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祭酒 官名。“祭酒”之名来源甚早,战国时荀子在齐为三老,即被称为祭洒。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土之首。古代在举行盛大饮宴或某种祭祀时,则推举一位年高德劭的老者举酒以祭地,称祭酒。后用作对人的尊称,汉代用作官名,表示某一机构的长官。西普武帝时初立国子学,置国子祭酒一人。隋、唐以后,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国子祭洒也改称为国子监祭洒。清末改学制时废。
汉学官名。《通典·职官九》载,孙卿在齐为三老称祭酒,汉吴王濞年老朝觐,为刘氏祭酒。后汉置五经博士14名,举聪明而有威望的一人为祭酒,为博士之首席。又称博士祭酒。原称仆射,东汉改称祭酒。西晋初立国子学,改称国子祭酒。隋唐以后,改国子学为国子监,依旧置祭酒,改称国子监祭酒。再不隶属太常,主管国子监,为学校教育行政长官。宋元明时祭酒官秩四品。清初沿袭明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新的学校教育制度,废除祭酒,设学部,称学部尚书。
这里可以明显看到,太子师友、
谏议大夫、六经学官,均非一人,而各设祭酒一人,为首席,主管之意。
司空、丞相府重要僚属。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曹操置,为司空府僚属。建安十三年曹操为丞相后,改属丞相府。参掌戍律,位在左,右军师下。亦称军谋祭酒。曹操置军师祭酒,属司空府。陈寿撰《三国志》,因避讳改称军谋祭酒。南朝齐末萧衍为相国,府中置之。北魏骡骑将军府中亦置。
可见将祭酒作为某个官职的说法是片面的。更应该注重祭酒的意义和象征,这个名词曾经被引入过或高或低,或国或私的诸多官职称谓。了解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种类繁多的“祭酒”官职。举个例子,
首席执行官,这样的称谓是不会在古语里出现的,如果有该类职位,可能便会冠以XXX祭酒,或执事祭酒的名号。