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
古代官职
祭酒,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国子祭酒
国子祭酒 官名。“祭酒”之名来源甚早,战国时荀子在齐为三老,即被称为祭洒。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土之首。古代在举行盛大饮宴或某种祭祀时,则推举一位年高德劭的老者举酒以祭地,称祭酒。后用作对人的尊称,汉代用作官名,表示某一机构的长官。西普武帝时初立国子学,置国子祭酒一人。隋、唐以后,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国子祭洒也改称为国子监祭洒。清末改学制时废。
博士祭酒
汉学官名。《通典·职官九》载,孙卿在齐为三老称祭酒,汉吴王濞年老朝觐,为刘氏祭酒。后汉置五经博士14名,举聪明而有威望的一人为祭酒,为博士之首席。又称博士祭酒。原称仆射,东汉改称祭酒。西晋初立国子学,改称国子祭酒。隋唐以后,改国子学为国子监,依旧置祭酒,改称国子监祭酒。再不隶属太常,主管国子监,为学校教育行政长官。宋元明时祭酒官秩四品。清初沿袭明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新的学校教育制度,废除祭酒,设学部,称学部尚书。
师友祭酒
官名。《汉书·王莽传中》:“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先主既定益州广汉太守夏侯纂请宓为师友祭酒,领五官掾。”
这里可以明显看到,太子师友、谏议大夫、六经学官,均非一人,而各设祭酒一人,为首席,主管之意。
讲书祭酒
新莽始建国三年(后11)置六经祭酒各一人,秩上卿,以唐昌为讲书祭酒,教授经义。
军师祭酒
司空、丞相府重要僚属。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曹操置,为司空府僚属。建安十三年曹操为丞相后,改属丞相府。参掌戍律,位在左,右军师下。亦称军谋祭酒。曹操置军师祭酒,属司空府。陈寿撰《三国志》,因避讳改称军谋祭酒。南朝齐末萧衍为相国,府中置之。北魏骡骑将军府中亦置。
各类首席
《十六国春秋·前燕录·慕容廆》:“ 平原刘赞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命(慕容)皝率国胄束脩受业焉。”
《续汉书·百官志二》刘昭注:又如郡掾祭酒、京兆祭酒、东阁祭酒等。
此类官职部分为士族为首席幕僚所增辟,部分为小组织机构的主管官,品类杂多,不一一而陈。
再次引用《陔余丛考·祭酒》:“祭酒本非官名,古时凡同辈之长,皆曰祭酒。”
可见将祭酒作为某个官职的说法是片面的。更应该注重祭酒的意义和象征,这个名词曾经被引入过或高或低,或国或私的诸多官职称谓。了解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种类繁多的“祭酒”官职。举个例子,首席执行官,这样的称谓是不会在古语里出现的,如果有该类职位,可能便会冠以XXX祭酒,或执事祭酒的名号。
参考资料
祭酒.在线汉语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3 16:22
目录
概述
国子祭酒
博士祭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