹部的肚脐。
中医学十分重视肚脐部位,称它为“
神阙”。《道藏》一书对此作如下解释:“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以示显贵。”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神仙居住的地方,故名“神阙”。
“神阙”又是一个穴位,将药物敷于此治疗疾病就是
脐疗。
中医脐疗治病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早在
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
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内经》、《
难经》对脐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也有详尽的论述。这些奠定了脐疗的理论基础。
根据
中医理论,
神阙穴隶属
任脉,与
冲脉相交会、与
督脉相表里。任脉、督脉、冲脉为“
一源三歧”,三脉
经气相通。同时,任脉与督脉周循全身,分别总督阳脉与
阴脉,内联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内通
外联,承上启下,在防治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脐疗”正是这一理论的根基。
脐疗用药很讲究。清代名医
吴师机指出,“必得气味俱厚,药性走窜……可以通经走络,开窍透骨。” 从
现代医学理论看,肚脐皮肤最薄,表皮角质也最薄,药物容易透入。同时,肚脐皮下没有
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
静脉网,并有动脉小分支,血管丰富,外用药物较易吸收,并能迅速进入
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另外,脐部
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通过药熨、艾灸、电磁、激光等刺激,能通过
神经调节以及神经—内分泌调节,改善各器官
功能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